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懂得向失败者学习——完美人生五十二周(第33周)

文摘   2024-08-21 16:00   中国  

有时从失败的人身上学习到的功课,也许比从成功的人身上学习的还要多。

最近读了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这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准确的说是一篇长文,全文也就2万多字,对于阅读速度比较快的我,用了两小时就一气读完了。

这本书是一本史论,深得领袖的喜爱。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当年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的路上说:“(本书)现在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

这本书是为政的领导干部几乎必读的一本书。这么有名的一本书,我大概上中学的时候就听说,但是真正来读,却已经是几十年后了。边读边汗颜,扪心自问为何不早一点读呢?


我本来以为这本书会给我讲很多道理,但却发现,这本书很少讲道理,却充满了对很多历史掌故的考证,郭沫若的学风,还是值得让人钦佩的。在这本书中,他娴熟将不同资料中的记载加以分析比较,层层剥茧,给我们还原了历史中很多事件的真相。崇祯帝、李自成、李岩等一个个人物的形象就此鲜活了起来,他们在字里行间向我们展示了悲剧般的人生,这三位主角,在我看来,全是失败者。他们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失败中所留下的教训,却值得我再三品味。今天我读《甲申三百年祭》,不是以一个从政者的角度,也不是以一个历史考证者的角度来读,而是从人生经验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历史上这三位失败者的经历,更好地帮助自己在生活中成长。


首先要说的第一个失败者就是崇祯皇帝。郭老提到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很少有不被责骂的,但崇祯真的是一个例外。他也自诩自己“非亡国之君”。他勤勉政务,清心寡欲,努力不懈,想要力挽狂澜,拯救大明。刚刚即位时,也曾振兴朝纲,除奸去恶。但是郭老一句话精辟的道出了他的问题所在“他仿佛是很想有为,然而他的办法始终是沿走着错误的路径。”我对此言深感心相契合。

很多人觉得努力就一定获得成功,其实不然,如果我们走在错误的道路上,越努力,只能越失败。有一句话说“选择大于努力”,还有一句话说“不仅要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而崇祯帝似乎总是不知道自己的道路该如何走,“对于军国大事的处理,枢要人物的升降,时常是朝四暮三,轻信妄断”。三天两头下罪己诏其实就是反映了他的急遽失措,多疑善变,优柔寡断。事实上,他的那些罪己诏,也都是表面功夫,很少有真正深刻的反省和内察。这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不得不是一个很重要的提醒。人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道路、真理和生命,才能使自己所有的工作和努力不至于失败和白费。

其次,第二个失败者就是李自成。毛泽东在解放战争快要胜利时不断提醒全党进京赶考不要做李自成。李自成和张献忠相比,同为农民起义领袖,他却更赢得人心。《北略》中提及“治献易,治闯难。盖献,人之所畏;闯,人之所附。”李自成不好酒色、礼贤下士,善听谏言、敢作敢为。使他从一开始就与那些草莽英雄有很大不同。虽然历经磨难,但一旦遇到转机,他便一帆风顺,最终进入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如果后来他能保持自己的一贯作风,也许大顺朝还真的能坐稳江山。

但是他的缺点也显而易见。郭老评价李自成时说道“在过短的时期内获得了过大的成功,这却使自成以下如牛金星、刘宗敏之流,似乎都沉沦进了过分的陶醉里去了。”结果自成进了皇宫,金星开课选举,宗敏搜脏刑官。军纪废弛、政略不通,昏招迭出,最终一手好牌打个稀烂。原因无他,骄傲狂妄,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这似乎是这类农民领袖一贯的通病。时至今日,在一些乡土企业家暴发户的身上,还可以看到这类习气。未成功时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一旦成功,挥霍无度,放荡任性,最终看他起高楼,最终又看他楼塌了,历史一再重复,但很少有人吸取教训。居安思危,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总是要有的。

最后一个失败者李岩(李信),是我未读这本书之前所不太熟悉的人,但读过这本书之后,他却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从我的角度来看,他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悲剧性的知识分子的写照。据史料记载,他是杞县的举人,放在今天也就是重点大学毕业,那个时代叫读书人。农民革命中如果没有读书人的加入,往往就会变得野蛮血腥,格局狭小,最终难成大器。而读书人的加入,会整个提升农民革命的层次。郭老承认是因为他的加入,李自成在作风上有了划时代的转变,最终取得了成功。

他本来并不想加入农民革命,但他乐善好施、行侠仗义,对官府的行为颇为不满,批评指责官府后竟被定性为图谋不轨,下在监狱之中,被红娘子解救最终被逼上梁山;而在革命胜利后,他是少数保持头脑清醒的人,积极上书李自成,建议其推行正确的政策,约束军纪,招安吴三桂。如果他的建议被采纳,大致就不会有清军入关荼毒中原的情形了。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保护明朝太后、良臣,也为不公之举打抱不平。其结果竟然是和李自成益发离心离德,最终被谗言所害。一位在自成军中堪为诸葛孔明级的人物,最终却成为自己人的刀下怨鬼。正如郭老所说:“这无论怎么说都是一场大悲剧。李自成自然是一位悲剧的主人,而从李岩方面来看,悲剧的意义尤其深刻。”在这本小书的最后,他说:“而李岩的悲剧是永远值得回味的。”

从我读此书的角度来看,知识分子,特别是有一定才能的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之下,成为别人的依附品,这就是一切悲剧的总原因。在现代社会中,每一个知识分子,都应当守住自己的人格底线,拥有独立做事和成事的能力,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抱负。否则,人生就一定沦为悲剧。李岩的悲剧,就在于他始终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现代社会,甚至于后现代社会,个人的独立有了哲学和文化上的保证,但是我们是否能做到在生活上也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呢?有知识并非意味着人格独立,只是人格独立的条件之一。而李岩,一直在向我们说话。特别说一句,郭老也是知识分子,他在写这篇长文时,是否联想到了他自己呢?

掩卷沉思,获益良多。


有爱即幸福
爱就是一切,有爱就会幸福,有一天世界一切都会过去,唯独爱会永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