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迷部落】丁鹤军|西瓜熟了

文摘   文化   2024-09-14 00:26   江苏  

西瓜熟了

丁鹤军

“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啊/西瓜大又甜呀/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

小时候,在广播喇叭里,就听过这首王洛宾的《达坂城的姑娘》。再后来,部队组织春节联欢会,一名新疆籍贯的班长带领全班战士弹着吉他表演自编自排的歌伴舞,将一首《达坂城的姑娘》演绎得欢快灿烂、入骨三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达坂城产生了好奇和神往。遥远的西域,一座神秘而美丽的城市,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维吾尔族的姑娘,身姿窈窕,弱风摆柳;眼眸流转,百花盛开。

2017年的夏季吧,我踏上漫漫丝绸路,在乌鲁木齐办完事情,独身一人风尘仆仆打车探访歌中那迷人的达坂城。没有想到的是,心中充满期待的达坂城竟然只是一个乡间小镇,左转右看,也没有见到一个长辫子、大眼睛的姑娘,但达坂城的农贸市场,虽是冷清,卖西瓜的摊位却多。我血糖偏高,平时控糖少吃甜品,但为了不枉此行,也从裹着头巾的维吾尔族大婶那买了只西瓜。达坂城的西瓜名闻遐尔,食之,确实黑籽红瓤清甜多汁,但,口感和我儿时吃故乡的西瓜也相差无几。


故乡的夏天热得要命,最高气温能至40度以上,天地如炉,蝉鸣如沸。西瓜是夏季最佳消暑水果,倘若不吃西瓜,这一定是遗憾的不完整夏天。

炎炎夏日,阳光如火炙烤大地,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一片绿油油,郁葱葱的西瓜田了,一眼望去都有清凉几许的感觉。时正盛暑,我八、九岁的模样吧!中午午睡醒来,口干舌燥,去村里大街上闲溜一圈,在卖西瓜的摊子前逗留,西瓜摊子上的硬纸板醒目写着:包沙包甜。卖瓜人挑选西瓜时,习惯用手拍一拍,弯起指头用中指敲一敲,选定好西瓜,再用锋利的水果刀在西瓜中间挖一个三角形口,刀插入连皮带瓤拔出,确认是熟透的西瓜,买瓜人喜滋滋的抱瓜而去。

我囊中羞涩,没有零花钱买瓜,看得垂涎欲滴、口水直流。想到了在村西边的高邮国营养殖场的西瓜田,晚上跑到养殖场追露天电影,曾路过那片种植西瓜的田地。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我径直奔向瓜田。鬼鬼祟祟东张西望,见四下无人蹑手蹑脚跨入瓜地。瓜蔓肆意舒展,瓜叶之下,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时隐时现。正想挑选一个大一点,品相好一点的西瓜,远远听见一声如雷的吆喝:“站住,不要跑。”循声望去,瓜棚里的看瓜人正急冲冲的赶过来,我慌不择路,顺手摘下一颗西瓜狂奔河边,毫不犹豫跳下河去,抱着西瓜划水而过。河那边,依稀听到看瓜人的嘟哝:谁家的孩子,这么调皮。费劲砸开西瓜,瓤是白的,籽是白的,还没有熟,灰心丧气,毕竟不是光彩的事,我也很少提及这事。童年偷西瓜充满胆怯和心跳,也享受刺激和快乐。稍大一点,懂得了是非,知道了荣辱,我再也没有去西瓜田里偷过瓜。


偷过西瓜,也在瓜棚里看过西瓜。父亲的一个好友是邻乡二沟夏家村人,当年少有的响当当“万元户”,是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成为农村致富的能手,在一个叫崔印荡的地方承包了百亩鱼塘。两家人相互支持,相处融洽。儿子庆祝,女儿爱金恰好与我和妹妹同龄,年少的时候,你来我往走动频频,遇有机会就扎堆在一起玩耍。

暑假期间,我去了崔印荡小住多日,不愿回家。鱼塘之间的四周空地上栽菜种瓜。一方水塘碧波荡漾,一块瓜田绿意盎然,构成一道靓丽的乡村别致的风景线。我和庆祝是男孩,闲着无事,力所能及的喜欢去简易的低矮瓜棚看瓜。在瓜棚里闲坐,小眠、瞭望、观云,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累了渴了,就去瓜田挑一个滚圆的大西瓜分而食之。年少的时光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阳光明媚。

瓜棚四面通透、视野开阔,整个鱼塘和西瓜地一览无余,弯弯曲曲的瓜蔓上长满绿茸茸的瓜叶。让我想到了鲁迅笔下的闰土,那时的我一如少年时期的闰土,守着碧绿的瓜田,嗅着乡野的气息,望着天上的白云,听着蛙虫的叫鸣。只是,没有闰土借着月光,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的惊险经历。


守护着瓜田,我也悟出了判断西瓜品相和生熟的方法。西瓜一般是黝黑或花色,黑色的那种基本是沙瓤,细腻绵软。花色的是脆瓤,倾向于爽脆甘冽。是否生熟,要“一看二摸三听”。一看:看离西瓜最近的瓜秧上的瓜蔓,瓜蒂凹陷且干,瓜一般是熟的;二摸:用手摸瓜皮,生瓜的皮是发涩的,瓜熟了,瓜皮光滑油亮。三听:用指头敲弹瓜皮,发出“嗵嗵嗵”的声响会有穿透感,西瓜是不熟的,相反,熟瓜的声音是闷浊的。

苏东坡一生爱吃、善吃,也喜欢吃西瓜,他曾经在吃西瓜时写下了这样一副与西瓜有关的对联:“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甩;思前想后观《左传》,书往右翻。”写得惟妙惟肖、颇有情趣,如同一幅吃西瓜时洒脱情态的自画像。汪曾祺老先生写作手法更妙,在散文《夏天》写到: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寥寥数语却从视觉、听觉、感觉三个角度描写了吃西瓜的情景。


小时候没有冰箱,把西瓜吊在井里面的水桶浸润着,西瓜在井水的浸泡下也变着冰凉。拦腰横切一刀,绿皮红瓤一分两半,浓甜的汁水顺刀流出。有时候,就用勺子挖着吃这半个西瓜。一般都是再分切一牙一牙的,“吃瓜群众”人手一块,轻咬一口,果肉饱满,汁水淋漓,沙甜可口,凉透心扉。身心在这夏日的季节得到最大放松舒缓,幸福的滋味和西瓜一样甘甜清凉。

家乡立秋节气有“咬秋”的风俗。奶奶说“秋瓜坏肚”,过了立秋,是不让吃西瓜的,西瓜性寒,防止天气转凉后吃瓜后肠胃不适,肚疼腹泻。立秋这天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

西瓜熟了,一夏清凉!



汪迷部落工作室

热销图书


《风物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风雨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永远的父亲母亲》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文学家的秘境》

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出版定价86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汪迷部落工作室竭诚欢迎广大汪迷朋友、文学爱好者、基层写作者联系洽谈著作出版、版权合作、代理经营、文学交流等事宜!!!

联系电话:13092061117 陈玉华

“高邮汪迷部落文学社”会员入社公告
【汪迷部落】创刊号——《汪迷部落文学社年刊·2023》目录发布
【汪迷部落】汪迷部落文学社2023年度表彰名单
【汪迷部落】汪迷部落文学社成功召开第一次年度工作会议
【汪迷部落】汪迷部落文学社成功召开第二次年度工作会议
重磅|“汪迷部落工作室”揭牌运行!预售《念念不忘汪曾祺》!签约《风雨墙》!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出版说明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 | 宋志强《念念不忘汪曾祺》出版发行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风雨墙》书评专辑《风雨集》出版发行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汪迷文章合集《风物集》出版发行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姚正安散文集《永远的父亲母亲》出版发行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姚维儒散文集《一眼千年》出版发行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卞玉兰诗集《诗露兰语》出版发行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韩粉琴散文集《告诉》出版发行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陈维忠小说集《炊烟依依》出版发行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汪泰散文集《记忆是朵五彩的云》出版发行
《汪迷丛书·珠湖文萃》|成维英散文集《乘着歌声的翅膀》出版发行
【扬州日报 ·梅岭周刊】文学让生活更有趣——《风雨墙》研讨会暨书评专辑《风雨集》发布会
【汪迷部落】竹西佳处踏歌声:李镇风在《风雨墙》研讨会暨《风雨集》发布会上的致辞
【汪迷部落】黄诚|被遮蔽的批评空间:读者书评
【汪迷部落】刘俊 | 所谓业余就是深藏不露的专业
【汪迷部落】丁鹤军|舂碓声声知何处
【汪迷部落】丁鹤军|苋菜秆子“臭”千年
【汪迷部落】丁鹤军|一畦韭菜绿

【汪迷部落】丁鹤军|一碗乾坤藏碗托

【汪迷部落】丁鹤军|河鲜小参子
【汪迷部落】丁鹤军|一食百搭沾片子
【汪迷部落】丁鹤军 | 闲说长鱼
【汪迷部落】丁鹤军|酥脆的烧饼
【汪迷部落】丁鹤军|童年的土面包——金刚脐
【汪迷部落】丁鹤军|曾记否,童乐野趣摸“歪子”
【汪迷部落】丁鹤军|盘中明珠是螺蛳
【汪迷部落】丁鹤军|遇见蜜蜡
【汪迷部落】丁鹤军|寻味过油肉
【汪迷部落】丁鹤军|那一碗手擀面
【汪迷部落】丁鹤军|太行腹地锡崖沟
【汪迷部落】丁鹤军|那一片柿园
【汪迷部落】丁鹤军|师恩母爱难忘怀
【汪迷部落】丁鹤军 | 家乡的锅灶


【投稿注意事项】为让更多外地汪迷朋友文章及时安排推送,高邮本地作者如果在高邮本地其他公众号已经推送的文章原则上不再重复推送,以保证尽可能多地安排推送阅读研究汪曾祺作品的读后感、随笔、评论、论文等,更多地安排推送实践汪曾祺文学主张“小温大爱”、“人间烟火”、“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文学作品。作者投送稿件如果10天内未能推送,可自行投送其他平台。

投稿邮箱:385987962@qq.com。

敬请广大汪迷理解支持、相互转告!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敬请作者联系微信君加注

汪迷部落
汪曾祺老,祖籍高邮,文学新声,人文人性,惠泽当代,影响久远。爱汪老、读汪文,爱人生、写人生,组建“汪迷部落”,供大家交流学习,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