房颤是冠脉搭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最常见于术后1周内,发生率为5%~40%。阜外医院张燕搏等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提示,心脏搭桥术后新发房颤与早期和远期严重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和死亡风险增加相关,而且会延长住院时间。
然而,对于预防冠脉搭桥术后房颤,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方法。尽管β受体阻滞剂是当前指南中作为预防心脏术后房颤I类推荐的唯一药物,但应用该药的患者冠脉搭桥术后房颤的发生率仍高达21.1%。另外,阜外医院胡盛寿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冠脉搭桥患者,同期行左心耳封堵术并未能预防术后房颤的发生。
11月17日,阜外医院凤玮等发表在JAMA心脏病学子刊上的pCAD-POAF随机临床研究表明,在接受单纯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中,部分心脏去神经术,即离断Marshall韧带并沿Waterston沟切除脂肪垫,可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同时未导致额外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指出,离断Marshall韧带并沿Waterston沟切除脂肪垫并不是一项要求很高的技术,经过短期培训即可轻松掌握。因此,心脏部分去神经术可能是预防冠脉搭桥术后房颤的一种有效且方便的方法。
pCAD-POAF研究为一项单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于2022年8月15日至2023年12月13日纳入430例接受单纯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入干预组(冠脉搭桥+部分心脏去神经术)或对照组(仅冠脉搭桥术)。术后6天对所有患者持续监测房颤的发生情况,随访至出院后30天。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术后6天房颤的发生率显著降低(18.1% vs 31.6%,RR=0.57)。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也显示,干预组中术后房颤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了47%(HR=0.53)。
亚组分析显示,在各个亚组中,部分心脏去神经术的效果均相似。在接受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中,干预组术后房颤的发生率分别为17.4%和18.6%,对照组中分别为31.9%和31.5%。
干预组房颤发作次数和房颤负荷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单发房早、成对房早、非持续性房速的发生率和平均心率没有差异。但两组的加速能力和减速能力不同,显示出潜在的自主调节能力。
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包括围术期输血、因术后出血再次手术、迟发性心包积液。没有患者在术中转至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或在出院后30天随访期间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但每组均有1例患者出院后出现房颤。
干预组和对照组术后的住院时间分别为6.8天和7.3天,干预组术后的重症监护时间短于对照组(21.0 h vs 22.0 h)。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术后医疗费用平均降低了143.7美元。
干预组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部分心脏去神经术,总手术时间或搭桥时间并没有显著延长。19例接受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在沿Waterston沟切除脂肪垫时心率短暂增快。在部分心脏去神经术中,没有发生其他并发症或不良事件。
术后两组的β受体阻滞剂应用率无明显差异(95.8% vs 93.0%)。
两组均未出现院内死亡。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和3例患者新发中风。
在血液炎症生物标志物方面,干预组术后白介素(IL)-4、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与对照组相似。
该研究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9岁,18.4%为女性。
来源:
[1]Partial Cardiac Denervation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The pCAD-POA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Cardiol, November 17, 2024.
[2]蒙延海,刘平,王水云,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与术后早期和远期脑卒中及死亡相关性的Meta分析.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977-984.【长按或扫描二维码看全文】
[3]赵广智,袁昕,陈凯,等. 左心耳闭塞术是否增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心房颤动发生的风险?——544 例患者倾向评分匹配结果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 796-801.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1.08.011.【长按或扫描二维码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