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 “过紧日子” 现状、原因及未来趋势

职场   2024-12-10 13:05   宁夏  
一、引言
近年来,“过紧日子” 成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中的一个显著特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公立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与运营挑战。深入剖析公立医院 “过紧日子” 的现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并对未来趋势进行展望,对于合理规划公立医院发展战略、保障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公立医院 “过紧日子” 的现状
(一)财政补助相对不足。尽管政府对公立医院有一定的财政投入,但与公立医院的建设发展、设备更新、人员经费等庞大支出相比,财政补助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许多公立医院在承担大量公益性医疗服务任务的同时,仍需依靠自身业务收入来维持运营和发展,资金缺口持续存在。
(二)业务收入增长受限。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医保支付方式从按项目付费逐渐向总额控制、按病种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DIP付费等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转变。这使得公立医院的医疗收入增长不再单纯取决于服务量的增加,而是要在医保支付标准内合理控制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否则可能面临医保超支拒付的风险,从而限制了收入的快速增长。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滞后,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未能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和医疗成本,如诊疗费、护理费等价格偏低,而大型检查检验设备收费相对较高。虽然近年来在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但整体价格体系仍不尽合理,公立医院难以通过合理的价格调整来有效增加收入。
(三)运营成本持续攀升。
1.人力成本。随着医疗卫生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公立医院为吸引和留住优秀医务人员,不得不加大人力成本投入,包括提高薪酬待遇、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培训等,人力成本在医院总成本中的占比逐年上升。
2.药品耗材成本 尽管药品耗材零加成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就医负担,但公立医院在采购和管理药品耗材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部分高值耗材价格高昂,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虽降低了采购价格,但可能增加了配送管理等隐性成本,且部分未纳入集采的药品耗材价格仍有上涨压力。
3.基础设施建设与设备购置维护成本。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竞争力,公立医院需要不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设备更新升级。新建医院大楼、购置先进医疗设备的资金投入巨大,同时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维修以及更新换代成本也居高不下。
(四)债务负担沉重。部分公立医院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等资金需求,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融资,形成了较重的债务负担。高额的利息支出进一步加重了医院的财务压力,影响了医院的资金流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公立医院 “过紧日子” 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导向与改革要求。医改政策的推进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解决群众 “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这就要求公立医院在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同时,必须加强成本控制、提高运营效率,回归公益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耗材零加成等政策举措都是为了促使公立医院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医疗行为,从而不可避免地对医院收入结构和运营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导致 “过紧日子” 的局面出现。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分级诊疗制度的逐步完善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部分轻症患者被分流至基层,公立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人次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业务收入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同时,公立医院为了落实分级诊疗要求,还需承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任务,进一步增加了运营成本。
(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放缓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也面临一定压力,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难以实现大幅增长。同时,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使得企业和居民的医疗消费能力和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影响了公立医院的业务收入来源。 物价上涨因素 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特别是药品、耗材、能源等物资价格以及人力成本的上升,直接导致公立医院的运营成本大幅增加。而在医保控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公立医院难以将成本上涨压力完全传导出去,只能通过内部挖潜来应对,从而加剧了 “过紧日子” 的状况。
(三)医院内部管理问题。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公立医院长期以来依赖财政补助和业务收入增长,缺乏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意识和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在资源配置、物资采购、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浪费现象,未能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运营成本。 运营管理效率低下 公立医院在运营管理流程上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如门诊住院流程繁琐、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后勤保障服务不及时等,导致患者就医体验不佳,同时也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和管理难度。此外,医院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也影响了医院运营管理效率的提升。
四、公立医院 “过紧日子” 的未来趋势
(一)精细化成本管控成为常态。公立医院将更加注重成本管理,建立健全全成本核算体系,从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等多个维度进行精细化成本核算与分析,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预算管理、规范采购流程、控制人力成本等手段,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和运营效率的提升,确保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强化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为了适应 “过紧日子” 的要求,公立医院将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将成本控制、服务质量、医疗效率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并与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挂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在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医院的运营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提高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益。
(三)拓展多元化收入来源。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大背景下,公立医院将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收入来源渠道。一方面,加强医疗服务内涵建设,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高医疗服务附加值,吸引更多患者就医,增加医疗服务收入;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医养结合、健康管理、互联网医疗等延伸服务,拓展非医疗业务收入。此外,公立医院还可以通过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展合作办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增加医院的收入来源,缓解资金压力。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与智慧医院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立医院将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打造智慧医院。通过整合医院内部信息系统,实现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患者就医便利性和满意度。同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开展临床辅助决策、医疗质量监控、运营管理分析等应用,提高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决策科学性,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五)加强区域医疗协同与资源共享。在分级诊疗制度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公立医院将加强与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公立医院以及民营医疗机构的协同合作,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或医疗集团。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帮扶、人才流动等方式,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整个区域的医疗服务水平。公立医院在区域医疗协同中可以发挥龙头作用,通过向下转诊康复期患者、接收基层疑难重症患者等方式,合理调整业务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同时也有助于缓解自身的运营压力。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 “过紧日子” 是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这一现状,公立医院应积极适应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加强内部管理,创新运营模式,通过精细化成本管控、强化绩效管理、拓展收入来源、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区域医疗协同等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好了,以上内容,为“豆包AI”所写。
你们觉得,它写的怎么样?
时代在变迁,AI会更加智能。
每个人都可以踩在AI的肩膀上,再成长~~~

网上看到一个搞笑的事情,某医院召开“全院过紧日子工作推进会”,院长在大会上说“落实“过紧日子”理念对于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在是想笑,不知道院长自己读的时候,什么感受。
我相信,他自己肯定不信。
趋势,不可逆啊。
一切的源头都是因为“没钱”。
负责结账的没钱,厨师、服务员就没钱,来吃饭的一看,菜比以前差了,菜单都换了,也不愿意再出份子钱了,然后就形成恶行循环。
当然,外部环境、经济周期,老百姓实际收入,才是关键。
不灌水,大家都不好活,都得死。
灌了水,就是拿你的粮续他的命,大家都能多活一回儿,温水煮青蛙。
哎,就是这么个大趋势。
看懂的,早点顺势;
看不懂的,就只能坐等了。

嘉哥聊医
专注于医院运营,聊聊医院管理和运营的那些事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