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教你防春寒,解春困

文摘   2024-03-04 17:50   北京  




惊蛰·二十四节气


惊蛰

惊蛰偶思

惊动九天雷贯顶,蛰伏千岁当觉明。

来去从容何所惧,了无牵挂自安宁。

李良松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

惊蛰·物候现象

一候

桃始华

一候,桃始华:桃花的花蕾在寒冬中潜伏,随着惊蛰的到来,开始绽放其美丽的花朵。阳气的增长,自此时起愈发旺盛。

二候

仓庚鸣

二候,仓庚鸣:黄鹂感知到春天清新的气息,纷纷飞出巢穴,以欢快的歌声迎接新的季节。

三候

鹰化为鸠

三候,鹰化为鸠:传说中,惊蛰之后,受到春天气息的影响,鹰的喙变得柔软无力,利爪也变得纤细,不再产生捕猎的欲望。它们转而化身为布谷鸟,等待着耕种时节的到来,提醒人们开始农事活动。


惊蛰
习俗




春雷轰鸣,惊醒了冬眠的生灵,万物在这生机勃勃的季节里焕发出新的活力,到处可见莺歌燕舞,风信子散发着淡淡的芬芳,仿佛在庆祝生命的觉醒。

惊蛰作为一个节气,其背后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传说。

首要提及的是女娲补天的神话。自古以来,女娲的智慧和勇气一直被世人所传颂。为了纪念她的伟大贡献,人们设立了“天穿节”或“女皇节”。在这一天,人们不仅感恩女娲补天的壮举,还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社会和谐,以及个人的平安和幸福。

此外,惊蛰时节还有祭白虎的习俗。据民间传说,白虎象征着口舌是非。每年惊蛰之际,白虎都会出巡觅食,若触怒它,可能会在这一年里遭遇小人的阻挠和困扰。为了化解这一潜在的不顺,人们会在惊蛰之日举行祭白虎的仪式,以求得平安和顺利。

二月二龙抬头也是与惊蛰紧密相连的重要日子。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在这一天会被特别崇敬。据说在这一天,苍龙七宿中的角宿会从东方升起,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的复苏。人们相信龙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带来好运和繁荣。因此,在二月二龙抬头之际,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祈求龙的神灵保佑自己和家人。

总的来说,惊蛰不仅是一个自然的节气转换,更是文化和传统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富有特色的传说和习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惊蛰·养生


惊蛰时节正值仲春,阳气渐盛,肝脏的升发之力亦随之增强。肝木之气旺盛,若得不到调和,可能克制脾脏,导致春困之症。此外,肝阳过旺还可能引发目赤肿痛、心烦意乱,使人情绪不稳。脾脏受到肝脏克制时,可能出现消化不良、困倦无力、腹胀憋闷、大便不畅等问题。因此,养生之道在于平衡阴阳,既要确保肝之阴血充足以抑制肝阳,又要提升脾之清阳,增强脾脏功能,以维持身体健康与阴阳平衡。

此外惊蛰时节,气候更是乍暖还寒,气候变化不定。传统中医理论强调,气血在人体内的和谐流通是维持生命健康的重要基石。气血的特性表现为“遇热则行,遇寒则凝”,这一理念在中医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中,为了追求时尚和美观,许多女性选择在春秋季节穿着露脐装,然而,这种行为可能导致风寒邪气侵入体内,尤其是丹田区域。此外,当下过度依赖空调和食用冷饮,容易加剧体内的寒凉状况,进而引发畏寒、手脚冰凉、痛经、脾胃虚弱等一系列亚健康症状。

艾灸,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医养生方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通过热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气血的运行状态,以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在《黄帝内经》中,有一种名为“大风汗出,灸噫嘻穴”的经典保健灸法,它通过灸法调理身体,旨在增强人体的抵抗力,维护健康。

为了有效改善和预防上述亚健康症状,推荐采用以下穴位组合进行艾灸:“神阙穴、关元穴、中脘穴、大横穴(左右各一)”。其中,关元穴负责补益元气,神阙穴具有温阳扶正的效用,中脘穴和大横穴则共同发挥理气健脾、通调肠胃的作用。这些穴位的组合使用,有助于调整气血运行,增强身体抵抗力,从而维护个体的整体健康。


Beginning

of Spring


01

惊蛰食养

“春夏养阳”为养生之基本原则,在饮食方面,建议多食用有助于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以顺应季节的变化。春季肝气旺盛,容易对脾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惊蛰节气时,应适当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增加如大枣、山药等甘味食物,以养护脾脏。这些食材可以制作成大枣粥、山药粥等,既美味又养生。此外,除了要注意预防春困,还需警惕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如肝病、痄腮、流感、消化道疾病等,以维护身体健康。

02

惊蛰运动养生

随着春天的到来,惊蛰时节阳气渐盛,此时是调理身体的好时机。为了充分激发体内的阳气,我们应该抓紧这个时间进行适当的运动。然而,在开始运动之前,热身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在运动过程中,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运动强度,以达到微微出汗的效果为宜。春季的运动不宜过于剧烈,应当循序渐进,符合春季养生的原则。

为了缓解疲劳和提升精神状态,我们可以在春季的早晨多做一些伸懒腰的动作。这个动作不仅能够解乏醒神,还能增强体力和活动关节。

此外,散步也是一种适合春季的运动方式。在散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配合进行擦手、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动作。这些动作有助于疏通气血,促进阳气的升发,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惊蛰时节是一个适宜调理身体、激发阳气的季节。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合理的运动来提升自己的身体健康水平。

春雷响,万物长
Hello, beautiful spring
福暖四季诗书颂


惊蛰康养密要


斗指甲时为惊蛰,龙飞凤舞生发搏。

春暖花开万物语,春雷滚滚振山河。

女娲补天元生命,天人合一正玄波。

中华文明探源史,五行健康木仁德。

顿明


惊蛰静养


清溪松阴图

唐·唐寅

长松百尺荫清溪,倒影波间势转低。

恰似春雷未惊蛰,髯龙头角暂皤泥。



惊蛰·节气楹联清赏


惊风吹雨作春雷

蛰户无声有馀杯


惊蛰·大龙年文创艺术品


顿明

2024 惊蛰



END


北中健康 中医药熨疗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中健康
推广普及养生科普知识和中医传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