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管理的领域中,血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它犹如身体内部的一盏信号灯,其数值的高低变化能够反映出我们身体代谢的状态以及潜在的健康隐患。无论是已经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还是关注自身健康、积极预防疾病的人群,了解如何准确测量血糖都是开启科学健康管理之门的一把关键钥匙。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血糖测量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与技巧。
一、准备工作
血糖仪的选择
•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质量可靠的血糖仪。不同血糖仪的操作可能略有差异,在使用前务必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 检查血糖仪的准确性,可以定期使用标准液进行校准。
血糖试纸
• 注意血糖试纸的有效期和保存条件。一般来说,试纸应保存在干燥、避光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和高温。
• 确保使用的试纸与血糖仪型号相匹配。
采血工具
• 准备好一次性采血针。采血针的型号有多种,可根据个人手指皮肤的厚度和痛感选择合适的型号。
手部准备
• 用肥皂和温水洗净双手,确保手部清洁。如果手比较凉,可以先将手搓热,这样有助于血液顺畅流出。
二、测量过程
插入试纸
• 打开血糖仪,按照说明书的提示正确插入血糖试纸。
采血部位
• 一般选择手指指尖两侧作为采血部位,因为这个部位的神经末梢分布相对较少,采血时的疼痛感会较轻。避免在指尖中间或指腹采血,这些部位神经丰富,痛感较强。
• 可以交替使用不同的手指进行采血,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采血造成损伤。
采血
• 用酒精棉球消毒采血部位,待酒精完全挥发后再进行采血。酒精未干可能会导致采血不畅,同时也会影响血糖测量结果。
• 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快速刺破皮肤,穿刺深度要适中。过浅可能导致采血量不足,过深则会增加疼痛感。
• 轻轻挤压采血部位,让血液自然流出,形成足够大的血滴。避免过度挤压,因为过度挤压可能会挤出组织液,稀释血液,导致测量结果偏低。
三、测量后的处理
记录血糖值
• 测量完成后,血糖仪会显示血糖数值。将测量的时间、血糖值以及可能影响血糖的因素(如饮食、运动、用药等)详细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血糖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血糖仪和采血工具的处理
• 取出用过的试纸,按照医疗垃圾处理规定妥善丢弃。
• 将血糖仪擦拭干净,关闭血糖仪并妥善保存。
• 一次性采血针使用后应立即丢弃在专用的锐器盒中,避免重复使用造成感染。
四、注意事项
测量时间
• 空腹血糖:一般在禁食 8 - 12 小时后测量,通常在早晨起床后、早餐前进行。
• 餐后血糖:从进食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 小时后测量。
• 随机血糖: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测量,但要记录测量时的相关情况。
其他影响因素
• 运动:运动后血糖会有所变化,一般建议在运动后休息一段时间再进行测量。
• 药物:如果正在服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要注意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在调整药物剂量期间,可能需要增加血糖测量的频率。
• 饮食:测量血糖前应避免大量进食高糖、高脂肪食物,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总之,正确测量血糖并非是一件复杂到难以企及的事情,但它需要我们保持耐心与细心。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选择合适的测量时机以及关注测量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能为自己和家人打造出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那么有人要提出疑问了,我学会了如何正确测量血糖,但是我是需要一直测,还是间断的测呢?具体我要怎么测呢?血糖监测也需要个体化,应当根据各类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的血糖监测方案。下面,就来具体谈谈这方面的有关问题。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比正常人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中间过渡状态。
初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首先要做的是全面了解患者血糖的变化情况,这一方面是评估病情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科学指导临床用药。
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的血糖监测
1. 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达标前(即调量阶段)每 3 天测 1 次,达标后每周测 1 次即可。
2、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根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达标前(即调量阶段)每 3 天测 1 次,达标后每周测 1 次即可。
3、使用「餐时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餐后血糖,并根据餐后血糖调整上一餐前的胰岛素剂量。达标前每 3 天测 1 次,达标后每周测 1 次即可。
4、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开始阶段应每天监测 7 ~ 8 次,包括三餐前、三餐后 2 小时、睡前及测凌晨 3 点的血糖。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血糖 2 ~ 4 次,主要涵盖空腹、睡前血糖,必要时测餐后。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血糖测量,用科学的方法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开启更加美好的健康之旅。
图文:心血管内科三病区 张珍
编辑:葛旭
审核:王枫岭 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