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发生室速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临床通常的处理策略是,当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抑制室速时,再考虑进行导管消融。
11月16日,在202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年会上发布且同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VANISH2研究提示,在植入埋藏式心律复律除颤器(ICD)的基础上,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初始导管消融可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室速患者的预后,表明导管消融应成为该类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
这项国际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416例既往发生心梗且合并有临床意义室速(clinically significan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定义为室速风暴、接受ICD恰当放电或抗心动过速起搏、经紧急治疗终止的持续性室速)的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入药物治疗组或导管消融组。
所有患者均装有ICD。导管消融在随机分组后14天内进行;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以索他洛尔或胺碘酮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随访期间任何时间发生的全因死亡以及随机分组后14天以上发生的室速风暴、ICD恰当放电、通过医疗干预终止的持续性室速的复合终点。
中位随访4.3年,导管消融组和药物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0.7%和60.6%(HR=0.75)。
与药物治疗组相比,导管消融组的死亡减少了16%,室速风暴减少了5%,ICD恰当放电减少了25%,接受紧急治疗的室速减少了74%,后者达到统计学意义(HR=0.26)。
导管消融组术后30天内的不良事件包括死亡2例(1.0%)和非致死性不良事件23例(11.3%)。而药物治疗组中,归因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不良事件包括因肺部毒性作用死亡1例(0.5%)和非致死性不良事件46例(21.6%)。
2022年,由阜外医院姚焰和美国芝加哥大学Dr. Tung等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的一项覆盖中日韩等多国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PAUSE-SCD研究)已表明,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单形室速患者,导管消融可作为一线治疗。
姚焰等指出,基于欧美临床证据,现有指南推荐ICD植入作为器质性室速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姑息性永久性植入性器械无法预防或减少室速发作,且费用昂贵,难以在发展中国家推广。
来源:
[1]Catheter Ablation or Antiarrhythmic Drugs fo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N Engl J Med, November 16, 2024
[2]Tung R, Xue Y, Chen M, et al. First-Line Catheter Ablation of Mono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Cardiomyopathy Concurrent with Defibrillator Implantation: The PAUSE-SCD Randomized Trial. Circulation,2022, 145(25): 1839-1849.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2.06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