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摩天大楼向天空延伸,不断拉高城市的高度时,城市地下轨道空间所标注的“深度”,为城市打开了更加立体的发展格局。中铁十一局六公司郑州轨道交通6号线项目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化妆师”,通过方式“巧”、标准“高”、环节“细”、队伍“强”四大音符,深入践行精细化管理,助力项目施工生产,让“精细之音”在“地下空间”中久久回荡。
合作共赢,方式“巧”
该项目在实施中巧用节点优化策略,深度剖析设计图纸,针对离壁墙施工节点大胆创新。将离壁墙板安装方式从竖向安装巧妙更改为横向安装,施工效率显著提升,工效从原来的10-15㎡/r·d提升至22-24㎡/r·d。这一举措不仅让分包商有效节约了人力成本,也确保了项目工期的顺利推进,实现了项目部与分包商的互利共赢。
嵩淮站公共区实景图
“我们对分包商按施工节点开展阶段结算、年度结算工作,及时固化分包成本,对争议问题在过程中进行签字背书,降低后期隐患纠纷,促进竣工结算进度。将综合支吊架与支架管束分开采购,有效节约了采购成本。”该项目积极落实分包过程结算以及物资分离采购工作,将与优质分包商、供应商之间原本可能的“对立”关系,巧妙地转化为“双赢”局面,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绿色环保,标准“高”
“车站的通风空调系统能根据温度的变化自动精准调节,始终为乘客营造出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温度。”该项目负责人介绍。
项目还积极响应节能减排、绿色施工的时代号召。针对4个制冷机房精心制定装配式方案,通过对机房内的管道采用三维设计、智能深化、预制构件拆分以及模块化设计等先进手段,在工厂完成加工后现场装配。相较于传统的制冷机房安装方式,这种模式极大提高了焊接质量与施工效率,减少了人力投入,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同时,管道焊接等工作全部在工厂完成,施工现场实现“零焊接”,成功避免了焊接造成的污染以及火灾隐患。
区间小车搬运管材
给排水系统的精细化安装,巧妙借助工具小车提升工效,将传统的“运输至区间→安装支架→安装管道”流程进行优化,通过改进工具小车工装,先完成区间支架安装,再将管道通过小车工装运输直接进行安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相比以往安装方式节省了355个工日。
精心设计,环节“细”
“当夜幕降临,地铁内的灯光亮起,整个空间瞬间被点亮,如同璀璨的星空。”
在进场初期,根据设计提资文件精心创建了BIM模型,通过该模型及时发现了白图设计中存在的管线碰撞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将问题反馈给设计院。积极配合设计院对管线碰撞图纸展开优化调整工作,有效减少了返工情况的发生。
BIM施工模拟动画
该项目精准预留管线孔洞,最大限度减少墙体二次开孔。他们根据评审后的管线综合模型,对各类管线穿墙处进行二次深化,精确定位预留洞口位置,有效减少了后期墙体的二次开孔。经过BIM技术的有效应用,减少了90%的管线碰撞问题,避免了约160立方的砌体凿除。
BIM技术在项目中的价值落地
“除了运用BIM技术对管线进行优化之外,我们还深入调研现场施工状况,规划运输路径,并提前做好策划,将大型设备的运输方式由分段运输调整为拆解组装,以此降低设备运输难度,极大地节约了运输成本。”该项目青年BIM团队在第十三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中荣获”施工组“三等奖。
品质建造,队伍“强”
“古玩城站土建移交滞后,但工期刻不容缓,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打赢这场攻坚战。”
该项目积极探索管理组直管班组模式,以“精细划分、逐步推进、分步实施、不断完善”为原则,创新管理模式,围绕班组建设“两进三环”工作主线,制定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抓实抓细“小立法+二次分配”“进场验收”“过程考评”三个关键环节,班组标准化建设效果显著。截至目前,风管安装等5项工效均有提升,周计划完成情况由原来的76%提升到95%,监理验收一次通过率提升至100%。
开通现场
“我们通过对分站点由下至上精心测算内控责任目标,成功构建了以单一站点下单一分包商为单元的核算体系。该体系涵盖了内控收入预算、成本预算以及成本核算等内容,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单元考核机制,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该项目负责人说道。
郑州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东北段已于近期顺利开通初期运营。下一步,该项目将持续巩固精细化管理成果,全面提升地下轨道“颜值”,让美丽郑轨“魅力”与“活力”并举,生态环境“颜值”与“价值”共显,人民生活“民生”与“掌声”同在。
供 稿:卓梦凡 王 博
编 辑:彭 特 吴诗瑶
审 核:徐云华
监 制:疏王炀
出 品:中铁十一局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