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意义-2023(六)走出空心病
文摘
2024-07-25 23:47
广东
走出空心病
然而总有一些智者,能够在莽野和荒原中看到神火,并为世人留存印记,为了阐明「应如何面对选择」的道理,我需将好友的名篇附丽于下:化用鲁迅先生的一个名篇《娜拉走后怎样?》,我们也可以这样问自己:「考上大学后怎样」「考上研究生后怎样」「考上编制后怎样」?我们总是在被灌输着某种观念,它告诉我们,你一定要达到某个既定目标,以免沦落到某种悲惨的境界,否则你的人生便不值得过了。那么为了既定而有限的目标,我们和同伴们,拼命乃至不择手段地竞争,也便是理所当然的了,就像《三体》的那句名言:「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竞争虽然很残酷,但是比起人生被评价为毫无价值而言,该做的还是要做。聪明的同学或许已经发现了某种悖论,我们为了躲避某些悲惨的不值得过的未来,反而使我们的现在,提前变得残酷和不值得过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既有条件下做的任何竞争和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而只是在说,它们能带来的结果,是否真的如所许诺的那样,还是说等到许诺真的要兑现的那天,面对不完全的履行,我们也只能选择默认,而没有任何救济。面对各种各样的神话和迷思,或许我们所应该做的,只是发自内心地去叩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真的愿意为此而活吗?然后再去清醒地面对这一切。这里我们或许可以再问一个问题:「梦醒之后怎样?」而鲁迅先生也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回答:「娜拉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但我们真的就无计可施了吗?那么我们可以去重新审视另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令人悲伤的是,前人走过的这条路无法永远有效;而令人庆幸的是,每一代人永远都可以走自己的新路。也就是说,走出空心病也很简单,如果喜欢攀岩,就选个攀岩的好月份,在其他时间攒钱,好能在合适的月份里脱产去户外玩。要是喜欢工作,就摸清楚自己喜欢哪种类型的社会分工,然后尽全力做到最好。如果喜欢读书,就想办法找一个能摸鱼的工作,或者工作本身就是允许自由阅读的工种。甚至,如果你喜欢考试都可以,考到考无可考的纯熟境界,然后去开班当个应试老师,也同样可以获得自洽的生活。归根到底,「或许我们所应该做的,只是发自内心地去叩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真的愿意为此而活吗?然后再去清醒地面对这一切。」如果满足这个要求,就连随波逐流也是一种选择,只要是能主动认识到:「随波逐流就是最适合我的生存状态,我愿意如此生活,并做好了迎接后果的觉悟」,那么此时,混一天是一天也是一种活法,只要不拖累家庭和他人,无可指责。只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事情临到头前了,也不能抱怨自己之前没多想,毕竟路都是自己选的,想走出空心病,就先承担你自己。承担自己,就是自己去选择道路,并接受选择的后果;去反思,并再度选择。当然,任何选择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在最根本的层面上,「终极关怀」隐秘无声地决定着人的价值行为取舍,成为了意义的终极锚点。为了在元代码层面理清「追问意义」的展开路径,此处需要引入「终极关怀」和「超越突破」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