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峰:李腾蛟、李尔育父子述略(《武安历史人物》连载19)

文摘   文化   2024-10-25 17:25   河北  



李腾蛟、李尔育父子述略· 孔祥峰      


腾蛟,字豫粒,号振宇。其祖上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迁来,择挂金峪(今邑城镇南沟村)而居。

腾蛟颖悟好学,尤擅长诗词古文。万历二十八年(1600)中举,授沧州牧,为政宽厚仁和,后升任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同知。他先后四次管理郡务,十次代理县令,廉洁奉公,所属官吏皆不敢以权谋私。其办学育才,捐俸救灾,减免夫役,)历历善政,为百姓所乐道,抚按也纷纷写奏章称赞,遂升任刑部广西司员外郎。在任期间,秉公执法,平反冤案,使许多人免做冤屈之鬼。后因老母病故,解职回乡。不久又被启用为兵部御昌镇监造。腾蛟以守孝未满三年为由,力辞还乡,悉心著书立说,不再为官,有《通鉴辑略》《性理纂要》等书行于世。终年66岁,墓在今南沟村。
李尔育,李腾蛟之子,字咸若,号遂臣。幼时性格内向,不苟言笑,但好学不倦,名气很大。崇祯十年(1637)中进士,殿试二甲高第。初任民部,后转兵部,又任江南大参,负责屯田事宜,勤于政,廉于行,江南人无不称道。
相传,李尔育第一次并没有考中,但他并不气馁,回家后在村南小树林里搭起了一间草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三年后,他又登上了考场。殿试时他用了点心计,“天下太平”四个字写得上大下小,许多考生都不解地摇着头,有的还嗤嗤发笑。当主考官把考生写的字都挂起来之后,意外的效果出现了:许多条幅上边的字看不清楚,唯有李尔育写的“天下太平”大小匀称,清晰可见。皇上很高兴,立马封李尔育为“天下一杆笔”。这时大臣们的目光一齐投向李尔育,却不见李尔育谢恩。皇上见李尔育不敢当,便改封为“天下二杆笔”,李尔育这才扑通一声跪到地下,从此李尔育便有了“天下二杆笔”的美称。
李尔育的书法出了名以后,很多人都慕名请他题字。一次,太原府请他往城门楼上题字,李尔育无意中丢了一点,他当时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见围观的人指指点点,窃窃私语,一个人上前笑着说:“李先生怎么写成‘大原’了?”李尔育抬头一看,果然‘太’字少了一点。这怎么办?梯子已经搬走了。他脸一红马上镇定下来,想了想,俯身捡起一个笤帚骨朵儿,饱蘸颜色,向“大”字扔去,啪地一声,正好点在“大”字下边,“大原”立刻变成了“太原”,而且丝毫看不出是后补的。围观的人一齐说好,还说李尔育是故意露了一手。
李尔育政绩如何,资料缺乏,无从知道,但精于书法却是公认的。据1990年版《武安县志》记载,李尔育“楷书以钟繇、王羲之为宗,行书兼收米芾与蔡襄之长,神明变化不拘于法”。据了解,他所写的碑记、匾额很多,其中为本村关帝庙写的“文武圣神”之匾,长达三米,一直保存到1966年文革前。据说还有《紫光堂贴》流传于世,但也已失传,现在能看到的,就是南沟村剧院后台墙壁上镶嵌的几块断碑,楷书、行书都有,字迹清晰可见,并且留有多人拓片的痕迹。在武安西部白云山上,至今留有“有天在上”四个赫然大字,就是李尔育题写的。
李尔育不但字写的好,而且文章也写的漂亮。崇祯十四年(1641)李尔育辞职回家,正遇武安连年灾荒,百姓外出逃难者十有八九,一半以上的人被饿死、病死。据县志记载:“全县原编10035户,死绝者8028户;原编人丁20325丁,逃亡及病饿者18450丁。”此情此景,李尔育目不忍睹,他将自家粮食全部捐献出来,赈救灾民,普度粮荒,乡亲中有百余家得以生存,获救者不计其数。对此,李尔育写了一篇《祭白骨文》,记录了当时的情景,文章如泣如诉,惨不忍睹。现录于下,以备查考:

祭白骨文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邑人李尔育
己卯,武邑年荒人饥。越明年庚辰,复奇荒,人饥,死者过半,白骨如山。又越一年辛巳仍荒。余自南归,睹之酸心,爰命多人,敛白骨而掩之土,具牲醴而奠之,且为文以告之曰:嗟汝亡魂,实云可伤。天笃降丧,遇厥奇荒。老稚填乎沟壑,壮者横走枪,此方伦类八九沦亡。因饥饿而死者沟渠枕籍,因逃散而死者委弃道旁,有为盗而死者尚惊魂之未定,有被盗而死者觉怨气之难降,有剿贼而死者忠魂飘忽,有骂贼而死者义气慨慷,有寄居此地被劫而死者悠悠异域,有道经此地被截而死者渺渺他乡,有为盗而盗杀之者,有不为盗而兵杀之者;或焚石而累玉,或剪恶而害良,遂至登高而踏火,亦或赴井以悬梁;有生被人食者肝脑充肠,有死为人掘者断冢荒凉,有食人肉而死于病者天网恢张,有食人肉而死于法者三尺昭彰,有父食子者而子食父、夫食妇而妇食夫者伦常痛绝,雪泪滂滂;更有男童女幼,出门而行,诱之僻隅,扃之深房,缚其手足,扼其喉吭,剽其皮肉,刓其脑浆,父母悲鸣而罔及,徒劳乎招号于街坊。嗟嗟惨兮,何罪乎此伤!种种死状,罄竹难详。虽所死者不一,皆非正命之云亡。魄不归于地府,魂不上乎天堂,或傍城郭而为祟,或附草木而为殃,或乘凄风以叫号,或迷冷月以凄怆。类皆愁杀之气,恐上触乎旻苍,积而为魃,岁其不有,散而为疫,人逢不祥。嗟嗟,汝实无主,仁人君子是其主;招魂无方,即此上下四旁是其方。抚膺恻恻,凝睇皇皇,有牲其洁,为食厥浆,妆魂超越,汝骨归藏,汝灵有知,各归汝所,无飘荡而彷徨。

这篇文章,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李尔育辞职回家后,闭门谢客,专心致志地辅导儿孙读书,其子李辂、李辑,在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同时考取举人。至此,李氏三代已有四人及第,可谓名门望族也。


神钲书院由作家、地方文化学者安秋生先生创办,世通传媒承办。神钲,是武安的别称。神钲书院即武安书院也。神钲书院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挖掘、梳理、传播武安历史文化为己任,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以时尚为导向,愿为武安文化的发展和武安影响力的提升贡献绵薄之力。

神钲书院举办如下活动:

1、地方文化沙龙和论坛;

2、为社会提供地方文化方面的咨询;

3、开办大讲堂,面向社会举行国学和地方文化报告会;

4、受邀为学校、企业等举办地方文化讲座;

5、接受有关单位、机构、个人委托,编辑、撰写、出版村志、厂志、自传以及其它地方文化资料;

6、面向社会开展艺术培训。


神钲书院
传承地方文化,助建书香城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