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M:实现更公正高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工具

文摘   科学   2024-04-02 18:10   江苏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00

引言


2022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第15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极具历史意义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指导目前到2030年全球自然行动,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局面。该框架提出,到2030年,将通过保护地(PA,Protected area)与其他有效区域保护措施(OECM,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有效保护和管理至少30%的陆地、内陆水域以及沿海和海洋地区。OECM对实现以上雄壮目标至关重要。


来自澳洲詹姆斯·库克大学的高级研究员Georgina G. Gurney及其他二十多位学者于2021年在《自然》杂志联合发表了一篇针对OECM的评论,简要论述了OECM如何作为保护工作者颇具潜力的新工具,促进更公平、更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针对OECM潜在的误用风险,作者提出了相应建议,并呼吁《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政策制定者、科学家、环保从业者和捐助者等多方共同参与,在研究和利用保护地的同时,也更多地研究和利用OECM。


斐济Totoya岛上的传统捕鱼人,正将一块珍贵的珊瑚礁区域标记为禁渔区

图源:Keith Ellenbogen



01

OECM: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工具


在过去十年里,全球的保护地面积都有所提升。根据CBD的定义,保护地是专门为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设定的特定区域,是基础而重要的保护措施。但保护地的建立与管理往往会面对保护目标与当地价值冲突的情境,导致出现不公正、保护成效低的情况。


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工具,OECM是指自然保护地以外,已实现对生物多样性长期有效的就地保护的区域。全球有接近56%的土地不属于保护地体系,也并不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首要目标,却在原住民与当地社区长期的利用与管理下,维持着极其宝贵的生物多样性。OECM认可此类管理区域在维持、保护生物多样性上的成果,并支持当地社区以自身的方式管理、保护陆地与海洋,无论是以狩猎、捕鱼还是其他文化活动的形式。


为了实现保护全球多样性更大的目标,保护工作者需要团结包括传统游牧区、渔业管理区、原住民与地方社区等一切可能的可持续力量,善用OECM这一工具,建立更公正的联盟,实现更高效的保护。


约1/3的亚马逊雨林属于原住民领地,其中80%在现有划定的保护地之外

图源:Google



02

OECM:更公正


多数情况下,建立保护地促进了全人类的福祉,保护的经济代价却往往需要当地人承担。同时,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指导建议,在保护地在开展工作时通常会将自然保护优先于所有其他目标,本土社区的价值与需求易被忽视。例如,马达加斯设立CAZ雨林保护区,旨在未来十年中降低一千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由此叫停了当地的香草、丁香与水稻种植,而这些产业占当地农民家庭年收入的27%-84%。


OECM的认证不问保护动机,而是评估特定管理区域在自然保护上的成果。全球有37%的土地由原住民与社区居民自发管理着,将此类区域认证为OECM,能够在当地面临权利受胁、资金不足、被排除出决策过程外的挑战时,提供一定的帮助。例如,印度尼西亚已开始为沿海的OECM修订相关保护法律,使原住民和当地社区使用和管理渔业的权利得到法律承认。



03

OECM:更有效


OECM能够与现有保护地一起发挥作用,提高全球保护系统的效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OECM支持与当地价值观、治理习惯、传统知识体系保持一致的管理方式,从而促进对本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益的领导力与支持力的提升。例如,法属波利尼西亚茉莉雅岛(Moorea, French Polynesia)上的保护地严格限制任何形式的捕捞,这损害了当地渔民的利益,不仅遭到抵制,且最终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与珊瑚礁保护成效甚微。相较之下,加拿大拉布拉多区(Labrador, Canada)有一块为了蟹类的可持续捕捞而由渔民自发管理的区域,却使得当地海域的其他生物物种与数量获得了提升。这样的区域是符合OECM标准的。


  2. OECM与保护地协作,能够建立一个联系良好的保护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生物多样性的各要素得到体现,生态过程得以持续。例如,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为了斑马等动物的活动,在许多保护区之间建立了互通廊道,这样的区域未来有潜力被认证为OECM。


  3. OECM能够增加全球保护系统工具与方法的多样性,增强全球保护系统应对社会变化过程的韧性。当前保护地的设置多为政府主导,当保护目标与国家优先事项冲突时,前者往往会被牺牲掉,例如,2017年,为了给石油、燃气资源开发让路,美国犹他州的熊耳国家纪念碑(Bears Ears National Monument)被削减了85%的保护区域。OECM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与缓解此种风险。


  4. OECM有助于聚焦保护成果,而非简单的覆盖范围。当前的保护更强调覆盖范围,某些情况下造成了一味扩张而成效不佳的局面。在OECM的认证标准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包括对关键栖息地的修复等。



约1/5的欧盟山区拥有着高生物多样性和低强度农作方式,是具有高自然价值的农田

图源:Google



04

OECM实践的五点建议


不过,当前OECM的认证仍存在一定隐患。


一方面,OECM可能仅成为达成履约目标的手段,最终并不能缓解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另一方面,尽管OECM 强调公正,但当政府、国际组织、资本等外部力量介入当地治理时,可能会对本地居民造成负面影响。例如,智利南部建立的部分私人保护地被指胁迫恐吓当地小农。


为了应对以上挑战,保护工作者在使用OECM时,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 采用恰当的成效评估指标 

在2019年的IUCN指南里,已经就如何识别、认定OECM提出了明确标准。然而,如何更好地描述、评估本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一些现有的评价指标可以作为参考,例如《IUCN绿色名录》与《社会生态生产景观复原力指标》等。同时,应促进不同的群体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包括当地持权人、公民社会组织、政府、工业界以及各种领域的学者,以确保评估OECM标准的突出性、可信性以及合法性。


2. 增强地方治理

许多当地居民担忧官方的认证与介入会削弱他们的权益。全球保护进程的外部视角也会对本土价值观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在OECM认证的过程中,需加强现有的地方治理,这需要具有程序公正原则的指导方针,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管理地区进行调整。


3. 保障资金

首先应确保认证OECM所需的资金,不会成为资源不足群体的障碍或负担。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现有保护地体系依靠的来源单一且相对紧张的资助,OECM更灵活的管理方式意味着更多潜在的资金来源。保护工作者可以鼓励私营部门的管理区域也认证为OECM,亦可与健康、发展等其他全球目标设立的基金协作,共同获取资助。例如,为了控制水源疾病,斐济的流域系统健康项目便采用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获得了保护与公共卫生两个领域的共同支持。


4. 目标一致

CBD政策制定者需要就现有保护地与OECM的成果目标达成一致,而不仅仅将覆盖范围当作唯一标准,例如将多物种种群的相对恢复情况作为目标。在这一点上,保护工作者或许可以向卫生和发展部门学习,例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2中提出,至2030年,将处于贫困中的人口比例至少减少一半。保证成果目标的一致,不仅可以避免OECM与保护地在评估成效时面临不同的难度,也能够避免达成了覆盖面积的目标却没有实际改善生物多样性的情况。


5. 将OECM纳入其他环境协议

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和可持续性等相互关联的全球挑战,需要跨部门协调政策。目前,OECM只出现在CBD政策中。决策者应把OECM和保护地一起纳入国际协议,例如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气候公约等。


约1/4的森林为当地人共同管理的社区林区,这样的区域兼顾健康的生态系统和居民的福祉

图源:Google



05

结论


OECM是实现2030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有力工具,能够将更多具有保护成效的区域纳入保护体系,为管理区域的原住民及当地社区赋予更多的自主权。但为了避免不当使用,应该在评估标准、地方治理、资金保障、保护目标等方面有更多的研究与多方参与,以期更公平、更有效地实现保护目标。


概译原文:Gurney, G. G. et al. Biodiversity needs every tool in the box: use OECMs. Nature 595, 646–649 (2021).


编译作者 / 彭可欣

审阅 / 高煜芳 Emma

图片 / 见图片下标注

封面图片 / Google

排版 / 廖书跃



关于维儿巴


维儿巴自然保护支持项目(Conservation Support)致力于结合跨学科理论与实践,培养兼具热情和能力的自然保护行动者,为国内民间保护机构与项目提供智识及人才支持。


自2017年以来,维儿巴项目每年招募8-10位对自然保护有一定学习和实践经验的、以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体的、即将进入自然保护行业工作或处于职业初期的年轻人,开展线上的跨学科自然保护学习小组,安排小组成员为合作机构提供远程与实地支持,并组织面向高中生的自然保护线上课程,部分所得纳入“维儿巴基金”以支持校友持续参与自然保护研究和实践。


目前维儿巴实践的合作伙伴以青藏高原本土保护组织为主,包括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甘加社区环保志愿者团队、班玛仁拓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玛曲县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等。


“维儿巴”一词来源于藏语音译,意指“来到隐秘世界的人”。他们穿梭在主流世界和经常被人们忽视的美好的“维儿”之间,试图跨越人为设定的僵化边界,搭建不同世界之间平等交流的桥梁:他们跨越学科和认识的边界,用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全面深刻地认识自然保护问题的复杂性,勇于反思看待世界的方式,将反思带到实践中,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自省;他们跨越身份和自我的边界,不被各种社会标签所囚禁,不断拓展视角并对各种可能性保持开放的态度,以充满善意的同理心去理解和关心每一个生命。他们是自然保护的边界行者(edgewalkers),为一个更加公正的、尊重每个生命个体尊严的理想世界而努力。




维儿巴跨学科自然保护
自然保护的边界行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