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生,学会进补与养阳气

文摘   2024-12-20 18:01   天津  

冬至

冬至

冬至阴阳交替间,愈摧愈勇志弥坚。

今朝扫尽堂前雪,待到春来紫气宣。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

李良松

冬至气候与习俗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与文化。它亦被称作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彰显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追溯至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利用土圭观测太阳,精确地确定了这一节气,它在二十四节气中占据着首席的位置,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美誉。

在冬至这一天,白昼的时长似乎被压缩至极点,而从这天起,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延长,夜晚相应缩短。中医认为,冬至标志着天地间阳气的逐渐复苏,预示着新循环的开始,是一个充满吉祥与利益的时刻。到了唐宋时期,冬至的重要性堪比岁首,即新年。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因此,许多春节时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传统习俗,亦常见于冬至这一天。

随着冬至的到来,各地纷纷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习俗。北方地区,无论贫富,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准备饺子,作为庆祝节日不可或缺的佳肴。一句古老的谚语流传至今:“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一传统习俗,不仅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在冬至时节舍药救人的崇高行为,更是对历史的缅怀与传承。

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面的风俗与节气、气候、农事紧密相连。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之后,标志着数九寒天的开始,人们每隔九天便数作一九。在这滴水成冰的严冬时节,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挂面,不仅温暖了身体,更象征着对冬至这一重要节气的庆祝。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的重视程度尤为显著。传统的姑苏人家,在冬至夜会举杯共饮冬酿酒,这是一种用米酿造并加入桂花的美酒,其香气宜人。在这寒冷的冬季,冬酿酒不仅能够驱散寒意,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美好祈愿的象征,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今日•冬至
冬至物候与养生之道

在我国古代,人们根据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将冬至这一节气细分为三个阶段,称为“三候”。首先,“一候,蚯蚓结”,意味着在这一时期,蚯蚓会感知到阳气的回升,从而开始结团,以适应逐渐转暖的土壤环境。其次,“二候,麋角解”,指的是随着阳气的逐渐上升,麋鹿的角开始自然脱落,这是它们适应季节变化的自然现象。最后,“三候,水泉动”,泉水在阳气的激发下,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仿佛在静默中迎接春天的到来。冬至之时,阴气达到极致,而阳气开始悄然升起,万物皆因感应到这股新生的阳气而蠢蠢欲动,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希望。蚯蚓的伸展、麋鹿的解角、泉水的活跃,无不令人感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生命的振奋。


01
冬令进补

冬令进补,这一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养生智慧,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如民谚所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它传递着对健康生活的美好期许与实践。

在冬补的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两种方法:食补与药补。食补,顾名思义,是通过日常饮食来达到养生的目的;而药补,则是借助特定的药材来补充身体所需。

在众多冬补药物中,人参、阿胶、鹿茸等名贵药材备受推崇。人参以其补气之效,成为气虚、体弱、四肢无力、过度疲劳者的首选;阿胶则以滋阴补血的功效,被誉为滋补良药。

然而,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在饮食调养方面,对于阳虚体质的人群,羊肉、鸡肉等温热食物尤为适宜,它们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的功效;而阴虚体质者则宜选择鸭肉、鹅肉,这两种肉类性味甘平,能够补虚益气。此外,龟、藕、木耳、鱼、豆制品等亦是冬季进补的优选食材。在享受这些热性食物带来的温暖时,也不应忽视补充一些具有清热生津作用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以防止内热积聚,避免郁热上冲,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02
冬至运动养阳气

随着冬至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肌肉活力降低。八段锦,作为传统养生功法之一,其最后一式“背后七颠百病消”尤其引人注目。这一式动作主要涉及提拉后脚跟,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厚的养生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工作或学习的劳累而感到疲惫,此时背部肌肉容易紧绷,血液循环亦可能因此受阻。练习八段锦的这一式,不仅能够促进全身经络的畅通,还能有效激发人体的阳气,改善气血循环,从而增强体质,使身体更加健壮。通过这样的锻炼,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身体的舒展与活力,还能在寒冷的冬日里,找到一份温暖与安心。

03
三九养生

冬至标志着阴气达到极点,而阳气开始逐渐增长。尽管如此,阳气要想完全压倒阴气,仍需经历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遭遇阴气的最后一次强烈反扑,特别是在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因此,我们应随时准备采取保暖措施,不仅要保暖,还要注重温补阳气,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抵御外界的邪气。正如古语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此,我将向大家介绍几个适合贴敷三九贴的穴位,同时这些穴位也适合进行艾灸治疗。

神阙穴,作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位于肚脐的正中央,是先天与后天之气交汇的关键所在。它恰似冬至时节阴阳二气交汇的象征,承载着自然界与人体内在平衡的奥秘。此穴具有显著的补益元气、健脾和胃、温补肾气之功效,对于调理身体、增强体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寒冷的三九天,通过贴敷疗法或艾灸,可以有效地激发神阙穴的潜能,为身体带来温暖与活力,令人倍感安心与振奋。

关元穴,作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位于脐中下方三寸之处。它不仅是强壮身体的关键所在,在治疗上,关元穴对于男性而言,能够固摄肾水,对于女性,则有助于调和经血。对于老年人,它能够增强阳气,而对于孩童,则有助于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这一穴位的发现与应用,无疑为人类健康带来了莫大的福音,令人感到无比振奋。

福暖四季诗书颂
01
冬至康养密要

斗指子时为冬至,轮值体元玄冥氏。

复卦开始生成了,太阳寒水夕照寺。

万里山河一阳生,五龙帝君正向驰。

先天一炁万道宗,五德能量大爱诗。

顿明


02
冬至静养,古诗词与书法品鉴


记异

宋·庞籍

  冬至子时阳已生,道随阳长物将萌。

  星辰赐告铭心骨,愿以宽章铺至平。


03
冬至楹联清赏

冬藏白雪不成霜

至道今朝亦胜寒

04
冬至文创艺术品

王玮

2024冬至


END
今日冬至
中医药熨
非遗项目

北中健康
推广普及养生科普知识和中医传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