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喜与禅悦

文摘   2024-09-04 19:31   北京  

本届禅七到明天早餐之后,就要圆满结束,我希望诸位能够体会到「时时有法喜、处处有禅悦」的修行经验。因为我们有烦恼,所以经常感到不自在,既然听到了佛法,当以佛法化解烦恼。


一、修行方法


修行的方法有两种:


(一)观念的疏导——用佛法观念疏导内心的烦恼,便得「法喜」。时时以观念帮助我们消灭妄想执着、去除自我中心;每当遇到困难、痛苦的时候,我们就用佛法的观念解除心理上的压力、负担和不自在。


(二)身心的锻炼——用「方法」来锻炼我们的身心,主要是指打坐、礼佛、唱诵等等。这些方法,能够使我们以正念代替妄念;然后,渐渐以正念统一杂念,最后至于无念,修行的过程便得「禅悦」。


二、身心统一


以正念消除杂念之后,自我中心就会从散乱而归于集中。能够集中的时候,便能够指挥自己了。当「集中的心」成了「统一的心」,此时,会发现自己的存在已经不重要。所谓个人的不重要,是指自己跟环境、其他人乃至身体和心,已经不是相对立的了。既然不是对立,身体就不会有负担;对外,就不会有追求或抗拒,内心会经常保持在一种和平、快乐的状态。


佛经中记载,在没有佛法的地方和时代,能够听到鬼神或化人说出一句半偈佛法,就能够得无量的法喜。在我们的世界中,没有听过佛法的人极多,诸位不但有佛法可听,而且至少已听了整整一个星期,虽然尚未得解脱,却可以用听到的佛法,随时帮助自己处理心理上以及观念上的种种问题。


既然时时都在佛法指导之下修行,所以没有一刻是失望、痛苦、悲哀、怨恨或是妒嫉的。


三、认识法喜


所谓佛法,诸位究竟听到了些什么?听了七天的佛法,诸位可能要问:「怎样才能叫我们高兴?哪一句话可使我们欢喜?」那是因为你们这七天之中已经听得太多,反而弄不明白,什么叫作佛法。犹如我们天天呼吸空气,而能意识到是空气使我们有了生活与生命的切身感者,究竟有多少呢?


诸位在这七天当中,可曾听到「因果」、「因缘」、「信心」、「忏悔」、「惭愧」?又可曾听到「供养」、「发愿」、「回向」、「放松自己」,及「把心门打开」呢?「不要把心的大门关起来,堵得紧紧的」、「把心打开以后,让所有的念头自由进出,而心里面对什么东西都不要有取舍」等等,诸位是听到了的,这些算不算佛法呢?


事实上,这些都是佛法的大纲,也可以说是佛法的总持。


信仰三宝,你就不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相信「因果」,你就不会怨天尤人或得意忘形。相信「因缘」,你就不会把痛苦的事看成是永远的,把幸运的事,认为是实在的。懂得用「惭愧心」,你就不会有骄傲心、我慢心,也不会有妒嫉心了。


我们发愿要「供养」,供养,就是把我们的身心奉献给三宝,来修持佛法,接受佛法,并贡献给众生。把自己奉献出去之后,自己的问题,就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众生比自己更重要;当你能把众生看得比自己更重要时,你不会再为自己烦恼,当然会欢喜啰!


佛教我们「少欲、知足、知惭愧」——唯有少欲、知足,才能安心于佛法的修学;也唯有少欲、知足,才会真的生起惭愧心。知道惭愧以后,才能够忏悔往昔的罪过业障。忏悔之后,才能使我们心得安乐。这就是佛法,这就有「法喜」。


如此说来,能够让我们感到法喜的项目,实在太多了。经云「佛法难闻今已闻」,能够在这七天之中,听了许多佛法,纵然尚未亲证诸法的体性或空性,但能听到佛陀的正法,应是更加地欢喜才是。


四、体会禅悦


这七天,我们都在紧密地锻炼身心。初进禅堂时,因为身体尚未适应禅修的生活,故有许多障碍,感到沉重、疼痛、不舒服。可是,经过打坐的训练以后,肌肉和神经放松了,身体的气脉舒畅了,这就使得身体产生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这种轻松和安定的感觉,能够给我们带来「禅悦」。


这是因为能用「方法」集中注意力,使我们散漫、杂乱的心,渐趋集中,然后统一,或是接近统一。那时自然就会减少情绪的波动和心不由己的无奈感,觉得自己生活在充满自信和活力的心境中,既明朗又稳定;经常知道自己是处在什么样的情况当中,也经常会知道凡事尽其在我,不必心存得失人我,不需要忧悲苦恼,这不正是「禅悦」吗?


这七天之中,常教导诸位「把身心松弛」,诸位逐渐可以做到了。既然知道身心能够化紧张为松弛,这就已是初尝「禅悦」的滋味了。


五、懂得放松


打坐时,可以练习身心的松弛,在任何时间也都可以练习。


能够把松弛的方法,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将身心放松。


所谓身心放松,就是要我们休息。当头脑不得不休息时,就叫它休息;当身体、肌肉及神经紧张时,也叫它休息。能够让头脑和身体获得充分的休息,不用头脑想,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不用身体感触,那该是多舒服啊!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身心安定、轻松,也是「禅悦」的体验,所以在我们的生活圈中,也是「处处有禅悦」。


今天早上,讲了两个名词,一个是「禅悦」,一个是「法喜」。这两者之间,有着互相关联以及互相连贯的关系,诸位至少已拥有其中的一种,故在打完禅七之后,我要祝福各位「时时法喜」、「处处禅悦」。




一九九○年六月一日

美国纽约东初禅寺

第四十八期禅七第七天的晨间开示

宋素容居士整理




摘录自 |《禅与悟》

文 | 圣严法师

本文已由版权所有者授权转载

  微信扫描关注

提升人的品质    建设人间净土

弘传法鼓山

心灵环保之理念

圣严法师所教授之禅法


法鼓山圣严师父
依循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与悲愿,致力于推行汉传大乘禅法教育,期能让人们运用禅法来安定身心,学习慈悲与智慧。用禅修的方法践行「心灵环保」的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