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叶集》是一本诗集,作者宋晓梧。
宋晓梧是著名经济学者,曾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是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健康中国50人论坛成员,全国政协委员。
我和宋晓梧曾就读同一所中学,但他比我高了几个年级,我读初中时,他已是高中的老大哥了。因为这层关系,我称他晓梧学长;同样因为这层关系,我获赠了这本诗集。
虽然我与晓梧学长是曾经的校友,但毕竟学识、经历、身份等等有诸多不同。因此,读《梧叶集》我首先寻找那些能引起共鸣的篇章。
诗集中有一篇《干校知青四十年聚会有感》,让我立刻找到了“感觉”:
玉兰摇坠柳吹绵,
校友欣逢谈笑欢,
激荡青春潮似海,
平和老壮稳如山。
思乡意在莲鱼外,
处世才宜木雁间。
酒过三巡豪气醒,
相邀再聚四十年。
晓梧学长在河南的“五七干校”做过知青,我则是北大荒的知青。诗中描述的场景正是我也无数次经历过的,那种久别重逢的欢笑,那种回忆青春的情绪激荡,那种把酒相拥的豪气,都只有在这种聚会场合才可见到。
我尤其喜欢这两句:“思乡意在莲鱼外,处世才宜木雁间。”学长在这里用了两个“典”,其中“莲鱼”是只有干校知青自己才懂得的“典”:节日加餐“莲藕”和“甲鱼”;另一个“木雁”,典出《庄子·山木》: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后世以“木雁”比喻中庸处世,不取极端。对于老知青们来说,处世不取极端,是多舛命运中得来的经验,更是生活的智慧。
宋晓梧
晓梧学长的生活经历跌宕起伏,他曾跌入社会最底层,亦曾身处象牙塔尖,这就决定了他的作品既接“地气”又有非常高的眼界和境界。
学长曾被打成“现行反革命”。
1967年冬,学长问军宣队“早请示晚汇报是哪个走资派发明的”而遭揭发批判,1968年5月又被升级为“现行反革命”,成为“群众专政”对象,关进了拘留室,每日背诵《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打扫厕所楼道,修理桌椅板凳。期间,他在拘留室内倚窗眺望天空,构思了平生第一首诗《云》:
天上渺浮云,
飘然傲不群。
朝霞迎旭日,
暮霭送黄昏。
暧暧行生灭,
淅淅化雨魂。
风流游四海
衔泪笑寰尘。
学长自言,此诗最后一句“多少反映了我那时的心境”。1973年他在内燃机总厂做工人,与工人师傅谈及那段经历,师傅说,“你为早请示晚汇报这点破事儿丢了党籍、影响工作,当不了兵,上不了学,跑这儿每月拿26 块的学徒钱,不值呀,不值。就你烦那玩艺儿(指早请示晚汇报),就你聪明呀?好好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吧!”学长听了心中五味杂陈,后来填写了一首《沁园春·早请示晚汇报》。
直到1979年,学长才获平反,得到重新读书学习的机会,从读研究生至成为著名学者、政府高官,其中艰辛奋斗自不待言。令我感佩的是,学长地位变了,却没有失去对底层的关注和同情心。
他曾说自己人过中年之后,情绪渐有变化,有时感到上万字的经济学文章还不如一首诗词更能直叙胸怀,……有不少一时激愤之作。如前些年看到农民工跳楼、自焚讨工资的报道,写了一首打油诗:
挖路填路GDP,
盖楼炸楼 GDP:
纸上双重CDP,
环顾四周在原地。
若说没有 GDP,
领导听了不满意:
若说真有 GDP,
多少权钱交易里?
辛辛苦苦干一年,
哪里去领 GDP?
父老妻儿盼我归,
没G没D剩个P!
学长还写过“叹贫富高低太悬殊。需警惕,莫两极分化,误断征途。(《沁园春·棚户区调研有感》)”这样的诗句,是对棚户区百姓生活困苦的感叹。
他针砭时弊的诗句还有:“莫道假象皆欺人。自是有人清醒有人醉。这厢边斗室垂泪:那厢边奢侈浪费。为哪般贫穷,何来的富贵?细思量,辨真真假假不易,评大是大非更累……(《自度曲·花儿媚》:读《国民收入状况与灰色收入》报告有感)”学长的真情,令我对这位高居庙堂之上的学者刮目相看。
我虽爱诗,却不懂诗,更不敢妄评他人之诗。这里或可借用作家高洪波在《梧叶集·序言》里的评论对晓梧学长的诗做个“评价”:
——“他真的才华横溢。”
——“……阅读中,心头忽有所动,继而拍案称绝。”
——“晓梧的诗,炼字如此,炼意如斯,却不古奥,将寻常语择入诗中,时代特色跃然纸上”。
——“我在晓梧诗中,还读出一个‘真’字,诗如其人,他的诗针砭时弊,批判社会不良现象,充满正义的义愤,一个身居高位的经济学者的良知与修养,生发造就了晓梧诗中的这种可贵的气质。”
——“在当代新诗坛中,如晓梧这样率真的关注民生疾苦的作品,已如凤毛麟角般罕见了……是因为他从没把自己当成吟风咏月的‘诗人’……。”
前排居中为宋晓梧
我觉得,对晓梧学长诗作的概括,莫过于他自己的诗句:
“衔泪笑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