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过人生的沉思,怎能获得生命的真谛——完美人生五十二周(第九周)

文摘   文化   2024-03-05 20:45   辽宁  

没有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要想活出有价值的生命,必须深入地思考。要想正确而深入思考你的生命,这本小书就是必读之书。

这本小书,买了20年,放在案头,藏于书柜,搬家很多次,也舍弃了很多本书,但是却一直随身携带它。不过有趣的是,真正认真读它,却是20年后的现在。

这本小书,篇幅不长,但在浩如烟海的经典中,它绝对独占一席之地。西方的先哲和东方的智者,凡是读过这本书的,无不推荐它作为人生必读书之一。《一生的读书计划》作者,美国教授费迪曼这样评价《沉思录》:

“此书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高贵。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当初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在读研究生期间,研究古罗马历史时,得知还有这么一位“帝王哲学家”,虽然是一个迫害当时新兴的教会的异教君王,却被早期基督徒送了一个绰号“敬虔皇帝”。他的《沉思录》竟然成了很多基督教徒灵修阅读的必选书籍。他的斯多亚哲学的精神,深深的影响了早期基督教的神学家。

能够被他迫害的人尊敬,思想被吸纳入当时最具影响力的社群,一定有其独到之处。因此,我买了这本小书。然而,让我惭愧的是,买后没翻几页,就因为忙碌,扔在了一边,尽管知道它对生命必有重要帮助和意义,但一直没来得及从头读到尾。

《沉思录》作者马可奥勒留

直到今年,我在阅读一本心理学书籍时,那里提到心理学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我们认为是外在环境中的事物影响了我们情绪的好坏,其实不是那些客观的事物,而是我们对这些事物的看法,导致我们有不同的心理反应。作者说明其实早在几千年前,罗马皇帝奥勒留,就是本书作者已经阐述了这个观点。他说:

“今天我摆脱了所有苦恼,或宁可说我逐出了所有苦恼,因为这不是发生在外部,而是发生在内部,在我的意见中。”

这段话一下如同光照亮了我的心,我长期帮助人解决苦恼的问题,但很多的时候也不得不自己去面对苦恼,甚至苦恼没有解决某人的苦恼问题,为了他人的苦恼而苦恼,我自视为这是一种责任感。但是如何逐出苦恼呢?我也曾久久思考。其实,人之所以苦恼,是因为他对发生的事物抱着一种他自己的执念,也许换个角度,换个意见,他就能逐出他的苦恼。这在于我们必须有深度地思考,《沉思录》就是在讲这些。

作者在不停地思考人生,思考世界,思考自然,思考生命,思考关系……他力图做一个有深度思考的人。他要求自己和他人:

“ 每时每刻都要坚定地思考,就像一个罗马人像一个保有完整和朴实的尊严,怀着友爱,自由和正义的情感去做手头要做的事情的人那样。”

当他思考所遇到的种种挑战时,他说:

“如果一件事是在你的力量范围之内,为什么不做它呢?但如果它是在另一个人的力量范围之内,你责怪谁呢?责怪原子(偶然)抑或神灵?不论怪谁都是愚蠢的。你决不要责怪任何人。因为如果你能够,就去改变那原因;但如果你不能够,那至少去改正事物本身:而如果连这你也做不到,那你不满有什么用呢?”

这句话可谓是对当代焦虑者的一剂心灵良药,使人头脑清醒起来,其实世间所有的事情,无所谓好坏, 只是我们觉得无法掌控时而感到焦虑而已。如果我们不去试图掌控事物,而是改变能改变的,坦然接受那不能改变的,也许烦恼就会少了一大半!

人生需要正确地,有深度地,给我们生命带来意义的思考。而不懂得如何正确思考,会使生命迷茫空虚而不知所措,甚至误入歧途而自我毁灭。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切愿意思考的人,都应该好好读读这本小书。

最后,仍然引用马可奥勒留的话来结束今天的内容:

无论如何要谨记:你和别人都会很快死去,不久之后你们的名字也将被后人忘记。以为你还能活上一万年。死亡已经在头顶窥伺着你。趁现在你还活着,趁你还能有所作为,好好做人吧。只做必要的事情,只做合乎社会动物的理性的事情,只按照这种理性的要求去做。这样不仅能获得行事适当而带来的心灵宁静,也能获得由于少做事而产生的心灵宁静;因为我们的大部分言行都是不必要的,如果有所节制,会有更多的闲暇、更少的烦恼。摈弃那些搅乱你心灵的无益的念头,恢复内心的完全平静,这并不难做到。


有爱即幸福
爱就是一切,有爱就会幸福,有一天世界一切都会过去,唯独爱会永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