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2024年第12期目录、要览

百科   2025-01-04 07:29   湖北  


2024年第12期
(总687期)


目录
〇调查与发掘
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小营西地祭祀坑K2的发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3)
陕西旬邑县西头遗址商周时期遗存......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邑县文化和旅游局(17)
湖北荆州市夏家台战国时期墓葬M258发掘简报......荆州博物馆(40)
西安市长安区上塔坡村唐代韦推家族墓......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55)
〇研究与探索
衰落与新生:论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两层经济文化体……张驰(78)
试论内蒙古高原南缘坝上草原地区的定居化进程......曲宇蒙(89)
砖作和影作:论唐至辽宋时期河北地区仿木构砖室墓的营造工艺......张保卿  吴玥缘(101)
〇信息与交流
《醴陵钟鼓塘元代窑址》简介(木弗·77)
〇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2024年1~12期总目索引(本刊编辑部·116)


本期要览
陕西旬邑县西头遗址商周时期遗存   2018~2023年的发掘确认西头遗址主体为大型商周时期聚落。遗址中、西部为建于西周早期或略早阶段的城址,在城内北部发现房址、灰坑、灰沟和冶炼坑,城外东南部为大型带围沟墓地。出土陶器、原始瓷器、玉石器、蚌器、骨器、铜器和熔铜遗物等。为研究泾河流域聚落演进、西周城邑特征和商周社会变迁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湖北荆州市夏家台战国时期墓葬M258发掘简  2014~2015年,荆州博物馆发掘夏家台墓地,其中M258为“甲”字形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具为一棺一椁,出土遗物有陶器、铜器、漆器、皮制品、竹器、丝织品和干鱼。该墓为战国中期晚段楚墓,墓内出土较多且保存完好的丝织品和多条干鱼,为深入研究战国时期敛葬饰物、衣衾制度和葬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西安市长安区上塔坡村唐代韦推家族墓  2019~2020年发掘的唐代墓葬中有4座属韦氏家族墓,4座墓均为长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出土石墓志、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器、铜钱、石棋子等遗物。墓主分别为京兆韦氏逍遥公房的韦推夫妇,韦推之子韦嶮、韦和韦之子韦诜夫妇。此次发掘为研究唐代早期长安地区家族墓地葬制、韦氏家族谱系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衰落与新生:论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两层经济文化体  从生业、聚落和器用等方面看,燕辽地区和黄土高原在新石器时代先后有两种经济文化类型。较早的原生经济文化体来自当地独立起源的旱地地农业文化,于仰韶文化晚期和小河沿文化时期衰落。其后黄土高原地区在庙底沟二期文化或最迟到龙山文化时期率先形成新型经济文化,在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传入燕辽地区。
试论内蒙古高原南缘坝上草原地区的定居化进程  综合分析聚落考古证据和古环境重建结果,在距今10400~7000年,坝上草原地区定居化程度不断提高,可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分析兴隆遗址第一至三期的定居化进程,推断基于环境和气候改善带来的动植物资源,配合技术复杂化、社会合作共担风险和存储设施,该地区的小型狩猎采集社会能实现季节性甚至更长时间的定居。

下期要目
“多元一体”概念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应用
中原文化区形成的再思考
内蒙古敖汉旗西大梁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2023年发掘简报
河南荥阳市车庄遗址2018年两周遗存的发掘
山东淄博市合里村东遗址2022年战国墓葬发掘简报


转载自:考古杂志社



大量黄色丝绸裹尸身

夏家台战国楚墓棺椁将开棺

来源:荆州日报 2014-12-29
  荆州中学新校址夏家台墓地考古发掘工作继续深入。近日,考古人员在发掘规模较大、保存非常完好的258号墓时发现陶器、漆木器、丝绸等文物,还发现十余条“鱼”。记者昨从荆州博物馆获悉,该墓主棺目前已运到荆州博物馆,择日开棺。
  258号墓是战国中晚期一座中型楚墓,墓道呈“甲”字形,下葬时间距今约2400年,比历史文化名人屈原约早百年。该墓为一座仅一室和南部一头箱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道长2.93米,宽1.7米,墓残深3.8米。墓葬头南脚北,外一椁内一棺,楠木椁板,椁板四角一改本地多见的“井”字形,为方方正正。
  25日,考古人员从该墓葬发掘出10余块只剩鱼皮和鱼刺的“鱼”、一只动物后肢、数粒稻米以及陶鼎、敦、簠、钫、鐎、彩绘木偶、丝绸香囊等陶器、漆木器、丝绸等文物30余件(套)。“从出土的戈柄、青铜剑、矛、弓箭、铠甲等兵器来看,墓主可能是一名武将。”荆州博物馆馆员、荆北新区荆州中学新址考古工地领队田勇介绍。
  26日,考古人员将棺椁四周的土块清理干净,以便对棺椁进行起吊。现场,记者看到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取下附着在棺木上的丝绸棺罩,根据观察,棺木上至少铺了两层丝绸。在清理棺木两侧时,又出土了不少弓、青铜剑、戈等兵器,更加深了考古人员关于墓主为武将的推测。
  27日,棺木两侧的文物清理完毕,在吊机的作用下,整个棺木被安全放置到货车上,直接运往荆州博物馆。半个小时后,棺木顺利抵达荆州博物馆,并被存放在储藏楼。
  虽然棺木上还裹着厚厚的棉絮,但近距离观察发现整个棺木取材梓木,木材的年轮清晰可见,而且一路奔波几乎没有损伤,可见保存十分完好。之前,考古人员透过内窥镜推测,棺内有大量黄色丝绸包裹尸身,但受夜间光线、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考古人员决定先将棺木进行妥善保护,然后制定详细的开棺方案,再选择白天正式开棺。
  昨日,记者从荆州博物馆获悉,考古人员正在制定258号墓的详细开棺方案,棺内会不会有保存完好的尸身或者其他更惊人惊世的发现,将很快揭晓。
  这座来自战国的楚墓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荆州新闻网将继续关注。

(荆州日报记者 叶俊)


夏家台文物展将亮相荆州博物馆

正月初一起开展

来源:荆州日报 2015-02-17
  只需10元钱即可管中窥豹,领略两千多年前楚文化的风采。记者昨从荆州博物馆2015年春节展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备受关注的荆州夏家台258号楚墓出土文物展将于2月19日(农历正月初一)开展,展出地点为荆州博物馆临时展区第二展厅,展出面积达380平方米。
  夏家台258号楚墓出土文物展分“前言”、“饭稻羹鱼”、“楚楚动人”、“缫丝织帛”、“秤平斗满”、“信巫好祀”、“戎装待发”、“结语”八个部分,对夏家台258号楚墓出土的46件(套)文物进行展出,展出时间截至5月底,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参观。
  去年8月至12月,荆州博物馆为配合荆州中学新校区建设,发掘了380余座楚墓,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其中,夏家台258号楚墓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该楚墓出土了49件(套)保存完好、造型精美的珍贵文物,尤其以鱼为代表的各类食物遗存、以皮甲为代表的攻防武器等,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介绍,根据出土文物情况初步推断,墓主人男性,是一位甲士,社会地位相当于楚国的士阶层,下葬年代为战国中期,该墓葬的发掘对于了解楚人生活习俗、研究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 叶俊 通讯员 李红)


湖北荆州刘家台与夏家台墓地发现大批战国墓葬

原创 中国文物报社 文博中国 2016年04月08日

日前,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初评揭晓,有25项脱颖而出进入终评,并将角逐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小编将在终评之前陆续发布这些精彩发现的详细图文。

"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联合主办。始于1990年,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25届,获得了行业内的高度认可和参与,并吸引了社会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

全文发表于《中国文物报》2016年4月8日8版


湖北荆州刘家台墓地与夏家台墓地
发掘单位:荆州博物馆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
发掘领队:田勇

刘家台墓地与夏家台墓地位置示意图

夏家台墓地墓葬分布图(红圈标记为夫妻合葬墓)

2014年8月16日至2015年8月13日,在荆州市荆州中学新校区建设工程中,荆州博物馆对位于荆州区郢城镇荆北村与郢南村交界处的刘家台与夏家台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两墓地东西相邻,有明显空白区相分隔,时代及葬制葬俗与文化特征基本相同。共发掘战国墓葬350座,出土随葬器物3058件(套),其中陶器1797件,铜器398件,竹简400余枚,漆木器375件,玉石制品30件,丝织品3件(套)、皮革制品3件(套),其他有文物、标本32件(鹿角17件、腌制鲤鱼15尾)等。其中战国竹简《诗经》《尚书》与牛皮铠甲、腌制鲤鱼等为首次出土。

弧棺墓(JXM157)
方棺墓(JXM67)
方棺墓(JXM71)

墓地特征

这批墓葬可分为A、B两大类,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墓坑、棺椁形制与随葬器物三个方面。

A类:部分墓葬有斜坡墓道,墓向南北、东西向兼有之;葬具为楚墓常见的弧形悬底棺;随葬陶器有鼎(高蹄足)、敦、壶(或方壶)或鼎(高蹄足)、簠、缶组合,另有罍、鐎壶、盘、匜等。漆木器有镇墓兽、虎座飞鸟、卧鹿、木俎、木俑、耳杯等。所出木俑线条柔和、形态优美,五官清秀,身饰彩绘,有的还植有头发。

A组墓陶器组合(JXM258)
B组墓陶器组合(JXM63)

B类:均无墓道,墓向均为南北向;葬具是方形悬底棺;随葬陶器有鼎(矮足)、簠、壶或鼎(矮足)、簠、盖豆组合,另有高柄壶、甗、罍、罐、盂、鸟柱盘、鹅形尊、鹅形匜、小釜、杯等。漆木器只出木俎和大型木俑。所出木俑均素面,形体粗大,线条粗犷。

根据以上因素,我们推测,A类是典型的楚文化墓葬,B类是以赵文化为主,兼有中原、齐文化因素的墓葬。


重要发现

战国楚简 夏家台M106出土战国楚简400余枚(残),内容为《诗经·邶风》十四篇、《尚书·吕刑》篇和《日书》。其中《诗经》与《尚书》在楚墓田野考古中为首次发现。


JXM258内棺丝织品的捆扎状况

丝织品 夏家台M258出土墓主下葬时包裹的衣衾,通过CT扫描发现有7层丝织物,是继1982年马山1号楚墓发掘以来,出土保存最完好、数量最多的战国丝织品。


皮铠甲(JXM258)

皮铠甲 夏家台M258出土了一套完整的攻防武器及食物装备,其中1件保存完好的战国牛皮铠甲,色彩鲜艳,编连丝线清晰可辨。


10 腌鱼(JXM258)

腌制鲤鱼 夏家台M258出土保存完好的腌制鲤鱼15尾,形态完整,历经千年而不腐,是田野考古中的首次发现。


学术价值

两种文化风格迥异的墓葬共处同一墓地内,为研究战国时期楚国与其他国家与民族的融合、社会文化以及葬制葬俗等提供了珍贵的考古学材料。

丝织品的发现极为罕见,对战国时期的敛葬制度及纺织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皮铠甲的甲片虽有零星发现,但保存如此完好者极为罕见,为复原楚国士兵的装备及其制作材料、工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在夏家台M258出土保存完好的腌制鲤鱼,是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文献中有关于“枯鱼”的记载,但一直没有实物验证。这次发现不仅证实楚国核心区荆州自古就是鱼米之乡,而且为研究当时的生物结构、腌制材料及防腐技术等提供以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战国楚简《诗经》和《尚书》的首次考古发现,不仅可以与传本进行对照校验,而且对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法治等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

这次发掘体现了田野考古和文物保护并重的原则。在田野发掘的第一时间,文物保护专家就深度介入,有力保障了腌鱼、皮铠甲、丝绸、竹简等有机质文物在现场科学提取、包装和运输,并及时进入室内清理,使珍稀文物得到及时科学的保护。


𡵗

異 體 字C02828-002  山-07-10
內  容

〔關鍵文獻〕

澤存堂本《玉篇》。

研訂說明
注  音ㄗㄜˊ
漢語拼音
研 訂 者李添富
內  容

」為「」之異體。《說文》未見「」字。澤存堂本《玉篇.山部》作「」,云:「,仕力切,嶷也。」按「」字從「」,而「」字所從「」字《說文》小篆作「」,隸變作「」,或訛作「」、「天」、「夫」、「」等形,故「」字亦從而作「」、「昊」、「」、「」等形,標準字體以「」為正字,是以「嶷、山峻貌」之「」字亦從而作「」。今標準字體既從《正字通.山部》、《康熙字典.山部》等定「」為正字,故可收「」字為其異體。

来源: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dictView.jsp?ID=83583&q=1

考古
以考古佐证历史,从历史沉思考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