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嵩(1154-1213),字彦高,武安湖顺里人。祖上是威州(今河北省井陉县威州镇)人。曾祖胡智为避靖康之乱,迁徙到武安,定居于此。到祖父胡益时,家中财产累积巨万,成为武安的富豪。胡益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他读书,广泛涉猎经史,并工于书法。胡家乐善好施,不求报偿。每当秋冬之交,胡家都要拿出一定数量的布匹棉絮施舍给贫寒之人,并施舍粥饭,年年如此。河南河北一带凡提到行善积德者,没有人不说以胡氏为首。正隆年间金兵南下,胡益以良家子从军。回家时从国子监带回来很多书,因之将居所起名为“万卷堂”。常延请当地儒士切磋学问,家中经常宾客盈门。胡家的儒学传承,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父亲胡仲溶,嗜好读书,并不以世务而分心。大定初(1161),两度赴京参加廷试都没考中,即以诗酒自娱,经久成疾,才三十岁就去世了。胡景嵩从小就是个至情至性之人,十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因悲伤过度而体弱多病。他常流着泪对母亲孔氏说:“我的父亲不幸早早就去世了,儿立誓以优秀的学业成就父亲的志向。”孔夫人既贤惠又有德行,由于她倾心尽力教育孩子,所以景嵩十五岁就能写出漂亮的文章,二十岁时在科场中就声名远播。景嵩三十岁的时候,也就是大定二十五年(1185),他参加了金国的科举考试,中进士,受任为海州军事判官。又用为提刑司廉举。不久,升任即墨(今山东即墨)县令。即墨背山面海,土地瘠薄,百姓贫困,加之失于教化,因而民风粗野,恶俗陋习并存。胡景嵩就任后,清廉自律,以身作则。不多久,就使县内政风整肃,社会秩序安然,没有人敢于以身试法,当地风习为之一新。即墨多世族豪门,常侵扰乡民,历任官员在政事治理中都难以应对,身受其苦。胡景嵩到任后,遇到有人以牧马践踏民田,必严厉惩治,并绳之以法。此后,强暴不法行为收敛,百姓为之叫好。当初,县衙建在古城边一角。后来,此地为妖狐所据,常常昼伏夜出,奸诈狡猾且变化无常,有时变为狱卒,放纵牢中的罪犯;有时变为官妓,盗取驿站的被褥,媚惑男女,有人甚至被妖狐迷惑祸乱至死。老百姓对狐妖无法可施,反而以香火供奉,已经有五十余年了。胡景嵩乘车路过这里,问明原因后,对县衙的同僚说:“官舍是有贤德的人居住的,如今你们不敢住这里,这里不是反而成为狐妖的地盘吗?”县衙的房子破败不堪,胡景嵩当即吩咐修建整理。次日,即到衙中处理政务,一直到晚上还在灯下坐着。到半夜时,有狐狸在后园鸣叫,一唱百和,不多久,狐群就聚集在堂院周围。其中有一只大狐倚靠在地面大声吼叫,好像要拼搏撕咬的样子。这时候,县衙内的士卒兵丁都四散逃命,只有胡景嵩安坐不动,但狐群也不敢上前。过了好长时间,狐群才悄悄退去。像这样重复了三天,狐群终于没有再来。又过了十来天,有一女奴又是唱歌啸叫又是狂奔乱跳,好像是梦魇之语。胡景嵩听说后,拿着朱笔追上她,将朱笔放置在女奴头上的钗间,女奴当即省悟如常。第二天,县尉自各地巡逻回来,说在路上遇到狐群数百,直奔县东南去了。自此,狐祸终绝。此故事虽然荒诞,但说明胡景嵩正气凛然,为狐怪所畏。县里的百姓都认为胡景嵩是神人,刻石勒碑以歌颂其功德。碑文为右司李之纯所写。在即墨干了不到十年,转任河南府推官。推官是负责掌管、勘问刑狱的官员。恰好遇到偃师县押送来十余名“强盗”。府尹及手下人都认为这些强盗为害百姓已经很久了,决定从速斩决以为民除害。胡景嵩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了解,怀疑这些人可能不是强盗,很有可能是平民百姓,就决定暂缓执行。府尹得知此事后大怒,强行让景嵩将这些囚徒推出市集行刑,但为表示对胡景嵩尊重,态度有所缓和。胡景嵩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尽量推迟执行时间。正在此时有人来报,说偃师已经将真正的强盗抓住了。府尹听说后很惭愧,当面向胡景嵩致谢,并上书推荐。迁任太原推官,尚未赴任,又接到皇上召令,改任大兴府(今北京大兴县)推官。当时(1190),章宗完颜璟新登大位,留意庶民狱讼之事,特别敕令尚书省:“我曾经到大兴府审理案件,那里的监狱人满为患,推官虽然是个小官,但尤其难于选合适的人担任,可以选文臣中公平审慎的人来充任。”宰相以胡景嵩审理刑狱案件的能力强,所以让他担任此职。胡景嵩到任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将积案甄别处理完结,使监狱为之一空。皇上听说此事后,特地将景嵩招到宫中赐宴,以表示对他的恩宠。不久,胡景嵩改任上京等路提刑司判官。任职期满,以称职越级授任西京路转运副使。因母丧归乡守孝,三年后除服,再任国子监丞、兼户部员外郎,再改同知辽东路转运使事。辽东路税额以牛头计征,虽然累积数百万石,但大都是有名无实,并不能按实数调出,因而成为管理者的负担。胡景嵩亲自查阅账目库存,并没有人故意欺瞒抑留。因此,凡是不合理的计征,他都予以免除。对于管理仓库的官员,凡因仓库耗损过失而影响升迁的,他都选派新的官员来取代。不久,调入京城任刑部员外郎。有人告发东平、大名有人谋反,朝廷派户部员外郎苏某赴大名审理,派景嵩去东平查究。苏某到大名后严刑逼供,非常惨毒,犯人不堪忍受,屈打成招,且自诬诬人,受到诛连的达千余人。胡景嵩到东平后,负责审理案件的刑狱人员提供了蝎笼、火柜之类的刑具。景嵩叹息道:“审狱断案只能以事实为依据,怎么能用这样的办法来审案呢?”便将告状的人带来仔细审问。经过十天审理,终于案情大白。告发者后悔得直用手拍打自己的耳光,承认是诬告。结果,被诬告的人全数释放,只有这个诬告者吃了官司。东平府尹率属吏前往胡景嵩住的地方慰问,对他说:“如果不是胡公忠爱,三千人的性命怎么能活下来呢?”他离开东平时,当地百姓焚香拜送,送行队伍长达百余里,道路阻塞得马都难以行走。回京上奏,皇帝高兴地说:“胡景嵩对案件的处理很合我的意思,唯独大名的狱案就没有冤情?”随后再派出使者到大名府复查。案情大白后,苏某以玩乎职守、胡乱断案论罪,受到撤职处理。而胡景嵩在朝中声誉日隆。泰和六年(1206),胡景嵩先后调任上京、东京等路按察司佥事。履职前向皇帝辞行,按通常的情况都要建言陈事。景嵩向皇帝提的建议,都是关系天下的大事,并不是依照贯例泛泛而言。第一条建议:天子的职责主要是选择良相,如果选择恰当的人担任相位,天下就可以无为而治太平无事。当时元妃李氏得皇上专宠,宗族内不少人作威作福横行不法,甚至有攀附上升至宰相的。所以,胡景嵩有这样的建言。第二条建议:鉴于当时太子未立,应当整肃六宫,以扩大继嗣来源。然而,建议并未上达。改同知镇西军节度使事。当时,年岁干旱至久,胡景嵩到任后,焚香祷告,雨下旱解。明年,郡国蝗虫成灾,中央向四方派出使者,组织督促各地围捕,而胡景嵩治所所在的城周围三十里范围内却没有蝗虫。有这样一则传说:楼烦县(今山西搂烦)来人报告说蝗虫已入县境,胡景嵩听说后便骑马飞驰楼烦。下马后,到当地土地庙祷告,说是上天降灾,罪在守令,请上天不要涂毒无辜百姓。转眼之间,县境内的蝗虫尽数离去,无有留者。大安初(1209),胡景嵩升任坊州(治所在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北)刺史。由于他熟悉吏事,在发布条令、执行政策等方面恩威并重,不长时间,便做到了无为而治。一年后,调任同知东平府路兵马都总管事。胡景嵩仪表丰美,为人健谈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处事严肃刚毅,他人不敢冒犯。接人待物总是推诚相见,和悦慈祥,平易近人,唯恐怠慢了客人。他所在的胡姓家族有百余口人,都住在一起,到景嵩时,已是四世同堂了。他对所有的亲友都体恤和睦,无论长幼都亲密无间。他的堂弟幼小时就成了孤儿,全靠景嵩督促教育,才学有所成,荣登高第。他在任时曾管理学校,只要没有别的政务,他总是会亲自为学生讲课,探源发微,周到细致地阐释,并始终如一。他前后主持了三次贡举考试,凡是列在优等的学生,都是奇杰之士,当地士子都赞许教育得人。他死了以后,被供奉在乡贤祠祭祀。胡景嵩有三子二女。长子德珪,正大四年进士,儒林郎、富平主簿。次子德琚,早年就去世了。三子德琳,以父亲的荫功封为礼曹掾。长女嫁邢台焦日新,封中山县君。次女嫁湖川杨振文,封弘农县君。有孙子三人:祗遹、祗承、祗畏。神钲书院由作家、地方文化学者安秋生先生创办,世通传媒承办。神钲,是武安的别称。神钲书院即武安书院也。神钲书院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挖掘、梳理、传播武安历史文化为己任,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以时尚为导向,愿为武安文化的发展和武安影响力的提升贡献绵薄之力。
神钲书院举办如下活动:
1、地方文化沙龙和论坛;
2、为社会提供地方文化方面的咨询;
3、开办大讲堂,面向社会举行国学和地方文化报告会;
4、受邀为学校、企业等举办地方文化讲座;
5、接受有关单位、机构、个人委托,编辑、撰写、出版村志、厂志、自传以及其它地方文化资料;
6、面向社会开展艺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