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参人生

文摘   2024-09-05 19:31   北京  

打坐时,身心很安定,也没什么妄念,怎么知道是轻安境,还是冷水泡石头?


禅宗有一个「婆子烧庵」的公案,有个老婆子供养一位禅僧,每天都交代她貌美的女儿送饭。有一天,她叫女儿趁禅僧不备时,从背后抱住他,并问:「你现在感觉如何?」禅僧倒也平静镇定,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儿将此话转述,不料老婆子闻言大怒:「我千辛万苦了二十年,却只供养了一个俗汉!」于是赶走了禅僧,烧毁了茅庵。为何老婆子会如此决绝呢?


只因禅修的目的是能如实了知身心的实相,而非如枯木寒岩,了无生气,亦不是冷水泡石头,修到清冷的没有任何念头或觉受,如果对一切都无感无知,既不能认识自己,又不能关怀他人,那么修行有何用处呢?又要如何能见到诸法的实相呢?如果坐了一支香,对于自己身心的状况、方法操作的揣摩过程、念头的生灭,以及身体各种感觉的起落都无觉知,就像睡了一场回笼觉,起来后处在浑沌的余势还未能收拾的那种迟钝感中,回头再去检视坐的状况,却发现不清不楚,这种躲在无事窟内,就算经历千生万劫,做梦也不能见到诸法的实相。


世尊禅观的思想,可以由止和观两个层面来探讨。第一层面指的是心灵的专注与觉照能力,第二个层面指的是心灵对于事物的清晰透彻的认识能力。这两种素质统一起来,称为「禅」,禅就是心,也可以说是心与实相不分彼此的相应状态,但这并不容易,要先修世间禅定,将自己的杂染与攀缘止息下来,那得从收摄散乱于外的六根做起,并令心专注在某个所缘境上,例如安在呼吸上,整个修止的过程,会经历九住心,最后达到所谓的「轻安境」,心趋向稳定,五盖烦恼能渐渐降伏,自我观照的能力,也会愈来愈敏锐,所以禅定除了专注外,亦同时具有敏锐、清明的观照。有人以为收摄六根就是关闭所有的感官,最后变成了冷水泡石头,这甚至都不是禅定的功夫。


但轻安境依然共世间禅定,不是佛陀禅观的核心,只是慢慢把心锻炼起来,然后再从世间的境界转到实相上来观照,心若能安住在实相上,不偏离佛法,此时我们清净的智慧才能无碍地显发出来。因此尽管轻安境能带给我们信心与清净,却不能因此得少为足,还需与实相相应,才能彻底解脱烦恼。


什么是一支好香?不是追求坐香时间的长短,越长越好,易堕无事窟;也不是以体验的好坏来决定,气脉畅通、轻安无念,易得少为足;而是整个过程是否清楚且如实来判断,能觉知到整体因缘、方法与身心的状况,且能与实相相应,那么,尽管腿痛、烦闷、念头多,我们都说坐了一支好香!


摘录自 |《人生杂志》492期

文 |释常启

本文已由版权所有者授权转载

  微信扫描关注

提升人的品质    建设人间净土

弘传法鼓山

心灵环保之理念

圣严法师所教授之禅法


法鼓山圣严师父
依循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与悲愿,致力于推行汉传大乘禅法教育,期能让人们运用禅法来安定身心,学习慈悲与智慧。用禅修的方法践行「心灵环保」的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