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嘉哥写了一篇《三明医改后,薪酬变化分析——用数据说话!》,用三明政府公布的正式数据,对“三明医改”以来,2015年-2022年医院在岗人员、医生、书记和院长及各自最高等不同人员的薪酬水平增长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
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三明医务人员工资水平每年持续增长,在岗人员工资平均每年增幅10.45%,平均每年人均多一万;
2.医生最高薪酬,没有增长,控制在60W以内;按政策要求看,最高不得高目标薪酬的2倍,主任医师目标薪酬是30W,所以不得高过60W。(其他人涨,最高“限价”不涨,出走是必然选择)
3.在岗人员群体间和医生群体内部的差距,从统计数据看是在“收缩”,差距在减弱。
4.书记院长基本是在岗平均的3倍。
5.最高的医生与最高的书记院长,收入基本相当。
之后,有人说要看与三明社会平均工资的对比数据。
嘉哥就去查了数据,写了《数据有话说,三明医改薪酬水平与社均工资对比!》
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三明医改的“目标薪酬”的倍数,没有实现,差距还是比较大;
2.医院在岗平均是社会平均水平的1.5倍左右,从2015年-2022年,保持的比较稳定;医院人均收入与社会整体收入,保持了同步增速,即增长的速度基本一致,但绝对量上,还是医院增长的多,医院人均增长7.4万,社会人均增长5万;
3.医生平均收入是社会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比例也是八年未变,增速保持的很稳定,与社会整体水平保持一致。绝对值上看,医生增长了8.7万,社会平均增长了5万。
三明医改中,按照职称定的年薪水平是:初级10-15W、中级20-25W、高级30-35W。2022年,医生的平均水平是20W。
当然,按照“三明医改”的薪酬目标来看,医务人员是社均工资的2倍,医生是3倍;也就是按2022年社会水平看,医务人员平均要到21W,医生平均要到32W。
综上,我们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三明按职称定的年薪水平,与实际发放水平更为靠近,与目标薪酬水平差距较大。要实现“目标”,整体年薪水平应当再提高30%以上,人均涨5-8W,医生人均涨10W。
2.三明医改,没有“损害”医务人员正常利益,与社会整体增长水平保持了一致。
3.三明医改的实际薪酬与“目标”差距依然很大,但考虑到这个“目标”是“行业共识”,也不能算政府的盲目许诺,也许是这个“目标”本身就是行业人员的一厢情愿,自我想想,毕竟这个水平的提出本身是没有依据的。三明的“目标”,可以适当调整下,换个“表达”,不要再定“摘不到的桃子了”。
所有的分析,都是仅从“薪酬数据”上来谈的,只是改革的一面,并非全貌。
薪酬的改革,涉及到“总量计算-医院层面分配-科室层面分配”从上到下的“分钱”,以及“个人-科室-医院”从下到上的“考核”。到具体细节,还是比较复杂。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原来如此!这才是三明医改的核心秘诀!医院工资总额计算才是神来之笔!》和《快看!三明医改,医务人员的薪酬这么算、这么发~》。
从三明医改的效果来看,医保稳住了,各项指标趋好改善,改革本身的结果是正向的。政府对改革取得的成绩是认可的。但是,从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看,三明医改给予了医务人员薪酬的正常增长,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没有带来“实质损害”,唯一的欠缺就是“没有实现目标”,但前面也说了,这个目标本身也许就是有问题的。
可以说,三明医改是成功的,但三明医改的薪酬改革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
在未来老龄化趋势下,医保逐渐减少的形势下,三明医改如何“既要又要”,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面临巨大的挑战,考验执掌官员的能力,也考验政府财力。
三明医改,只是成功了第一步;
只是一个开始,还没到庆功的时候;
既不要一味盛赞,也不要一味谩骂;
而是客观冷静的分析,指出问题,提出方案;
解决它,改进它,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点个广告,点个赞,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