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剑,安徽插队知青,安徽大学经济系77级毕业生。
家寿与卫扬
卫扬是安徽大学经济系77级同班的学姐,家寿是78级经济系的学弟,虽然年龄上是老兄。俩位都是新三届成员。这篇短文,说说这俩位新娘和新郎的故事。
2024年3月20日,笔者去广东东莞筹办会议,途经深圳,自然要去家寿学弟那里报到。在我们眼里,这里就是经济系7778级在深圳的驿站。
按照预定时间提前大约十分钟到,同时提前赶到的还有在深圳工作的77级经济系女同学程同学。在其他客人还没有到达之前,家寿突然十分严肃地说要正式地向安徽大学77级经济系,我们俩位作为代表通告一件事。通告什么事,还十分正式?这让俺有点纳闷。
2024年3月20日下午5点多,家寿向我们通报。照片中的家寿,此时还是有一些腼腆。
家寿学弟缓缓地一字一句说,我已经与你们班上的卫扬同学正式结为伉俪。同时也感谢程同学提供机缘。
伉俪,什么意思?我的天哪,怎么可能?一点信息都没有,感觉不像是开玩笑,那么严肃,还有一点腼腆。
家寿兄经常开玩笑,还是需要再确认一下。我立即给卫同学发了微信:
“今天在深圳见到了俺的老领导。得知,十分高兴”。
“谢谢!”
一个小时后 ,卫同学的简短回复。确认家寿兄不是开玩笑。
一周后, 卫同学又给我一个更正式的地回复:
“去年他来住了三个月,本说虽通过多次电话,但没有近距离接触过,让他体会一下再做考虑,是否合得来…他说,考虑好了,先办个证。他的女儿、女婿送他一起来的,我的儿子也来了,于是我们就家庭范围内简单一起吃了一顿饭,办理了结婚手续。没有正式拍照片”。
这意味着,2023年,或许是下半年,家寿与卫扬同学正式结为伉俪,并得到两个家庭成员,他们子女的充分认可。
一、先说说卫扬
卫扬,曾用名杨卫扬。何时更名,或许是上了大学后。
卫扬祖籍山东茌平县韩集乡大杨庄,这个地段现已划归山东聊城开发区。
聊城,历史上的东昌府。楊氏一族在茬平已曆15代。據傳明代从山西大槐樹下遷出。抗战期间,共产党在山东较为活跃。卫扬的祖父,有着百亩良田土地的主人(地主),卫扬的父亲则投身革命,参加抗战。解放后从事公安工作。50年代中期,上海需要充实公安队伍,家庭面临选择,是去上海,还是淮北。如果选择上海,只有小家庭几口人同行;选择淮北,大家庭十多口人,包括堂哥都可以一起去。最终卫扬的父亲选择去淮北。
在卫扬上大学期间,其父已经是安徽省淮北市副市长兼公安局长。卫同学作为杨府千金,在那个时代,显然是豪门贵族。但又有怎样的艰辛,局外人难以知晓。
在校期间的卫扬,无疑是安徽大学一道亮丽的风景,以后更是神一般的存在。
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是说40多年前安徽大学,卫同学傍晚只要在学校校园走上一圈,正是花一般的年龄,气质和外表都属上乘的杨府千金卫同学,自然吸引了无数男同学灼热的目光。人们很难想象,经济系同学,学经济理论,还主要以学习资本论为主,居然还有如此气质高雅的女生。
说神一般的存在。当然有很多神一般的故事。大学毕业后不久,卫同学就出国去澳大利亚了。再过30多年后重新联系得知,一个经济学本科毕业的学生,居然成为澳大利亚知名的中医大夫,且有很好的口碑。并且,63岁时,还在广州中医大学获得中医博士的学位。而这个中医博士可为货真价实,不是水货。2017年,卫同学将自己的博士论文“三焦气化理论研究”发给我,期望能够提点意见。在此之前,笔者邀请卫同学参与健康中国50人论坛活动。或许卫同学以为我有提意见的实力。卫同学的博士论文,需要丰厚的古汉语知识底蕴。虽然大学期间,也旁听了中文系的几节古汉语课,但仍然没有完全看懂,也就难以提意见。但至少知道这篇博士论文所具有的份量。
三焦气化理论,内涵丰富,可指导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关于“三焦”概念,历代医家有不同解释,一般认为“三焦”是供脏腑之间水谷精气流通且本身 具有气化功能的通道,因根据不同的生理功能而分 为上中下三焦,具有现代医学所讲的内分泌、免疫、 神经传导等功能。卫博士论文,对这一理论有新的诠释,并就多年的中医实践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博士论文成果丰硕。
正如所料,她的这篇博士论文顺利通过,且好评如潮。
经济学本科生怎么又获得中医博士学位?看过卫同学在微信群发的帖子得知,文革前,其父在中医院住院三年,卫同学在此期间开始拜師学艺。安徽亳州,当时称亳县,也就成了卫同学中医药的開蒙之地。很难想象,那时小小年纪已在药房看药方与抓药,每方约十来味,每味约3钱,两钱。抓一段时间后,一手抓上称盘一称就准。按照卫同学的说法,文革期间,父亲被揪回淮北后,好几年时间都在父亲指点下去抓药,熬药,送药(送到学习班处)。而到了澳州,首先是生存问题。学了几年资本论的卫同学难以解决生存问题。这段少时所学居然派上用场。最终促使卫同学半道改行。
说神一般的存在,还在于卫同学是一个思想者,有着明确的是非观。卫同学有强烈的质疑和思考能力。虽在澳州40年,仍然有着一棵强大的中国心,对当下中国很多问题有系统性思考。而在当下,一个思想者,首先需要有质疑的品德和批判精神,需要有明确的是非观。这看似容易实则十分不易。经常看到被媒体热捧的学者,虽然名气很大,但却缺乏基本的是非观,巨大的名气与基本底线不设防很不相称。卫同学有着很好的历史观,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系统研究,特别是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这也使她对当下的国际局势,包括俄乌战争,国内政治形成了非常明确的价值观。实际上,即使是学文科的同学中, 有着明确是非观的,也是小众。
说神一般的存在,还在于卫同学的文笔极好,这也让一些学中文的同学汗颜。看过她在大学群里发的一些回忆自己家庭的文章,不仅文笔很好,细节更是吸引人。现转发一段她写的父母结婚恋爱的故事:
我爸我媽可謂先結婚後戀愛。據母所述我曾記下:
寒风噝噝地穿过窗隙,门缝,烛光摇曳。简陋的木板床上,一床行军被已展开,床上铺着浆洗过的老粗布床单。她未抬头,向着暗处,幽幽地說,我的出身....会连累你....他望着她的乌发,嗫嚅着,要是不让我在這干了,我带你回老家,現在仗也打完了。我倆都有点文化,你家回不去,就回我家乡,我二人种地,教书,教村学…
她抬起头,脸上淌下清泪,闪着烛光。
這是母亲的新婚之夜。
爱是感动? 母亲說一爱就是一辈子。
母親是经人介紹嫁給父親的。
母親常說你爸爸就是太顧他的家,別的還有就是第一次見面覺得他鬍子拉碴眼窩深陷,顯得又老又黑又瘦,身材五官還是很端正的。後來養養,收拾收拾,穿件像樣的衣服還是很有男人氣派。這一點母親後來似乎有意無意地跟我們姐妹又說過幾次,說找對象不能不看身材五官,不然生個孩子會像個蛤蟆老鼠。這讓我們長大交友時很為難,可能沒少被人罵是鼻子朝天。
爸爸比媽媽大了11歲。父親一次談起母親話是這样的:你媽媽當時是單位里最白的,雖然眼睛小點,嘴大點,但是身板直挺挺(婷婷)的,有文化,人也善良,工作很努力,並很快就上手,能獨擋一面。母親聽說了就當面揶揄,眼小嘴大怎麼了,又沒裝在麻袋里賣給你,不是你看上的?父親就笑,煙都嗆了自己,連說,對,對,是我自己看上的。
婚後因工作關係二人多有小別再聚,每聚皆勝新婚。吃穿起居之間,談着彼此小時候的故事,念過的詩經,大學,中庸,似有說不完的話。有時父親還用慢悠悠的魯地方言背上一段子曰詩雲,母親就鵝着臉兒看着,眼中滿是欣賞。有時母親說了哪一段,記不清了,父親就接上。也有時錯的很了,父親就說:你這是狗黑子念文章,胡而八曰(yue)。母親就看着他吃吃的笑,沒你念的書多,沒你年頭多嘛。父親就瞪起眼,知道是一語雙關,又奈何她不得。兩人皆念過私孰,卻因各人的先生程度不同,念的時間長短而顯出差異,但四書五经原文是一样的,這就有了共同的話題基礎。
飯後二人會一块兒去散步,走到河堤上,柳稍兒飄拂,心情愉悅,母親會哼起黃梅調兒。父親就二指夾煙,另一手臂就搭在胸前腋下,托着舉煙之肘,不時就閒閒地湊到嘴邊抽一口,再徐徐地吐出,透過飄散的煙與柳絲注視着母親年輕的面龐,並不看眼前潺潺的河水。有時父親還會帶上一支口琴,在樹下吹個小曲。母親在一旁就稍形興奮,隨意地動動手好像打拍子。一曲終了,父親甩甩口琴會說,不行了,上不來長氣。母親就說,不錯,不錯,練練會更好。
他們有時遇到賣農家小吃的,如瓜果梨棗,母親會買一些,父親就掏出一块邊有条格的淺藍色大手帕替她兜着,對角打個結拎回來。母親就邊走邊吃,還會說,你光拎着,也吃呀。父親就說,誰像你,好吃。母親就瞇了眼笑,講:不好吃,怎麽能長這麼大?母親講她小時家裡農忙時也有雇工,做兩样的飯,她和爺爺,雇工吃一样好些的飯菜,細糧多些,有時家里還殺只雞,有燉的雞肉,因雇工幹活要出力。她的母親,奶奶吃平常的飯菜,多是雜麵饃,菜也差點,青菜蘿蔔之類。小地主之家還是挺會過的,也不像人家講的對雇工多刻薄。但是從小到大,沒缺過她吃的。
拿到家里,母親找個好的,洗了用小刀削皮,她能一手持刀一手轉着水果削下一条長長彎彎的果皮。父親就盯着她的手看,那手指白皙,細長,很是靈巧。等削完切成小块,母親就用小刀插一块遞過,想要他來咬。他現出一點靦腆,並不去咬,也不去接那小刀,只伸手捋下那块水果放進嘴里,很滿意地品味。然後評價,一方水土養一方瓜果,此地水果還是滿甜的。棗子還是我們山東的好。有名的山東大棗,圓紅棗,肉頭頭的。母親就說,想老家了?父親就燃起一根煙,眼睛瞇細,思緒似乎飄了很遠。有姐姐和我在時,其它的小块水果就塞到我們口里,小嘴鼓涌着翻不過個兒。
父親沒有零食的習慣,不大講吃,這時可能已有了胃病。母親有次抱怨,你爸爸太不愛惜身體,經常那伙食里的米,面是捂(發了霉)的,去看他給他買幾個雞蛋,想叫他補養補養,下次去看還放在那里。打開想做了吃卻發現裡頭長了骨頭(蛋白變性硬化了)。
可以說從52年到58年,他們的婚姻還是很甜蜜的,經濟上也寬裕,能買上幾件流行的衣服,進出還算體面。白頭到老兒,他們的感情算是真摯的。
卫同学写的家族史,看完后令人唏嘘不已。卫同学家族所经历的苦难,实际是中国很多家族共同的回忆,是共和国75年曲曲折折、波澜壮阔历史的写照。而这类家族史的回忆,会告诉年轻的一代,我们是否应当多一些反思:几十年无何止的阶级斗争,长期以来流氓文化甚嚣尘上,相互背叛,相互斗争,没有诚信,缺少温良恭俭让。整天斗来斗去,现在看来,我们至今还在那片沼泽地打转。
除了神一般的存在,卫同学待人大气、真诚,也给人印象深刻。笔者一次去看望在家养病、曾在北大学习工作的张炳九同学。炳九同学曾经是上个世纪80年代“新权威主义”阵营的“北派”领军人物。此时的炳九同学身体出了状况,在看望过程中,立马想到大夫卫扬。接通万里之外卫同学电话,与炳久同学前后一个多小时通话,都是大夫对病人的忠告和治疗建议。那种古道热肠,让人感动。听同学们说,作为大夫的卫扬,经常为多位同学提供医疗咨询。
又有几年没有去看望炳九同学,也借这篇短文 ,祝福已经77岁的炳久同学健康快乐!
二,幽默的家寿
虽然经济系77级与78级三年同在一起上大课。但那时并不认识78级大名鼎鼎的家寿同学。直至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中期出差途经深圳,家寿同班刘同学带笔者结识此时正在深圳地税局春风得意的家寿。家寿学弟几乎没有正眼看俺一眼,自然更不用说请吃饭了。很多年后再回忆,家寿坚决否认当年有这个会见。
虽然没有正眼看俺一眼,还需要客观陈述:
(一)骄人的工作业绩
家寿学弟,大名章家寿。这个名字在深圳地税局,乃至中国地税系统大名鼎鼎。
家寿的工作历程始于1968年12月,那时他作为知青下放农村,直至1975年回城就业。1968年插队经历,一般是初中和高中的老三届。让人感慨的是,笔者也是插队知青,七年知青岁月有怎样的艰难,或许只有当事人最清楚。但如果努力有方向 ,也是很好的积淀。
1982年下半年,家寿大学毕业后先留校,然后进入安徽省税务局。一年之后就晋升为税政一处的副处长,以后职位进一步提升,担任了省税务局涉外税收处处长。
90年代初期,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国最火的、涉外业务最繁忙的城市当属深圳。深圳不能没有家寿。已经很有历练的家寿,信心满满,从安徽调入到深圳。此时深圳,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云集。到了深圳,从安徽正处,降格深圳市税务局涉外税收处副处长,并很快适应岗位变化,成为涉外税收专家。特别是1996年独自主持处理了轰动中外的日资企业背景的《宝日高尔夫》逃税案,更是一战封神。
《宝日高尔夫》逃税案始末
宝日公司是1987年8月30日经由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同年10月10日由工商行政部门核发营业证,在中国深圳宝安设立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该公司的中外合作方分别为中方的深圳宝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外方的日本安乐开发株式会社。合作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兴建一个18洞72棒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尔夫球场及球场的配套设施(包括会员休息室、酒店、餐厅)。
宝日公司于1992年6月13日开始正式营业。但从1987年9月起,宝日公司就已订立招收会员的会则,并随后开始发展会员和收取会员费。会员费收入按案件终结当日国家外汇牌价计算,折合人民币9.77亿元。
1995年8月15日,深圳市地税局正式对宝日公司立案查处。 同年9月26日,深圳市地税局发函要求宝日公司提供有关发展会员收取会员费的纳税资料。对此,宝日公司总经理小林正和在复函中称:“宝日公司境外会员费收入不应作为公司营业收入纳税”,并要求税务机关提供其需纳税的法律依据。以此为由,拒不提供纳税资料。
笔者以为,小林正和提的问题是到位的。纳税需要有严格的法律依据。
这显然属于过去未曾遇到过的新情况。深圳地税局为此向国家税务总局汇报。总局回复是,
深圳市地方税务局:
你局《关于宝日友好高尔夫球观光娱乐有限公司境外会员费收入征免营业税问题的请示》(深地税发〔1996〕6号)收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同意你局意见,宝日公司外方合作者收取的境外会员费及保证金应作为宝日公司的营业收入缴纳营业税。
有了尚方宝剑,1997年5月13日,深圳市地税局委托拍卖行依法对查封、扣押的宝日公司汽车进行拍卖,所得284万元扣除有关费用后用于抵缴税款。8月12日,经竞投:以2.6亿元卖出,并将所得款项首先用于清偿宝日公司欠交的偷税款及滞纳金。
《宝日高尔夫》逃税案前后历经四年。最终处理结果,得到各方认可。家寿一战封神,自此仕途一路高歌奏凯旋,职务步步高升。先后担任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局长助理,副局长和党组成员,巡视员。
家寿勤于思考,自然业务熟悉,工作干练。而这些优良品德,或许与七年插队经历有密切联系。
安徽大学77级著名班委盛同学对其评价是:“深厚广博的理论功底,灵活有度的的税务征收实践,润滑的上下人际关系,予纳税对象的至诚体恤,任何疑难杂症皆随手化解,任何攻坚克难,皆随脚踏平,不仅业绩斐然,且声名鹊起”。
可以说,中国地税系统,特别是从事涉外税收的,如果不知道深圳章家寿,业务能力明显存疑。
(二)幽默
很多中国人缺少幽默,但家寿除外。
记得笔者刚退休那年,家寿来电,说你出的书很受欢迎,我们需要购买一批。出书人最高兴是遇到知音。很受欢迎这样好事,自然信以为真。书寄出收到汇款后。家寿调侃,现在哪有人看书,你寄来的书已经扔进仓库了。我是看你生活困难,给你提供一些生活补助而已。
家寿的幽默,经常反话正说,或者正话反说。你左,我比你还左,左到极致。不了解家寿的,经常会为家寿的话犯晕。
仅举两例:
有人说, 中国医疗卫生是全球唯一一个商业化经营企业性质。家寿评论:“正由于医疗、教育都达到商业化水平,才充分证明中国已是全面市场经济国家”。
一个帖子的观点是,俄罗斯带给中国灾难远大于日本。家寿义愤填膺驳斥,“俄国虽然占领了我国大片领土,杀了很多中国人,但是却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让中国建立了繁荣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无比的社会主义制度,孰重孰轻,岂能不知?作者乱说!”
坊间传言。话说家寿到了澳洲,每天在院子里忙个不歇,把工具挂成排,乱藤杂草收拾得干净,
卫同学问:为什么那么忙?
家寿答非所问:如果雇人多少钱一小时?
答:至少20澳元。
回应:我干三个小时至少可挣一包烟钱。
幽默是一种能激发起人类心理某种情感的智慧,幽默就是一门哲学。幽默常会给人带来欢乐。正是家寿幽默感,或许是赢得卫同学芳心的重要因素。
(三)修养
家寿也是很有修养的人。出门一定打扮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特别是头发,更是一丝不苟。修养到位的话,也一定十分自律。一件小事,或许能够反映家寿的自律。家寿烟瘾很重,到澳大利亚三个月,为了尊重卫同学,坚决不在家抽烟。
不在家里抽,只能在小院子里抽。
三、牵手
2017年,卫扬从澳大利亚到广州中医学院作论文答辩。后应在深圳工作的程同学之邀去深圳小住几日。正是在深圳这段日子里,故事俩位主角,在深圳不期而遇,由此开启了轰轰烈烈的牵手运动。
程同学为家寿提供了一个宴请的机会,家寿好客的特点充分显现,自然是热情接待。人们不知道的是,看似普通的接待,实际却是40年续缘。早在40年前,77级与七八级共同上大课的时候,家寿就被气质高雅的卫杨深深吸引,戏称“垂涎三尺”,不敢表露。1983年家寿与安徽省立医院78级蚌埠医学院毕业的大夫结婚,美好印象也只能存在记忆中。此番程同学邀请卫杨到深圳,与家寿同学不期而遇,40年前美好印象自然浮现在眼前。大学毕业后,各自结婚成家。此时,因为不同情形各自单身。一位早年离异,一位蚌埠医学院毕业的夫人因病去世。有美好的印象作基础,自然加大了彼此吸引力。
应当感谢微信。这是人类一项伟大发明。有了微信,即使远距离的朋友,也可以在微信谈天说地,如同近在咫尺。通过微信,可以大致知晓一个人的价值观,加大熟悉程度。正是在微信群里,故事的主人翁都对彼此有了进一步认识。特别是双方拥有的共同价值观,拉近了相互间的距离。
从2017年至2023年,这中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已经不重要了。但一项重要的事需要提及。长期在领导岗位上工作的家寿,为了心中的美好,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搞定杨家掌门人,卫扬的堂兄杨传玺。
杨传玺出生于1943年5月,自幼失去双亲的他,1958年就被卫杨父母带到淮北家中一起生活。卫同学与这位兄长感情深厚。这位堂兄也十分优秀,曾任宿县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且为人正派,业绩卓著,与人为善,在当地倍受百姓敬仰。杨传玺也一直是杨家4位弟弟妹妹的楷模。
此时卫扬父母已经去世,大哥杨传玺就是卫扬大家庭的家长。卫杨虽远在澳洲,但兄妹关系很好,联系紧密。卫同学也时常有事向杨传玺倾诉,杨传玺则对卫杨疼爱倍加。家寿要获得卫杨“芳心”,与卫杨修成善果,搞定大哥杨传玺十分重要。巧合的是,家寿早年就与杨传玺认识,当年调到深圳工作,或许也有杨的功劳。 为获得大哥的认同,2017年后,家寿与杨互动明显加强。回安徽一定去看望杨,甚至携安徽省原税务局老领导一同前往。杨对家寿本身就有很好印象。再加上妹妹多年一人,需要有个伴侣。家寿为人正派,品德优良,修养更是上佳。杨被其诚意所感动,十分认可这个未来的妹夫。他的认可,意味着整个杨家认可。结果皆大欢喜,学弟喜出望外,受到了杨传玺当面不吝言辞的夸赞和祝福。
家寿与卫杨2023年年底在澳洲成婚,了却了杨传玺生命旅程中对妹妹的挂念。把妹妹托付给家寿,靠谱。
2024年7月15日杨传玺在宿州逝世,享年82岁。曾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宿州籍风云人物汪洋、张平(萧县)皆挚诚吊唁。
杨传玺(1943年5月-2024年7月15日),山东茌平人,1972年7月参加工作,197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宿县地区行署专员。先后在宿县地区交通局、宿县地区科委、宿县地区行署、宿县地委、宿州市委工作,历任宿县地区交通局副局长,宿县地区科委工交科副科长、科长,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宿县地区行署副专员,宿县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宿州市委副书记。
2024年9月12日,家寿卫扬这对新婚夫妇,回国新婚旅游,并在合肥宴请安徽大学经济系77级同学,正式宣告他们结婚了。按照家寿的语言,正式作为77级家属,可以享受77级待遇了。
气宇轩昂的家寿与小鸟依人的卫扬,十指紧紧相扣。
四、百年好合
家寿与卫扬结缘,笔者一个强烈的感受是,人们说得百年好合,或许就是说的这对夫妇。理由是:
一是都有积极的人生观,优良的人际关系和相似的价值观。
二是相互吸引。家寿对卫同学40年前就有好感。且家寿老兄有高度有温度,相貌俊朗,百看不厌、通古博今、 极致幽默。与家寿接触的同学和朋友也都有这样感受。而这对长期孤悬海外的卫同学自然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有诗曰:
知根知底知心仪
知冷知热知疼惜
莫道安大失交臂
东隅逝去现桑榆。
三是家族都有长寿基因。家寿父母出生在满清末期(父1905年,母1907年),上个世纪90年代先后去世。都活了80多岁。而家寿,身体康健,性格沉稳,为人大气,热情。且人际关系十分圆润。而这是解码长寿的钥匙。家寿同学今年虽70出点头,但多种指标显示,诸多健康指标相当于50岁的中年人。卫扬双亲也是高寿去世。再加上自己自幼学习中医,如何修身养性,提升健康水平自然是行家里手。
按笔者理解,如果各方面条件满足,且遗传密码正常,一个人活到120岁,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果只活到72岁,只能算是及格;84岁为良好;96岁为优良;108岁则为优秀;而120岁则为最优。按照目前状况。学姐学弟努力争取优良成绩,活到96岁是完全可能的。
通常说,女大三,抱金砖。但如果男大三,实际是,有金山。
过去是“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进入了新时代,学姐学弟人生七十,美好幸福的生活刚刚开始。
过去是夫唱妇随,未来或许是妇唱夫随。
期盼学姐学弟百年好合,携手至少20年,至少获得优良成绩。我们共同见证。
今年9月,中国浙江。
(安徽大学经济系盛班委,在深圳工作的程同学,对此文都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