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科普:长期撒谎者--撒谎不是为了掩盖事实,而是变成了一种习惯

文摘   2024-12-23 22:11   英国  

我们被教导说,说谎是不好的。当我们撒谎并被揭穿时,别人会用新的眼光看待我们。他们意识到无法再信任我们成为我们所声称的那种人。他们会怀疑我们在隐瞒什么,或者我们还说了哪些谎言。一瞬间,曾经的友谊、婚姻或商业关系就蒙上了阴影。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撒谎不只是偶尔为之,而是变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行为被称为长期撒谎(chronic lying)。



长期撒谎指的是个体反复、持续地说谎,通常超越了一般的社交谎言范围。这种撒谎行为不一定总是为了掩盖某个具体的事实或事件,而是经常性地发生,甚至在没有明显动机的情况下也会撒谎。长期撒谎者可能会编造故事、夸大事实、扭曲现实,目的往往是为了塑造对自己有利的形象,或者逃避某些社会或情感压力。



长期撒谎者的特征

  1. 缺乏内疚感:对撒谎行为习以为常,甚至能合理化谎言

  2. 具有操纵他人的倾向

  3. 将虚构的身份或成就与真实的自我混淆

  4. 自恋倾向:一些长期撒谎者具有自恋型人格特质,他们会通过夸大自己的成就或能力来赢得他人的赞赏和认可。

  5. 通过谎言逃避责任或避免面对负面的后果

  6. 社交技巧较强: 他们善于观察他人的反应,并能够调整自己的谎言以迎合不同的听众。

  7. 情绪波动不明显:一些长期撒谎者在撒谎时情绪表现平静,能够很自然地讲述虚假的故事,而不会显露出紧张、焦虑等常见的撒谎信号。

  8.  自我中心:他们撒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考虑谎言对他人造成的影响。



长期撒谎的心理机制

 


长期撒谎并非一蹴而就,通常是伴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逐渐形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撒谎行为与以下3个心理机制密切相关:


1. 行为强化:当一个人通过撒谎获得了某种回报(如逃避惩罚、获得认可或避免尴尬),这种行为就会得到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撒谎行为逐渐内化,成为应对困难或压力的常见策略。


2. 认知失调理论:根据认知失调理论,当一个人的行为与其自我概念或价值观产生冲突时,会引发内在的不适感。为了减轻这种不适感,长期撒谎者会过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来减轻内心的冲突。例如,他们可能会说服自己:“这不过是个小谎,不会伤害到任何人。”


3. 道德松懈:长期撒谎者往往会在心理上淡化撒谎行为的道德后果。通过一系列的认知扭曲,他们可能会认为“大家都在撒谎”或“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从而使撒谎变得更加容易。这种道德松懈使他们能够在长期撒谎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心理平衡,而不会感到强烈的内疚感。



文:PSYWELL思愈心理™

图:网络,侵删

电话:+44(0)7494012117

邮箱:info@psywell.co.uk

网址:psywell.co.uk

微信号:PSYWELL_London






PSYWELL思愈心理™于2019年成立于英国伦敦,创始团队是一群毕业于牛津和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的行为学、心理学、神经科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行业专业人士,我们的咨询师/治疗师均来自海内外顶级院校,拥有跨文化教育和工作背景;我们以科学为基础,专业为准则,共情为手段,伦理为边界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个人心理咨询和团体创意心理疗愈等多样化服务。


PSYWELL的咨询师拥有行业认证,并通过无犯罪记录审核,我们意在为每一位来访者提供安全、科学和专业的自我成长空间,并陪伴其人生度过每一个关键的转折。山高路远,PSYWELL思愈心理与您同行!


【PSYWELL伦敦思愈心理】坐落于伦敦传统金融区Holborn的一座闹中取静的庭院Staple Inn内。Staple Inn首建于1285年,在之后的近800年间,通过不断地扩建与发展,成为了伦敦乃至全英久负盛名的医疗服务和法律服务聚集的专业社群场所。


PSYWELL 思愈心理
逐之所“思”,神“悦”心怡。伦敦思悦心理,守护你的精神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