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车庄遗址两座唐墓的发掘报告

百科   2025-01-06 15:08   湖北  

荥阳车庄遗址两座唐墓的发掘报告

赵海洲 程乔雨 赵丹
原载《黄河 黄土 黄种人》2024年第10期)

车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西北车庄村周围,(图1)处于黄河南岸的邙山南麓丘陵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34° 50′ 67",东经113° 15′ 22″,海拔约127.3米。遗址现存部分平面近似椭圆形,分布在枯河北侧二级台阶上。2014年秋,为配合郑州大学考古学专业实习,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墓葬10余座,其中发现两座唐代中期墓葬,分别为M1和M2。M1被盗一空,M2出土了一套实用茶具,丰富了郑州地区唐代的墓葬形制和埋葬习俗等方面内容,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两座墓葬均开口于宋元时期的③层下, 打破④、⑤等西周时期地层。M1位于M2西北方向约4米处。(图2)

M1:洞室墓,平面呈刀形,方向183°。(图3、图6)墓壁较规整,四壁较直,墓底较平。墓道位于南侧偏东,略窄于洞室,长2.2米、宽0.8 米、深3.6米。洞室位于北侧,平面呈长方形,口部距地表2.6米,长2.5 米、宽1米、高1.04米,墓底距地表4.5米。人骨分散于洞室、墓道,由洞室中发现的颅骨推测,墓主应为青年女性,头向南,面向东。人骨周围未见棺椁痕迹,仅存大量石灰。无随葬器物。

图1 荥阳车庄遗址位置示意图
图2 荥阳车庄唐墓(M1、M2)相对位置图
图3 荥阳车庄唐墓(M1)平、剖面图

M2:洞室墓,平面近刀形,方向180°(图4、图7)。墓壁较规整。墓道位于南侧偏东,南窄北宽,长2.5米、宽0.6~1.1米、深4.6米,南端底部有一生土台,长0.96米、高1米。洞室位于北侧,口部距地表3.5米,长2.7米、宽1.2~1.5米、高1.1米。墓内填土为黄褐色五花土,土质疏松,湿度较大,夹杂大量料礓石,包含少量陶片。洞室内发现棺痕残迹及漆皮,方向和范围与墓道一致,但周围有大量淤土,在墓道及洞室均发现棺钉和人骨,且人骨分布较为散乱。根据人骨推测,墓主为20~25岁的男性。随葬器物均发现于洞室内,包括三彩盏、白瓷壶、铁鼎等。

图4 荥阳车庄唐墓(M2)平、剖面图

1.三彩盏 2.铁鼎 3.瓷注子 4.瓷碾轮 5.陶罐盖 6.陶罐

本次发掘的两座唐墓仅M2出土器物,共6件。

三彩盏 1件(M2:1)。敞口,斜弧腹,矮圈足。器表施黄釉,内部满釉,外部施釉至腹部。内部以蓝色和黄褐色绘花卉纹。内壁五瓣花和两瓣花各4朵,相间分布,内底为三瓣花4朵,底心饰5个圆点纹。口径14.6厘米、底径6.1厘米、高5厘米(图5-1;图8)。

铁鼎  1件(M2:2)。侈口,尖唇,折沿,沿面内凹,沿上附两立耳,一耳已残,耳连接一弧形提梁,弧腹,圜底,下附三棱形足外撇。提梁与器身锈蚀在一起。口径18.3厘米、高15.1厘米(图5-2)。

图6 荥阳车庄唐墓(M1)

图7 荥阳车庄唐墓(M2)

图8 三彩盏(M2:1)

图9 瓷注子(M2:3)

图10 碾轮(M2:4)

图11 陶罐(M2:5、6)

瓷注子 1件(M2:3)。口微侈,卷沿,束颈,圆肩,肩部一侧置一短流,另一侧为扁平状鋬手与唇相接,圆鼓腹,假圈足,平底。通体施白釉,底部釉被磨蚀。口径7厘米、最大腹径12厘米、底径9厘米、高13.6厘米(图5-3;图9)。

碾轮 1件(M2:4)。圆形,中部鼓,边缘渐薄,中有一孔。上部有弦纹两周。根据微痕分析,边缘有磨圆痕迹,孔壁轻微磨光,应为实用器。外径10.1厘米、厚0.7~1.8厘米、孔径1.6厘米 (图5-4;图10)。

陶盖、罐 2件(M2:5、M2:6)。均泥质灰陶。盖面隆起一圆台,顶部为圆纽,纽上部微凸。器身直口,圆唇,圆肩, 深弧腹,平底。器表较为光滑,肩部及腹部有红蓝相交的彩绘图案。罐口径11厘米、最大腹径18厘米、底径8.4厘米,高23厘米,盖高5.4厘米,通高33.4厘米(图5-5;图11)。

图5 荥阳车庄唐墓出土器物

1.三彩盏(M2:1) 2.铁鼎(M2:2) 3.瓷注子(M2:3)4.碾轮(M2:4) 5.陶罐(M2:5、6)

发掘表明,M1墓主为女性,M2墓主为男性,两墓距离较近,M1和M2开口层位一致,墓葬方向均为坐北朝南,墓葬形制均为中小型洞室墓,且平面形状均为“刀”形,墓道平面均呈北宽南窄的梯形,平底或斜坡底。根据两座墓葬的相对位置,推断这两座墓为夫妻异穴合葬墓。

车庄唐墓都属于刀形墓,长方形竖井墓道,其中M2墓道呈梯形,墓室向西北方向倾斜,和郑州地质医院唐墓形制近似。M2出土器物组合与中原制药厂唐墓出土器物组合基本一致。铁鼎与郑州化工厂唐墓出土铁鼎形制近似;瓷注子通体施白釉,形制与河南地质医院唐墓M1 出土瓷注子相似,但后者鋬手在唇和肩之间且肩部置双系。此外,出土瓷器经X荧光分析,釉为石灰釉,瓷盏内壁纹饰的褐色和蓝色剂分别为铜离子和铁离子,仍没有脱离唐三彩的范畴。综上所述并结合本地区以往发掘的唐墓资料,推断两座墓葬的大致年代为唐代中期。

值得注意的是,M2出土的随葬品组合为注子、盏、罐、铁鼎等实用器物,而表现礼仪的随葬品组合多已不见。这可能与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等级有关,但更可能是因为,在中唐由盛转衰的时代背景下,民众的思想逐渐消极,将现实生活用品葬入墓内反映了他们希望在另一个世界过上平稳安定的生活。M2出土铁鼎和三彩盏、瓷注子、碾轮的组合为一组较为完整的唐代茶具。其中铁鼎为加热器,瓷注子为茶壶,三彩盏为茶盏,碾轮为碾茶器,为复原唐代仕人的饮茶过程提供了新资料。


附记: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荥阳车庄田野考古发掘报告(2014—2018)”(20AKG004)的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为赵海洲,发掘领队韩国河,绘图孙贺,器物照相张建。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考古
以考古佐证历史,从历史沉思考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