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程序员小王,平日工作压力大,常靠咖啡浓茶提神。最近在连续熬夜加班后突感心悸、心慌、胸闷,心脏仿佛要冲破胸膛,持续10分钟后才自行缓解,起初并未在意,而后越发频繁。经医院心电图等检查,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那么什么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呢?让我们共同揭开阵发性室上速的神秘面纱,解除小王的心跳“危机”。
定义
正常心脏就像一个精准的时钟,电信号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心脏跳动。然而,阵发性室上速患者的心脏里,却存在着一些“捣蛋分子”。这类患者会有一条或多条异常的传导通路,就像多了几条“捷径”。一旦受到某些诱因刺激,如长期熬夜、情绪波动大、吸烟饮酒或饮用浓茶咖啡后,电信号就可能会跑偏,顺着这些“捷径”形成折返,这就导致心跳突然像脱缰的野马,速度飙升到每分钟150-250次。发作毫无征兆,患者常常会突然感到心慌、胸闷,仿佛心脏要跳出嗓子眼儿,如果心率太快,还可能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眼前发黑、昏厥。
诱发因素
●情绪因素。当人处于极度紧张、焦虑、愤怒或者兴奋的情绪状态时,体内的交感神经会兴奋,会使得心脏电活动不稳定,从而激发捷径、发生折返。
●过度劳累。长时间工作、学习或者体力劳动后,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心脏负担加重,心脏正常节律易被打乱。
●刺激性饮品和药物。大量饮用咖啡、浓茶、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饮品或饮酒都会刺激心脏,使心跳加速。某些药物,如含有麻黄碱药物,也会对心脏产生刺激,增加发病的可能性。
●突然体位变化。如从蹲位突然站起,身体姿势急剧改变会影响血液回流和心脏负担,导致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引发阵发性室上速。
临床表现
最典型的表现为突发突止的心悸、胸闷、头晕、乏力、呼吸困难、多尿、出汗等,严重者可出现晕厥、心绞痛、心衰、休克甚至猝死。
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若发作时能捕捉到即可确诊;由于该病突发突止,还需借助动态心电图监测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变化;心脏电生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能精准定位异常通路的位置。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偶尔发作且症状较轻时,可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诱因如规律作息、保持平和心态、减少刺激性饮品摄入等。
●发作处理。可刺激迷走神经中止发作;还可使用药物如维拉帕米、普罗帕酮、胺碘酮、三磷腺苷等;药物无效时可经食管或心房内超速或配对起搏,紧急情况时可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射频消融术。为最有效、最彻底的治疗方法,可通过导管电消融心脏异常电通路,即打断“捷径”,使其不能折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发作时如何处理
●深呼吸法: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30秒,再用力呼气,反复以上动作数次。
●刺激呕吐法:发作时可通过用压舌板等硬物刺激咽部或口腔悬雍垂引发恶心,刺激迷走神经中止心动过速。
●压迫眼球法:此法不适用于青光眼、高度近视及老人,需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操作要点:眼睛向下看,闭上眼,用中指从眼眶上缘划向眼球,用一定的力度压眼球,力度不宜过大,每次10-20秒为宜,最多不要超过30秒。当按压一侧无效再换另一侧,需从右眼按到左眼。当心动过速消失后,应立即停止按压。
●按摩颈动脉窦:此法需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通过按摩颈部动脉窦可达到刺激迷走神经的目的。颈动脉窦按摩每次时间应限于5秒,切忌双侧同时按摩。
预防方法
●避免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等。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有家族史的人群定期监测心电图,有症状时及时来院就诊。
文:王寒秋
编辑:徐紫渝
审核:王枫岭 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