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文化旅游项目补贴100%
国家发改委实施方案公益性、基础性设施具体包括哪些?补助比例又是如何算的呢?......详细内容请看↓↓↓
《实施方案》公布了2024年中央投资补助标准:原则上东、中、西部地区(含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分别享受中、西部待遇的地区)中央投资补助比例为 30%、 60%和 80%。西藏自治区、四省藏区和新疆自治区南疆四地州(含兵团)的项目可按规划确定的最高补助额度予以全额(100%)补助。文旅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一)贫困地区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播能力建设。(二)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二期建设。(三)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二期建设。
二、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项目主要建设内容:①文物保护管理设施、文物保护围栏围墙、界碑界桩文物风貌改善,重要历史遗存周边环境整治、重要节点空间或传统街巷沿街立面的整治、历史水系整治、绿化等;②必要的展示利用设施,如标识系统、保护展示棚厅、文物库房、必要的展示用房、游客管理服务中心等;③保护所需的基础设施,如给排水设施和管线建设及改造、电力设施建设及改造、供热及燃气设施和管道建设及改造、垃圾收集中转设施和公厕,防灾减灾设施等;④基本接待设施,如生态停车场、必要外围连接路、内部参观步行道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①文物保护管理设施;②文物保护围栏围墙;③界碑界桩,急需的防灾减灾设施;④环卫设施、简易巡护步道;⑤给排水、电力等抢救性保护基础设施。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主要建设内容:①基础设施建设或改造,如给排水设施和管线的建设及改造,电力设施建设及线路改造,供热及燃气设施和管道建设及改造,垃圾收集中转设施、公厕、消防设施等。②环境整治,对街区出入口、标志性建筑周围、驳岸、水埠、戏台等公共空间进行必要的景观环境整治、历史水系整治、传统街区立面整治、街区的绿化等。③在保持道路的历史格局和空间尺度基础上,采用传统的路面材料及铺砌方式进行整修。增设必要的生态停车设施等。④公有历史建筑的修缮与利用,鼓励由政府组织对无人居住、产权公有的空置历史建筑进行必要的修缮和改造,用于当地的基层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用途。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建设内容:①传统表演艺术类:展演剧场、排练厅和相关辅助用房等。总规模不超过 3000 平方米,超出部分不纳入支持范围。②传统手工技艺类:生产传习用房、技艺展示厅和相关辅助用房等。总规模不超过2000 平方米,超出部分不纳入支持范围。③传统民俗活动类:室外展演活动场地、小型室内展示空间、库房等。建筑总规模不超过 1000 平方米,超出部分不纳入支持范围。国家自然遗产地主要建设内容:①保护监测设施。建设必要的游客流量监测调控和规划监管设施,如门票预约系统、景区入口门禁设施、重点景点和游线的视频监控设施、游客量实时监测与信息发布系统、应急救援与指挥调度系统、规划实施监测设施等。②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必要的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垃圾和污水收集、环卫设施、综合防灾减灾和监测预警设施、小型管理用房等。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必要且富有特色的慢行游览道路设施,如游步道、木栈道、生态停车场,以及必要的风景名胜区外部连接道路(主要解决断头路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支持长距离的景区外道路建设)等建设必要的资源展示设施、游客解说教育设施(展示中心、标志标牌、科普教育等设施)、游览安全设施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主要建设内容:①生态系统和遗产资源保护设施:生态系统保护建设,如森林管护、封山育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水土整治等,自然遗迹、地质遗迹现场保护设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如野生动物救护设施等,相关文化遗产、社区民俗保护设施等。②配套基础设施:必要的巡护道路,环境整治,垃圾污水处理,环卫设施,综合防灾减灾设施,小型管理用房等。③保护监测设施:生态监测设施,包括地面站网、遥感监测、数据平台等设施,游客流量监测调控设施,应急救援设施等。④科普教育和游览服务设施:陈列馆、科普馆等展示设施,室外科普展示、科普信息站、标识系统等,资源展示设施,游客解说教育设施等。
三、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旅游公共服务保障设施建设主要建设内容:①旅游咨询中心;②区域性旅游应急救援基地;③游客集散心;④集散分中心及集散点;⑤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⑥旅游数据中心等。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建设内容:①旅游咨询中心;②区域性旅游应急救援基地;③游客集散心;④集散分中心及集散点;⑤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⑥旅游数据中心等。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建设内容:①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到交通干线的连接路;②景区内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设施、垃圾污水处理设施;③消防设施、安防监控设施、展陈场馆、解说教育系统、游客信息服务设施以及环境整治等;④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的必要维修保护。
2024年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政策体现了国家对文旅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和政策文件的实施,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居民的消费意愿,还能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202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消费的具体政策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该计划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构建服务平台,创新业态,强化监管,实现旅游业的智能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该通知由国务院办公厅于2023年9月印发,从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旅游消费需求、加强入境旅游工作、提升行业综合能力等方面给予指导及支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于2024年3月修订并印发,旨在进一步优化我国的文化和旅游环境,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此外,文化和旅游部还提出了一系列关键词来引领2024年的文旅产业发展,包括加强政策规划引领,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能,发展数字文化和旅游等。
“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的详细内容是什么?
“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是由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中国银联等机构共同发起的一项旨在激发文旅消费活力的行动。该计划详细内容如下:
统筹协调与协作联动:通过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联动,形成合力,推动文旅消费的全面增长。
强化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包括政策宣传、资金支持和活动组织等。
深化品牌创建:通过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文旅品牌,提升地方文旅产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具体到广东省的实施情况,该行动计划覆盖了6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和15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活动内容包括:
丰富文旅消费惠民措施:例如发放文旅消费补贴券,开展各种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
提升产品供给能力:推动试点城市和集聚区内文化和旅游小微企业纳入中国银联“红火计划”的支持范围,并联合商业银行为文旅企业提供文旅供应链场景融资服务。
此外,该行动计划还强调了持续至2025年3月的长期目标,以期在更长时间内保持文旅消费的活力和增长。
景区门票优惠与淡季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
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办公厅在2023年7月31日发布的通知中鼓励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等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恢复和扩大消费,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支持不同区域景区合作推行联票模式,鼓励景区结合实际实施一票多次多日使用制,以更好地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然而,具体的实施效果并未在我搜索到的资料中详细描述。虽然有多个景区如那拉提景区和都江堰景区在2024年推出了门票优惠政策,但没有直接的数据显示这些政策对游客数量、旅游收入或整体旅游市场的影响。因此,我们无法直接评估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
国家层面的政策鼓励了景区门票减免和淡季免费开放,以促进旅游消费和提升服务质量,但具体效果需要进一步的数据和分析来评估。
数字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应用案例有哪些?
数字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应用案例非常丰富,涵盖了从文化传播、公共文化建设到旅游管理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案例:
《红楼·幻境》数字展和虚拟现实舞蹈《十二生肖·卯兔邀月》 :这些项目通过数字技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经典,丰富了文化艺术的表现形态。
龙门石窟智慧文旅数字孪生平台:该平台利用前沿的数字孪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效果,同时增强了游客的互动体验。
基于5G和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公园景区游船智慧管理平台:这一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高科技手段提升景区的管理和游客的服务体验。
沉浸式实时互动与全3D虚拟技术创新文旅应用:例如AR沉浸式轨道船体验项目《致远 致远》,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文化消费场景化,提升了文化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元宇宙在文旅景区的应用:元宇宙技术为文旅景区提供了多种技术手段,如数字孪生建模、3D渲染和全息成像等,能够提供“随叫随到”的沉浸式旅游服务体验。
其他优秀案例:文化和旅游部还公布了多个聚焦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应用的优秀案例,这些案例在服务行业管理、便利游客出游、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国际合作在推动我国文化和旅游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国际合作在推动我国文化和旅游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中欧之间的旅游业合作被视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贸易投资合作得到了加强,这不仅促进了文旅融合,还推动了产业升级。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国际旅游交流合作,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旅游强国。
在具体实施方面,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将文化旅游推广与对外文化工作相结合,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举办的文化年或其他主题文化活动中增设旅游产品和项目展示,整合各方资源,增强宣传效果,扩大国际影响。进博会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也为国际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提供了新平台和新通道,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开放合作水平。
为了深化“一带一路”文旅建设,中国持续优化驻外文化和旅游机构的全球布局,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有效供给和优质供给。同时,杭州等地加大创新国际营销力度,与全球大旅行商合作,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探寻游及中医药养生文化游产品。
同期阅读:
我国冰雪装备发展情况如何?如何促进新技术与冰雪装备融合发展?
工信部答记者问来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有关政策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有关负责人郝立顺出席吹风会,围绕我国冰雪装备器材发展情况、促进新技术与冰雪装备融合发展举措等方面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加快培育发展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取得积极成效
新华社新华财经记者:
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我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对冰雪装备器材需求日益提升,能否请介绍一下冰雪装备器材发展的相关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 郝立顺:
谢谢您的提问。冰雪装备器材是开展冰雪运动的基础,也是冰雪经济的重要组成。冰雪装备器材不仅仅包括大众运动用装备,像滑雪镜、滑雪服、滑雪鞋等,还包括竞技体育装备、场地装备等。竞技体育装备包括训练用的高速弹射系统、参赛用的雪车等,场地装备包括造雪机、压雪车等。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聚焦大众冰雪运动和竞技装备亟需,与国家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强化政策协同、央地联动,实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加快培育发展冰雪装备器材产业,推动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壮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实现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全产业链的冰雪装备器材。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销售收入从2015年的不到5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3年的约220亿元人民币。
二是产品技术品质稳步提升。大众运动装备产业化进程加速,冰刀、冰壶、雪橇、雪地摩托车等装备器材市场销售增长迅速,更加轻盈保暖、物美质优的鞋靴服袜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竞技训练及维护保障装备攻关成效显著,雪车、雪蜡车、造雪机等一批高端装备研制成功,滑雪板、短道速滑比赛服、高山滑雪鞋服等一批产品驰骋北京冬奥会赛场,为奥运健儿勇夺佳绩提供有力保障。场地设施装备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制冰机、大型压雪机加速应用,为冰雪运动爱好者提供高品质的运动场地。
三是产业发展呈现新气象。成立冰雪装备行业标准化工作组,加强冰场、雪场用装备标准研制,加快适用国际标准转化,填补国内冰雪装备器材标准空白。加大企业培育,截至目前,我国冰雪装备器材领域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21家。支持河北张家口建设冰雪装备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探索冰雪装备与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吉林、黑龙江、河北、福建、山东、广东等地,已经形成冰雪场地设施装备、竞赛装备、大众运动装备、竞技竞赛服装、冰雪休闲装备等产业集群。
总体来看,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迅速,技术进步也很快,随着冰雪运动的推广普及,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我先介绍这么多,谢谢。
三方面措施推动新技术与冰雪装备融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近年来,冰雪装备器材呈现越来越多科技元素,请问在促进新技术与冰雪装备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 郝立顺:
谢谢您的提问。以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成为推动冰雪装备器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催生了很多新产品新模式,赋予冰雪运动爱好者更好的运动体验,例如VR模拟滑雪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滑雪场景,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多彩、炫酷的滑雪体验。智能滑雪鞋垫可以收集滑雪过程的双脚压力、运动加速度和滑行路径等数据,成为滑雪爱好者的“私人教练”;发热雪地运动鞋内含柔性电池和弹性加热片,可以在零下25度的雪地中持续供热2.5-5小时;钛合金冰刀、全碳纤维滑雪板等新材料应用推动产品轻量化、高强化,降低运动者体力消耗;六自由度模拟训练系统、运动姿态采集系统等高科技产品已用于运动员的日常训练。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大冰雪装备器材供给对冰雪消费带动作用,推动新技术与冰雪装备融合,助力冰雪运动蓬勃发展,进一步激发冰雪经济活力。一是强化政策供给。认真落实《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研究出台推动包括冰雪装备在内的体育器械高质量发展有关举措,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强化技术攻关。持续推动冰雪装备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鼓励企业紧扣人民群众冰雪运动需求和竞技比赛亟需,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用户单位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产品研发,提升冰雪装备供给能力。三是丰富消费场景。持续推进冰雪装备器材“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推动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与冰雪装备器材融合创新,打造智能装备、智慧场馆;鼓励企业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具有中国元素的冰雪装备器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冰雪消费需求,让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爱上冰雪运动。
PS: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因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不是所有观粉,都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有观粉误以为我们没更新。所以,需要各位老铁在每次看文章后,在文章尾端右下角,点一下“在看”,每天只需点一下即可。如果不点“在看”或者没有“星标”,就可能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如果您不想错过“中小企业”的精彩内容,就赶紧星标⭐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