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回顾|24年的夏日在甘加遇见您很开心

文摘   2024-09-16 14:00   山东  
- 
这个夏日
我们沉迷在甘加草原的全盛期

-

2024年在草原最美的季节,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相聚在甘加,我们共同去了解这里的山山水水,去感受牧人的游牧精神,去体验草原的无常性,也在这里践行环保行动,这些瞬间都构成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来吧一起回顾2024年善行人游学的点点滴滴~


草原上的一日牧人


 你好,甘加草原

青藏高原孕育了独特的自然-文化-社会,在这里无需过多的体验设计,因为触动会自然而然的发生。当我们怀有真诚的敬意来了解、敬畏这片土地,那么无论是这里的神灵、草原还是牧人都会张开双臂来拥抱我们。

 我们都是牧羊人

清晨,袅袅炊烟,小小帐篷,我们走在羊群身后,时不时发出“ke xi,ke xi ”的口哨声去赶羊。羊儿们走走停停,我们也放慢节奏,去瞭望草原,去感受阳光,去聆听水声潺潺。

像牧人一样感受草原,那么旅行就不只是看一处风景,而是去了解另一种生活。在这一 天我们暂时的与外界告别,因为我们要回归自然的家园里去,寻找那个最本真的自我。

 草原上的运动会
在今年的游学中,我们尝试将牧人的一些生活和娱乐方式,比如打尔恰、抓羊、穿藏装、”咕咕糌粑“等形式融入到体验环节,一方面是希望能在草原上收获大家的笑声,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通过游戏的方式去了解游牧生活。

“来到牧场,我真的了解到了藏装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服饰而存在,而是一种游牧生活的具象化,体现的是高原无常的天气变化和牧人极简的生活理念。”

—YANG

探秘白石崖的行者



白石崖溶洞与丹尼索瓦人

白石崖溶洞对于当地人来说是神圣之地,曾有不少高僧大德在这里修行过,后来,溶洞中考古挖掘出了十六万年前丹尼索瓦人的遗迹。或许,在溶洞中的一块“石头”上可能就交织着不同的世界观,是信仰,是科学,是你与我的万千世界。

在洞内形态各异的石笋和石柱间探险,一路“连滚带爬”,最后实现“直立行走”,完成轮回之旅(溶洞的构造被当地人认为是佛教中的轮回图)。

“在洞中遇到好几个一家三口,孩子1,2岁,由爸爸背在身上,妈妈断后,这个洞虽然对藏族人来说,难度会小些,但也不能说轻松,听善觉团队说,带着孩子爬一次,可保佑孩子平安健康,可怜天下父母心。还有藏族人到达洞底,会唱起歌,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游园,就是这么直接表达心情。”

—Alin

徒步峡谷,了解四季轮牧

白石崖峡谷也是牧人逐水草而居的真实场所。甘加草原是青藏高原上少数保留共用草场和四季轮牧的地区之一,所以在农历6月左右的时间段,会有上百户牧人家的几万只牛羊穿过峡谷的震撼场面。

虽然今年的游学行程里我们并没能与转场的壮观场面相遇,不过在真实的场景中我们去学习四季轮牧的游牧智慧并在观察中思考:虽然对于游客来说白石崖周边的旅游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但是牛羊转场的空间却在不断被挤压,所以该如何去平衡保护与发展,真的是值得我们不断关注的议题。


 自然保护是永恒的主题


随手捡垃圾

也许是因为善觉团队的缘起是始于捡垃圾吧,所以对于我们的游学来说,无论是去徒步、还是牧场体验都会鼓励大家捡垃圾。

当大家讨论“草原上垃圾变多了”这个现象背后的动因的时我们既为现代化潮流下牧区传统生活的逐渐瓦解感到叹息,也为未来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感到警惕。目前能做的就是捡起眼前的垃圾,虽然不知道扔进垃圾桶后,垃圾们又会去向何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给大家种下一颗环保的种子吧。

在草原上搭建招鹰架

草原是一个生态系统,草场、牧人、牛羊、鼠兔、大鵟等都在这个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当下这个系统貌似有些失衡。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甘加草原上的黑土滩在逐渐增加,鼠兔数量也在不断泛滥,牧人赖以生存的草场在日益失去生机。所以,作为旅行者除了捡垃圾和少制造垃圾以外还能做点什么来保护草原?

一开始,善觉团队在规划游学的时候就在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能让大家真正的参与到草场修复,最后在考虑季节、可操作性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确定了搭建和维护招鹰架,选择基于尊重自然本身的方式,让来自祖国大地的旅行者们参与自然保护。

 走进藏文化


绘制曼陀罗的那个下午

空性无常是真谛,自在解脱勿执著的理念渗透在藏文化里,但是我们作为“俗人”又该去如何理解“空”,也许认识和绘制曼陀罗(即坛城)是途径之一吧。曼陀罗(Mandala)是一个梵语词汇,意为“圆圈”或“中心”,通常指的是一个复杂的、对称的图形,代表了宇宙的微观和宏观秩序。在藏传佛教中,曼陀罗不仅是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还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表示佛教宇宙观即佛的世界,象征着精神上的中心和宇宙的本质。

那天大家顶着炽热的阳光,在闷热的玻璃房中认真绘制着曼陀罗,整个制作精细且漫长,过程中我们都清楚最终会将其销毁,就像我们的一生最终会回归到虚无宇宙中一样。

触摸世界藏学府

拉卜楞寺有着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道,这里作为很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有无数人过来打卡拍照,但是又有多少人是真实的触摸它呢?

当时在游学开营的时候我们说过希望所有旅行者可以去真实的感受藏地,当大家在漫天璀璨星辰的陪伴下,怀揣着敬畏在深夜止于转经时,可能就是离这所世界藏学府最近的时候。
 
体验唐卡艺术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有着五种不同的画派,色彩鲜艳明亮,题材丰富多样。往往需要通过打线、勾描、磨色、上色等工序才能绘制出一幅完整的唐卡,而每幅唐卡就是一个世界。

当然,作为体验者的我们当时绘制的唐卡是非常简单的,往往是尝试描绘出一些传统藏文化中的符号,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更多的是去认识另一个文明的多样性,除了草原、游牧还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

你好,小朋友们


来自大山

7月开启过一次特别的文化交流,各民族师生们在甘加草原上同吃同住同玩。“来自大山”是一个民族文化教育公益项目(该项目也资助甘加本地的小学开展过才艺课)致力于培养民族文化的“小小传承人”让孩子们在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美好中眼里有光、自信有根。

尝试环境教育

今年,我们也开启了一场以生物文化多样性为主题的亲子营,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孩子,TA们帮助我们从另一种视角认识甘加。大家共同思考该如何处理草原上的垃圾,践行无痕山林,与牧人做访谈了解“真假甘加羊”的故事,还有去观察和认识草原上的动植物。

在这段行程中希望能够培养孩子们学会去爱,去自由、热烈的拥抱自然,感受草原的滋养,希望孩子们可以学会去感知自然,共情众生。


小朋友的草原笔记

感  恩


在24年的夏天,我们总共开展了5期游学,这短短两个月里共同积攒了太多的美好,虽然每个营的时间有长有短,但留给我们的是一颗会不断发芽成长的种子。

感谢叶子、梓润、黄黄、岗拉卓玛、大羊、小雪、侯子等志愿者朋友们在游学期间的支持和帮助,还有热情的民宿老板一家、接待我们的牧人家庭、参与互动的社区小朋友、一直支持后勤的道才和马哥,以及我们永远可以依靠的大山—阿克桑杰,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创造了美好。

特别感谢“来自大山”菁力游学营的老师和小朋友、青蛙王子电商团队、壮游者播客的听友们、瑞钢汽车部的伙伴以及来自北京的3位妈妈和小朋友,是我们共同在草原上度过了这个夏天,在甘加遇见您很开心!

最后感恩默默守护我们所有人的甘加草原,是您让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朵云拥抱和接纳了大家,也希望我们没有让您失望。

感恩遇见,期待再见!

推荐阅读

在甘加我们创造了无数个此刻 | 24善行者游学记

行走高原|24年甘加生物多样性探索亲子营招募


图片:善行人、大羊、尕南
文字:善觉维尔巴勒毛吉 
编辑:勒毛吉、勒毛草

维儿巴跨学科自然保护
自然保护的边界行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