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绞圈房子”到“宜居家园”,来听40后和90后眼中的住房变迁

旅行   2024-11-03 00:02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5周年。75载栉风沐雨,75载春华秋实。回首往昔,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历史镌刻辉煌,时间见证不凡。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莘庄镇特别推出“燃情岁月”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专访,围绕交通、文化、生活等话题,建立起两代人的沟通桥梁,共同讲述75年来莘庄的发展巨变。本期,我们邀请到40后90后两位“莘住民”,分享各自居住在莘庄的那些故事。


40后褚半农:

绞圈房子的回响


褚半农是地地道道的莘庄本地人,在老家褚家塘的绞圈房子里一住,就是将近40年的光阴。老宅子对他而言,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承载了深厚的情感和满满的回忆。

莘庄镇地区曾经有过很多绞圈房子,上图拍摄于1990年的莘北村

研究“绞圈房子”的契机说不上偶然。1983年2月,我从学校调出,有幸参加上海第一轮修志工作,参与编撰《上海县志》等,其中分配的一个任务中要写到住房建筑,我便想把这种特色房子写进去。

为此,我去县、市图书馆查阅上海住宅建筑书籍欲作参考。书里有老洋房、石库门,甚至连贫民窟中的“滚地龙”也作为一种类型收入其中,唯独没有绞圈房子的任何记载,好像上海从未有过这种特色建筑物。或者说,上海住宅中是不包括这种特色房子的。这便激发了我对这种特色民居进行深入研究并填补文献空白的决心。


图为五开间三埭头绞圈房子(姜佳南一绘图)


绞圈房子从形制到结构都极具特色,其空间布局合理且功能多样。一般来说,绞圈房子的四面有房,左右对称,中间是庭心(即天井),用于洗晒衣被、晾晒果蔬等。这样的布局不仅使得房屋内部通风采光良好,还方便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日常交流和活动。

我还记得,以前家族中的婚丧大事都会在墙门间进出,平时则作为家族闲聊和纳凉的地方。庭心是儿童嬉戏的天地,也是宴请宾客、举办各种活动的场所。迎来送往之间,绞圈房子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居住场所,这里的人和这间房子共同组成了一个充满人情味和温馨感的大家庭。

《话说绞圈房子》褚半农著

随着研究的愈发深入,我愈加深刻地理解了绞圈房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这种民居形式脱胎于江南传统民居,但又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如屋顶形态、瓦当雕刻、青砖铺地等细节都展现了江南文化的精致和细腻。后来,我又亲自踏访了闵行的多处绞圈房子,和居住在绞圈房子中的居民交谈,了解他们的居住体验和生活习俗。2017年,我把自己撰写的关于绞圈房子的文章编成了《话说绞圈房子》一书,这既是我多年的心血,也是我对过去岁月最好的缅怀。


90后悦林:

离乡的我找到一个新家


自从悦林搬进莘庄镇的阡集·莘社区,已悄然度过了一个四季更迭的年头。这段时光仿佛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每一笔都记录着生活的温馨与变迁。这个社区,不仅是她休憩的港湾,更是心灵得以安放的一方净土,让她深刻体会到“家”的温暖与社区生活的精彩纷呈。

摄影:孙新明

选择住在阡集·莘社区,源于一次机缘巧合。在朋友的介绍下,我第一次知晓了这个“宝藏地”。记得初来乍到时,我被秀涟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干净整洁的街道所吸引。一进门,便是精心修剪的绿化带和错落有致的景观小品,让人瞬间心情舒畅。阳光透过宽大的窗户洒满整个房间,明亮的色调和合理的布局让人眼前一亮。那一刻,我便知道,这里将会是我未来美好生活的起点。


莘社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但共同的生活空间和友好的邻里氛围让我们紧密相连。尤其是每当节日来临,社区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中秋节的赏月晚会、春节的团圆饭会等,大家围坐一起,分享美食,交流文化,那份跨越地域的友谊在欢声笑语中悄然生长。邻里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氛围,都让我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此外,莘社区的配套设施充分考虑了居民的生活需求,从基础的健身设施、儿童游乐区,到便利店、药店、餐厅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除了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莘社区也很注重居民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不仅图书馆内的藏书丰富,为喜爱阅读的人提供了一个静谧的学习空间,还会定期举办书法、绘画、舞蹈等兴趣班和讲座,鼓励居民发展个人爱好,提升文化素养。在这里,我和新结识的朋友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回望过去,无论是40后对绞圈房子的深情眷恋,还是90后在阡集·莘社区找到的新家,都是时代变迁中个人与城市共生长的缩影。从低矮的平房到现代化的社区,莘庄居住环境的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的飞速发展,更见证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与实现。

在这段跨越时空的旅程中,每一代莘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那些关于家、关于社区的温馨记忆与辉煌成就,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通讯员:徐钱佳
供稿:辛向荣

编辑:张雨桐

初审:高淑婷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来源: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