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来了一位晚上睡觉不能平躺、闷喘、呼吸困难的心力衰竭老人,不用带听诊器就能听他呼吸时肺“呼噜呼噜”响。
医生仔细询问了下病情,原来老人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平时觉得能吃能喝的没啥事儿,就没有按时吃药,最近一周受凉后,老人出现胸闷症状,自觉得了感冒,可谁知自行服药后胸闷症状却越来越重,甚至逐渐出现了憋喘、呼吸困难,睡觉也无法平躺,只能半坐着。同时咳嗽有痰,且痰液带粉红色,吃饭明显减少,还出现了恶心、腹胀等症状,小便少,双腿肿、一按一个坑。
医生根据老先生的症状,考虑是“心力衰竭”,便为其办理住院,进行正规治疗。
什么是“心力衰竭”?
我们的心脏像“水泵”一样,全身组织脏器(包括皮肤)的各级静脉和动脉逐渐汇聚成身体里最粗的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分别连在心脏这个“水泵”上。
正常时,周身的各级静脉血向心性回流到上、下腔静脉后直接进入心脏,经肺循环这个“氧气筒”氧化为携带氧气的动脉血,再经心脏延主动脉泵入到周身组织脏器的各级动脉中用于维持脏器功能,这是一个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过程。心脏这个“水泵”在“静脉血-心脏-肺循环-动脉血-心脏-全身”的正常周转过程中起到“中转站”的作用。
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能力减弱,导致心脏动力不足,其往周身组织脏器泵血的驱动能力减退,也就是心脏这个“水泵”的“中转功能”变差了,这可直接导致本来有高血压的患者在不吃降压药的情况下血压变至正常,也可以使本来血压正常的患者变成低血压。而周身各个脏器也因以上因素长期处于有效血液循环差、动力不足的状态。
心力衰竭的表现有哪些?
①尿少。
这并不是因为吃喝进去的水少了,而是心力衰竭后肾动脉有效循环血流量减少影响其滤过功能,致使人体每日的出水量小于入水量,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无法排出,从而出现下肢或身体低垂的部位水肿。治疗心力衰竭时利尿即是帮助排出身体多余的水分,心衰急性期的患者要求每日出水量大于入水量。
②闷喘、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位休息、肚胀、厌食、恶心。
这是由于心力衰竭后心脏前向经主动脉泵血能力减弱导致血液在心脏内部“中转”受限,导致后向肺和胃肠的静脉血回流至心脏困难,出现静脉淤血造成。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终末状态、晚期阶段,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5年生存率堪比肿瘤。
心力衰竭通常是由冠心病、高血压病、瓣膜病、心肌病等病因长期未有效治疗引起,因此除纠正心力衰竭本身治疗外,心力衰竭前期病因的精准、及时、有效治疗可减缓或避免发展为心力衰竭。部分心力衰竭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长期处于慢性稳定阶段,但感染、情绪激动、过多饮水、排便费力等诱因均可诱发心力衰竭急性发作,诱因的去除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同等重要。
文:王坤
编辑:徐紫渝
审核:张学军 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