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养生,防寒,防燥,防秋郁

文摘   2024-10-22 20:35   天津  

 霜降时节 /Autumn


霜降





霜 降

万里寒秋染客怀,天光云影降灵台。

心扉已冷霜贴面,夜半惊鸿入梦来。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

李良松

#01


霜降



霜降,作为秋季的尾声,不仅拥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致,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此时,大自然犹如一位杰出的画师,以霜白、枫红、柿艳等斑斓色彩,绘制出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秋日画卷。随着气温的急剧下降,水汽凝结成霜,为广袤的大地披上了一袭银白的轻纱。

枫叶在霜降的洗礼下,红得如火如荼,犹如二月里绽放的花朵般绚烂。杜牧的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这一季节枫叶的绝美风情。漫山遍野的红叶,如火如荼,蔚为壮观,让人仿佛步入了梦幻般的仙境,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而柿子,则是霜降时节最为喜庆的象征。俗语有云:“霜打柿子红如火”,那挂满枝头的红柿子,如同盏盏小灯笼,为清冷的秋日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暖意。柿子不仅外表诱人,更寓意着吉祥如意。诸如“事事(柿柿)如意”、“红事(柿)当头”、“好事(柿)成双”等美好祝愿,让柿子成为了备受喜爱的吉祥之物。

霜降之美,不仅在于其外在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更在于其内在的文化内涵的深远厚重。在这个节气里,人们通过赏菊、吃柿子、进补等传统习俗,传承着古老的文化传统。赏菊,不仅是对菊花傲霜斗寒生命力的赞美,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吃柿子,则寓意着事事如意,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进补,则是为了增强体质,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为新的一年积蓄力量。

霜降时节,物候现象独特且意蕴深远。首候,豺狼祭兽,它们敏锐感知季节更迭,开始积极猎捕,每获猎物,非急于享用,而是犹如举行仪式般陈列,以备冬日之需,这场景生动描绘了生灵们为抵御严寒的精心筹备。

次候,草木黄落,大地上叶片由绿转黄,纷纷飘零,此深秋之常态,亦为冬之序曲。古人观此景,便知严冬将至,于是农事愈加繁忙,晚稻亟待收割,小麦亟待播种。“霜降见霜,米谷满仓”,此谚语道出了农人对这一节气的深切关注与期待。此时,北方多已步入秋收尾声,即便是耐寒之葱,亦难逃生长之限。而南方,正值“三秋”大忙,单季稻、晚稻正逢收割之际;棉秸拔除,土地翻耕,小麦、油菜相继播种,一派繁忙景象。

终候,蜇虫咸俯,随霜降而至,诸多蛰伏之虫皆入洞穴,蛰伏不动,不食不饮,垂下首来,进入冬眠,此乃生物顺应自然规律,以度寒冬之智举。此景亦启迪人类,当顺应时节,未雨绸缪,做好万全之备。

#02


霜降养生







霜降节气 | 传统二十四节气






早睡早起养阴潜阳

在霜降季节,调整日常生活的环境条件至关重要。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至24℃的舒适范围内,既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为了提升室内湿度,建议使用加湿器,目标湿度应设定在40%至60%之间,以确保空气的湿润度适宜。此外,定期通风换气对于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同样重要,经常开窗可以有效降低病原体的繁殖,为您的健康提供额外的保障。

早睡早起,顺应自然规律“阴津内蓄,阳气内收”。早睡可滋养阴液,早起则能吸入清新空气,有助于肺气顺畅,进而使机体津液充盈、精神焕发。务必避免熬夜,因为熬夜对肝血有极大损害。当肝血不足时,人往往会在子夜时分难以入眠,进而引发脾气急躁、双眼干涩、指甲脆弱、手脚麻木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防寒,防燥,防秋郁

为了维护身体健康,我们应积极实践“霜降三防”策略,即防范秋季的寒冷侵袭、干燥环境和情绪抑郁。随着季节从秋向冬过渡,寒邪日益增强,此时我们应摒弃“秋冻”的旧习,不仅需注重保暖,还需通过增强体内能量,特别是补充阳气,来更有效地抵御外部邪气的侵扰。

秋末时节,尽管燥邪尚存,但寒邪更为显著。为了补充身体阳气,我们可以选择艾灸或药熨等方法,同时需特别关注脾肾两脏阳气的培补。脾阳旺盛可促进消化吸收,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储备能量;而肾阳充盈,则能有效抵御寒冷,提升机体正气,增强免疫力。

对于老年人群、儿童及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而言,防寒与扶阳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对温度变化的敏感度更高,更易受到不良影响,因此更应重视这一时期的养生保健工作。

霜降时节,在饮食方面,我们应当恪守“燥者润之”的古训,精选能够滋养身心、润肺生津的食物。譬如,梨、蜂蜜、芝麻与核桃皆是上乘之选,它们能够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之感。除此之外,我们亦可借助一些传统食材的力量,以舒缓秋日的郁结之情。陈皮,以其理气化痰、健脾和胃之效著称;萝卜,则擅长清热解毒、消食化积;而玫瑰花,更是拥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神奇作用。我们可将这些食材巧妙融入日常饮食中,无论是泡水饮用,还是烹饪时适量添加,都能显著提升食物的保健价值。

同时,精神层面的调养亦不容忽视。保持一颗平和乐观的心态,对于抵御秋郁同样具有关键意义。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如秋游赏景、登高望远等,不仅能够让我们亲近自然,感受季节的更迭之美,还能有效缓解生活与工作的压力,让我们的心情如秋日般明媚。

综上所述,通过这些科学合理的饮食调养与精神调摄方法,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秋季的气候变化,还能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保持身心的健康与和谐。



#03


福暖四季诗书颂


霜降康养密要

斗指戊时为霜降,轮值体元太素娘。

剥卦开始生成了,阳明辉金义能量。

天寒未觉衣襟薄,风劲还惊梦语郎。

有道人心难可悦,世间总会出高酿。

顿明


霜降静养

游云门

唐·元稹

遥泉滴滴度更迟,秋夜霜天入竹扉。

明月自随山影去,清风长送白云归。

霜降楹联清赏


霜华明月照玉龙

降暖祥云瑞气浓

霜降文创艺术品




END




霜降节气

中医药熨
非遗项目

北中健康
推广普及养生科普知识和中医传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