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疆考古重要收获

百科   2025-01-22 14:39   湖北  



















《载瞻载止—— 新疆考古百年》

科学出版社



















早期铁器时代考古

(内文选登)

这一时期的重要发现有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轮台县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和硕县红山墓群;东天山地区的伊吾县尖甲坡贵族墓葬、哈密市亚尔墓地;中天山地区的阜康市白杨河墓地、沙湾市大鹿角湾墓群;阿尔泰山南麓的哈巴河县喀拉苏墓地、青河县强坎河墓地等。

奎玉克协海尔古城位于轮台县东南荒漠,地表可见周长约900米的不规则圆角长方形城垣及城内中心残高约6.5米的高台。20182023年通过勘探、发掘,结合碳十四测年,基本明确了城址的建造、使用和废弃过程:公元前770—前500年左右,具有一定规模和防御功能的聚落形成;公元前550—前400年,拥有高大城墙和宽广壕沟的城址开始出现,城中同时起建高台建筑;公元前400—前150年,城内高台建筑不断扩建、改建,至公元前后,部分城址已经废弃,城外还发现与城址相关的附属水利设施。库尔勒市的玉孜干古城形制与奎玉克协海尔古城相似,20202023年的发掘,基本明晰了城内高台形制结构及形成过程,其始建年代当不晚于春秋战国之际。这些早期城址的发现,是新疆史前考古的重要突破,不仅对研究天山南麓早期铁器时代从聚落到城市的发展、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理解区域社会结构的演变、新疆地区逐步纳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更多的观察视角和研究模式。与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同时代的和硕红山墓群,位于天山南麓山间小盆地内,由红山沟墓地、红山墓地和乌兰托里盖墓地组成。2015年发掘墓葬38座,墓葬石围和附带的祭祀性小石围、竖穴石室、分层埋葬特征,发达的几何纹构图的单耳带流彩陶器,明显属于察吾呼文化传统,为进一步研究察吾呼文化内涵、时空范围提供了新资料。

东天山北麓伊吾谷地的尖甲坡墓群,分布在总面积约1.35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清晰、保存完好的高等级贵族墓葬群。20222023年发掘的主墓M1及其陪葬墓、殉牲坑、祭祀堆等相关遗迹为战国晚期至西汉遗存,是首次对东天山地区游牧贵族墓葬的较大规模揭露,为研究当时社会结构、贵族集团的埋葬制度、文化面貌及其与中原文化联系提供了重要资料。亚尔墓地地处东天山南麓绿洲,20122013年发掘墓葬近500座,发掘规模仅次于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墓地年代在距今30002300年前,基本属于焉不拉克文化遗存。墓葬流行竖穴土坑墓、竖穴土坯二层台墓,随葬品常见彩陶、青铜器等,为焉不拉克文化的深入研究奠定了新的材料基础。墓地出土的实心木车轮,则为研究车辆在新疆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阜康市白杨河墓地是中天山地区博格达山北麓发掘规模最大的墓群,2016—2018年发掘墓葬600余座。墓群中公元前5世纪—前2世纪的高等级墓葬,形制特殊,墓葬主墓周边布有数量不等的殉葬坑及祭祀遗存,虽被扰严重,仍出土了金耳饰等精美的金器。墓葬与吐鲁番交河沟北1号墓地有较多相似之处,或为车师高规格贵族墓地,是探索天山廊道南北交通及战国秦汉时期中天山北麓贵族阶层丧葬习俗的重要发现。大鹿角湾墓群位于中天山北麓山前坡地上,20142015年发掘墓葬69座。墓葬时代多集中在春秋至汉代,反映的文化内涵丰富,诸如墓葬中特殊的墓底横向掏挖小龛用于放置随葬品的竖穴二层台墓,随葬品中写实性动物纹彩陶器、羊首形角觿等,在新疆地区都属首次发现,其中彩陶器体现出东来的彩陶文化与当地动物纹样传统的融合。

喀拉苏墓地分布于阿尔泰山南麓戈壁草场,2014年发掘墓葬50余座,属于早期铁器时代的墓葬16座,多数墓葬殉马。其中2座高等级的墓葬为石椁木棺墓,M15殉马11匹,是新疆目前考古发现殉马数量最多的一座墓葬。随葬品十分丰富,特别是一批制作精美的黄金饰品引人关注,这一发现为揭示阿尔泰山区域游牧王国上层成员埋葬习俗提供了重要材料。青河县强坎河墓群位于河岸台地或山前坡地,2022年发掘清理墓葬30座,其中早期铁器时代墓中见棺椁与殉马。棺均为独木棺,单人葬居多,随葬品以陶壶、木盘、铁刀、羊尾为基本组合。还出土鹤嘴斧、金饰件、包金木马、彩陶等,显示出来自欧亚草原巴泽雷克文化、东方彩陶文化的影响,丰富了阿尔泰山区域早期铁器时代文化内涵。


内页展示

=================

镇墓兽,1975年出土于吐鲁番哈拉和卓墓地。

考古
以考古佐证历史,从历史沉思考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