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祗遹(1227-1295),字绍闻,号紫山,武安人,为金代进士胡景嵩之孙。受祖、父的影响和教导,从小发奋读书,为社会名流所赏识。元世祖中统初年(1260),张文谦任大名宣抚使,荐举胡祗遹为员外郎。至元元年(1264)授应奉翰林文字,后调任右司员外郎,不久兼左司。其时,来自西域的色目商人阿合马主政,滥用亲信,导致官员冗杂,政务锁繁。胡祗遹向皇上建言:“省官不如省吏,省吏不如省事。”因而触犯权贵,“出为太原路治中,兼提举本路铁冶,将以岁赋不辨责之。及其莅职,乃以最闻。改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平定南宋以后,调任荆湖北道宣慰副使。在任期间,有佃户告田主图谋不轨,胡祗遹通过调查,证实这是一起冤案,惩治了诬告者。至元十九年,调任济宁路总管,曾向枢密院上书八事:“曰役重,曰逃户,曰贫难,曰正身入役,曰伪署文牒,曰官吏保结,曰有名无实,曰合并偏颇。”枢密院认为所提的八条建议都很好,全被采纳,并作为制定法规的依据。济宁路治所原在任城(今属山东济宁市),后移驻巨野。此地久经战乱,百姓居住分散,民风习俗简朴粗野。胡祗遹建立学校,选取郡内子弟到学校读书,并亲自登堂授课。经过长期的教化治理,效果不错,为各地称道。升任山东东西道按察使后,凡所到的地方,抑制权贵,扶助寡弱,重视教化,激励士民风气,不遗余力。如有父子兄弟来打官司的,胡祗遹必以天理人伦、和睦相处之道来进行调解,迫不得已才对犯事者绳之以法。皇上曾召拜胡祗遹为翰林学士,未赴任即改任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不久,因病告归乡里。朝廷曾于至元二十九年在全国征召十名德高望重的老人为翰林,备顾问胡祗遹为十人之首,因病未能应召。元贞元年(1295)辞世,享年六十九岁。延祐五年(1318),追赠礼部尚书,谥文靖。作为良吏治才,胡祗遹曾被其知己、时任监察御史的王恽誉为元初“经济之良材,时务之俊杰。”(王恽《举明宣慰胡祗遹事状》)称其“佐理于朝,谠言直论,不屈权贵;作牧名藩,吏畏民爱,治行为诸郡最;擢任风宪,击奸发伏,褰衣具瞻,有风动百城之目。”(王恽《故翰林学士紫山胡公祠堂记》)扬历中外,颇具政绩。胡祗遹不但是一位有作为的官员,而且还是一位有影响的文学家和戏曲理论家。其著述颇丰,著有《周易直解》三卷,《老子解》一卷,《紫山大全集》六十七卷。前两种已佚,而现存《紫山大全集》亦非全帙。《紫山大全集》是胡祗遹一生著述的结集,内容涉及政治、札记、诗文、戏曲等方面。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纪昀评价《紫山大全集》:“其集,大抵学问出于宋儒,以笃实为宗,而务求明体达用,不屑为空虚之谈。诗文自抒胸臆,无所依仿,亦无所雕饰,惟以理明词达为主。”胡祗遹的书法也“妙一世,脱去翰墨蹊径,自成一家”,与王磐同为蒙元初期北方书法家的佼佼者。胡祗遹在文艺创作和批评方面颇有成就,其对戏曲理论方面的见解尤为当时学者所推崇,成为研究元曲的珍贵资料。作为“元代戏剧学第一人”,其被纪昀斥为“蝶狎倡优之语”的《黄氏诗卷序》《优伶赵文益诗序》《赠宋氏序》诸篇,恰恰是现存元初戏曲批评的珍贵文献。在戏曲理论方面,胡祗遹在《赠宋氏序》中对元杂剧之“杂”进行了阐述。他认为:“音乐与政通,而伎剧亦随时所尚而变。近代教坊院本之外,再变而为杂剧。既谓之杂,上则朝廷君臣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理,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胡祗遹还对女乐中的“九美”之说提出自己的见解。在《黄氏诗卷序》中,他认为:“女乐之百伎,惟唱说焉。一、姿质浓粹,光彩动人;二、举止闲雅,无尘俗态;三、心思聪慧,洞达事物之情状;四、语言辨利,字真句明;五、歌喉清和圆转,累累然如贯珠;六、分付顾盼,使人人解悟;七、一唱一说,轻重疾徐,中节合度。虽记诵娴熟,非如老僧之诵经;八、发明古人嘉怒哀乐、忧悲愉佚、言行功业,使观听者如在目前,谛听忘倦,惟恐不得闻;九、温故知新,关键、词藻时出新奇,使人不能测度为之限量。九美既具,当独步同流。”后世的戏曲理论家,如汤显祖、李渔等人都不同程度地从胡氏的“九美”说中吸取了有益的成分。《录鬼簿》(元人钟嗣成所作,载元代杂剧和散曲作家小传和作品目录)将胡祗遹列为前辈名公。近年来,胡祗通的戏曲理论日益受到古典戏曲研究界的重视,给予极高的评价。有学者认为“九美说构成了元代演剧论的主体。”“显示出我国的戏曲理论早在十三世纪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戏曲研究专家认为“元代第一位著名的曲论家胡祗遹可以称为表演批评家。”胡祗遹的“九美”“包括了演员的形体素质、风度气质、生活积累、演唱技巧等许多方面”。谭源材在《中国古典戏曲学论稿》中指出:胡祗遹的“九美”说“是戏曲演员艺术修养的标准,虽然侧重在唱念方面的要求,但它的深层的美学追求是表现人物形象,传神达情,开创新奇、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它道出戏白表演艺术总体要求中的精髓。”还有专家认为胡氏“九美”说从演员表演、观众欣赏的角度对舞台表演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当然,作为文人,胡祗遹也有其风流不羈的一面。在元末夏庭芝所著《青楼集》中记载了元代许多官僚和著名学者文人与杂剧艺人交往的轶事,其中就有胡祗遹。书中说他“官至提刑按察使,与朱帘秀关系甚密”。朱帘秀为当时名伎,才艺俱佳,亦善写散曲,与关汉卿等众多名家有唱和之作。胡祗遹传世的小令中有一首“赠伎朱帘秀”,词中亦有“赠伎”“赠歌伎”之作,其人风流可见一斑。胡祗遹著《紫山大全集》六十七卷,为其子所编。其作多散佚,今传二十六卷本,为《四库全书》辑《永乐大典》所载诗文重编,其中诗词七卷,序、记、碑文、墓志铭、疏文等十二卷,杂著四卷,语录三卷。《杂著》第二十一至二十三卷论及元代一系列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从实情发论,独具见地,既是重要的政论,又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他在《论治道》《论治法》《论按察失职》《论除三冗》《铨调》等篇中论及政务积弊,阐述用人致仕为官为宦之道,其见解至今仍有现实借鉴意义。例如,对于政事冗繁,他认为“官冗则事繁,欲多则财伤,政紊则民病,吏不循良则祸速。”“文冗则吏冗,吏冗则事冗。不削文则不能减冗吏,不减冗吏则不能除冗事。”并认为:“人才精,政要举,文案明,三冗不除,未之有也。”《紫山大全集》本市没有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影印出版该书。2008年,吉林文史出版社以“元朝别集珍本丛刊”出版《胡祗遹集》,以点校本将《紫山大全集》存世的诗文全数收入,并增加了佚作及传记资料,是胡祗遹现存著述较完整的结集。目前,对《紫山大全集》的文学成就还缺乏研究,但其史学价值则早已被元史学界所重视。《紫山大全集》中有大量的诗歌作品,其风格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言,质实畅达,虽不是特别出众,却有自身特色。在其现存的诗作中,不乏关注现实,反映社会民生,体恤百姓,针贬时政之作。如《苦雨叹》《租无田》《农器叹》《征戍叹》《哀饥民》等篇。在《苦雨叹》中,作者反映了水灾给农民带来的苦难,表现了他的同情之心:“民生食为命,艰苦百祸罗。”“收拾腐败粒,起殍免札瘥。”同时,也反映了他为官的无奈,发出“又念官仓空,无输将奈何”的感叹。在《征戍叹》中,作者发出“吁嗟兵制胡不均,富室益富贫益贫”的慨叹。富人“百丁万亩不介胄”,百姓却是“鞭苔卒伍等徒配”。在《租无田》中,反映了无田农民的无奈:“诉天天何高,泣地地无语。举家欲奔窜,饥殍因难阻。茫茫天址间,何地为乐土?”在阿合马当政之时,为搜括财富,发展官卖制度,垄断铁、银等矿冶业,而由官府负责制造农具,让农民用粮食来换取,但却是农具粗劣而价格昂贵。胡祗遹在《农器叹》诗中为之不平:“年来货卖拘入官,苦窳偷浮价倍增。”诗中同情百姓,鞭挞官府的情怀可见一斑,也就难怪不为阿合马见容了。胡祗遹除了数量众多的诗歌作品之外,还留下少量的词作和散曲。虽然数量不多,但比起诗作来,似乎更为出色。其词作在《全金元词》中收录二十三首。胡祗遹的散曲作品不多,存世仅十一首,但却堪称精品。明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评其“如秋潭孤月。”尤其是小令,风格曲雅清丽,同时从民歌中吸取营养,给人以清新爽适的感受。如《[中吕]阳春曲春景》: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作者捕捉富有生活情趣的自然景观,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勾画出幅幅诱人的春景图,用语精妙,清新活泼,情景交融,诗味浓郁。写景抒情自然天成,没有丝毫造作之态。当然,曲中所写春景,除了给人以清新之感外,也流露出其辞官后闲居无聊的生活情态。再如《[双调]沉醉东风》:月底花间酒壶,水边林下茅庐。避虎狼,盟鸥鹭,是个识字的鱼夫。蓑笠纶竿钓今古,一任他斜风细雨。渔得鱼心满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的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的谈今论古。胡祗遹因为得罪了权奸阿合马而由京城放为官外,因此,他的曲中有“避虎狼,盟鸥鹭”,当个“渔樵士大夫”的想法。这种消极避世的情调在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中也是常见的。神钲书院由作家、地方文化学者安秋生先生创办,世通传媒承办。神钲,是武安的别称。神钲书院即武安书院也。神钲书院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挖掘、梳理、传播武安历史文化为己任,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以时尚为导向,愿为武安文化的发展和武安影响力的提升贡献绵薄之力。
神钲书院举办如下活动:
1、地方文化沙龙和论坛;
2、为社会提供地方文化方面的咨询;
3、开办大讲堂,面向社会举行国学和地方文化报告会;
4、受邀为学校、企业等举办地方文化讲座;
5、接受有关单位、机构、个人委托,编辑、撰写、出版村志、厂志、自传以及其它地方文化资料;
6、面向社会开展艺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