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立斌教授——关于「形塑」「国家性」和「欧化汉语长句」问题

文摘   2024-07-31 00:09   广东  

答谢立斌教授——关于「形塑」「国家性」和「欧化汉语长句」问题

前天刷朋友圈时,看见谢立斌教授的吐槽文章《硕士答辩杂记》,点开之后发现是篇小品文,精简干练,要点明确,全文附下:
某次宪法学方向硕士生预答辩,焦洪昌老师任答辩委员会主席,指示委员会各位成员对同学们的问题和不足要说清说透,以便他们后续完善,也免得同学们以为老师们是病猫。
贯彻焦老师指示,我指出了同学们论文中的一些问题,教学相长,也抓住机会向同学们求教:
一、有同学用了 “形塑”这个词,我问:经常看到广告上有“塑形”的说法,可是,“形塑”是什么呢?
二、一篇论文中屡屡出现“国家性”的说法。我请教:“国家”是什么,我懂一点;“性”是什么,我也略知一二。可是,“国家”和“性”连起来,我就一点也不懂了,愿闻其详。
三、有篇论文经常几行字不带一个标点符号,我阅读时数次背气,“I can’t breathe”!我问这位同学:研究生期间,你是如何提高肺活量的?
谢教授一没不懂装懂,二没爹味乱评。交流观点时态度诚恳,语言平白朴实,在今天的高校系统里,颇为难得,有谓「教学相长」者,咱今儿就给您长长。
1.「形塑」指根据一定之标准,对素材/质料进行形式规范。这个术语在包括法学界在内的整个学界并不罕见,如许倬云的博论《形塑中国:春秋、战国间的文化聚合》、车浩的代表作《刑法教义的本土形塑》,乃至于《THE EUROPEANS: THREE LIVES AND THE MAKING OF A COSMOPOLITAN CULTURE》的中文译名《创造欧洲人:现代性的诞生与欧洲文化的形塑》。
2.「XX性」「XX化」这种构词是近代汉语从日本那里学来的。「-性(しょう)」接续在动词连用形之后,组成的新词可以描述其他事物的性质;「-性(せい)」接续在名词后,表示具有所指事物之性质。「名词+性」构成描述向的形容词,这种构词方案本身没有问题,问题仅在于能否依照词汇本身的语用逻辑,正确使用这些新词(有时还要配上对概念本身的解释)。如果「党性」这个构词是成立的,那么「国家性」没理由不行,即用于对「具备国家性质」之事物的属性描述:如国家性法律(和地方性法律相对)
3.中文是韵文,要循音断句,重音律,轻逻辑,行文散碎,忌长句,自如运用的门槛很高。白话文运动之后,遍地欧化汉语,影响到学界,不忍猝读。欧化汉语是中文写作的硬伤,现代汉语是从《马氏文通》(此书同时也是商务印书馆的第一本书)问世开始,才在学理上向着「主谓宾定状补」式的欧化语转型。而在传统的中文写作里,每一个字都必须放在句子里,甚至是段落里才能被理解。一个字(或词)是动词还是名词,看的是字和字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其本身。之所以会出现谢教授所言的现象,根本原因是贵我国的文脉断了,中小学阶段几乎无法为学生提供成体量的国文训练(刷题练不出来这玩意儿,得靠大块输出才行,但高考又不考),大学也没个人教,全靠学生自救,练出来就练出来了,没练出来的就会这样。
改天我把《谈谈中文写作》写了,系统谈一下补救方案,这篇已经鸽两年了,我看看今年能不能给填上文债……

牧羽尘 2024.07.30 于狮心阁(粤)

狮心阁逃难版
狮心阁成员写作和创业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