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2024做招商引资,更需要强化“投行”思维……

楼市   2024-08-28 08:19   美国  

原创整理 | TOP创新区研究组
文中所有图片如无特别注明,来源于网络。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日前,上海市召开了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工作推进部署会,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会上对2024年后续招商引资如何开展进行了详细部署。
陈吉宁指出,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是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任务……要强化招商服务的体系构建,从体制机制上系统性地加以优化完善,着眼构建“1+6+20+X”招商工作体系,进一步强化系统性。

陈吉宁强调了“四要”:

要进一步强化招商服务的主动性。深入谋划、主动而为,密切跟踪重要行业,梳理出清晰的产业图谱,对重点企业精准画像,建立动态更新的企业清单。更加主动走出去,更加系统深入了解目标企业,加强有针对性的对接,切实提升招商服务质效。
要进一步强化招商服务的专业性。各级干部要有对政策和业务孜孜不倦的钻研能力,对科技和产业前沿趋势高度敏感的感知能力,对行业发展底层逻辑和内在机理的洞察能力,以敏锐的眼光发现潜在的机会,以理念的相通赢得客商的青睐。
要强化“客户”思维,讲透优势、讲清政策,更加专业化、具体化、精细化做好宣介,让企业见到具体“场景”,切实感受到项目落地资源是匹配的、裉节难题是能解决的、人才居住是便利的、后续发展是有前景的。
要围绕产业生态展开招商和服务,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作用,建好公共平台,推动“以链招商”。强化“投行”思维,科创基金、产业基金要善于投,加速培育高成长企业,增强企业根植性。考核要科学、导向要鲜明,引导园区和相关国企做好企业服务、培育产业生态,当好集成服务商和总运营商。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投行思维”?
有人说,投行思维的本质是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能力是如何调配资源,从而使其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种能力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企业、行业,甚至是一个区域的发展成效。
那具体怎么做好资源配置?

首先是资源引导。
资源引导要考虑到宏观发展战略,识别具有高成长性、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通过引导吸引龙头企业或高成长企业落户,帮助这些企业在本地扎根,形成以点带面的集聚效应,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当然,资源引导只是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结构:
同样是碳原子,不同的结构方式决定了它是钻石(diamond)还是石墨(graphite)。


同理,对对资源的种类、数量以及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进行科学的调整,就有可能实现从“石墨”到“钻石”的价值飞跃。

比如,吸引相关企业和资源在某一区域内集聚,从而形成生态协同效应,能大幅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再比如,在基础设施领域,通过资源整合,促进企业重组,提升行业效率,也是资源重组的方式。

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
“投行思维”就是一种站在战略高度进行资源选择和配置的能力。
招商机构需要有更精准的眼光,识别出那些最具潜力的资源,并在招商过程中将其进行有效配置,进而打造更加健全和高效的产业生态,提升区域潜力。



投行思维的三大模式



 合肥模式 

“合肥模式”在过去十余年间迅速崛起,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以投带引”的创新性政府投资模式。这一模式的成功不仅让合肥市成为了“黑马城市”,更为其赢得了“最佳政府投行”的美誉。

“合肥模式”的基本路径可概括为:以尊重市场规则和产业发展规律为前提,以资本纽带、股权纽带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增资或国企战略重组整合打造国资平台,再推动国资平台探索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通过直接投资或组建参与各类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服务于地方招商引资,形成产业培育合力。


合肥的“投行思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资本的精细配置

合肥市政府通过精准的资本配置,有效地引导资源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的政府投资不同,合肥采用了类似于投资银行的策略,注重市场研究和产业趋势的分析,将有限的财政资源集中投入到最具潜力、最能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领域。

比如在决策前期,合肥会深入分析目标项目的经营、财务、法律等情况,明确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评估投资可行性,并确定投资方向。通过统筹发改、经信、科技等多部门合作,成立产业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审核,市领导重点跟踪重大项目。

此外,合肥还聘请了100多位企业家作为顾问,组建专家数据库,依托专业团队对大型、技术性强的项目进行论证。


在瞄准了目标后,合肥市会通过三大国资平台,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投资,确保资金能够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大效益  。
这种精细化的资本配置不仅帮助合肥在新型显示器件、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还通过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快速集聚和发展。

2. 灵活的退出机制

“投行思维”中一个关键的元素是灵活的退出机制,合肥模式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政府在投资后,随着项目的成熟和市场前景的明朗,逐步退出股权,将资金回收并投入新的产业项目。这种灵活的退出机制,不仅避免了资金的长期沉淀,也为更多的新兴产业提供了资本支持,形成了资本的良性循环。

例如,在支持蔚来汽车度过困境后,合肥市政府并没有长期持有蔚来的股份,而是随着公司股价的回升,适时退出部分股份,将回收的资金用于新的产业投资 。京东方项目在完成6代线、8.5代线项目建设后,合肥国资也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完成投资退出,实现良性循环。


3. 全产业链的招商策略

合肥模式的另一个关键成功因素是其全产业链的招商策略。合肥市政府不仅着眼于单个企业或项目的引进,还注重围绕核心产业,吸引上下游相关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链。这种全产业链的招商策略,确保了合肥市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全面布局和持续发展。

例如,合肥在引进家电、平板显示等产业的过程中,通过引入设计、制造、封测等配套项目,形成了一个从上游到下游的完整产业链条。这样的布局,不仅提升了合肥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力,也吸引了更多相关企业和技术的集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年产值保持约20%的增长。




 深圳模式 

与合肥稍有不同,深圳模式多在企业陷入危机时介入,通过议价实现抄底纾困,顺势导入产业项目,并依托科技园区拓展“空间+金融”服务链。

“深圳模式”的路径是,依托深圳国资委的投资平台,以科技园区为基础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承载力,以科技金融为纽带,通过纾困上市公司实现产业精准导入,营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深圳在应用“投行思维”上有几个关键点:

1,战略性纾困与产业精准导入

深圳开展资本招商注重把控投资时机,选择在大型企业陷入流动性危机或经营低谷的关键节点下注介入,进而通过议价实现抄底纾困,
深圳模式体现了政府在企业面临困境时的战略性投资能力。深圳市国资委在大型企业陷入流动性危机或经营低谷时,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抄底”投资,通过议价收购和注资帮助企业摆脱困境,顺势导入产业项目。

分析其策略的内在逻辑:在打造完整产业链、营造产业生态圈的战略目标下,即使个别落地项目暂时出现经营困难,也能够为当地创造税收、就业和GDP。

例如,华为荣耀和苏宁易购的案例便是典型代表。在两家公司面临巨大经营压力时,深圳市国资委斥资2600亿元收购华为荣耀,并投资148亿元入股苏宁易购。这不仅帮助企业恢复了现金流,确保了其正常运营,还稳定了相关产业链和供应链,进而为区域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深圳国资国企产业创新中心↑

2,科技园区与股权投资的结合

“园区+创投”是深圳开展资本招商的独特模式。
在科技园区内通过股权投资推动企业发展。深圳国资委运营的约70个科技园区,为入驻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提供了优惠的租金政策,一方面解决了“用地贵”的问题;另外一方面通过控股一批有潜力的中小微创新型企业,特别是在生物产业、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领域,分享产业发展红利,打造新兴产业集群,提升深圳市的产业竞争力。

3. 市场化投资与资产证券化

深圳在推动国资平台市场化运作方面也走在前列。
通过科技金融为纽带,深圳市逐步实现了国有资产的证券化和市场化运作。截至2022年底,市属企业上市公司37家,资产证券化率超过60%。
例如深投控对一些高潜力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通过这种方式,深圳市不仅有效利用了国有资本,还通过这些企业的发展获取了市场红利。同时,这些投资也助力了深圳市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

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政府的负债压力,还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使得深圳能够更灵活地进行资本调度和投资决策,支持更多的新兴产业和科技企业的发展——时代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那就去布局、去发展。



 苏州模式 

相比“深圳模式”、“合肥模式”,“苏州模式”比较低调,但实力不容小觑:
苏州在纳米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优特钢铁、高端纺织等产业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制造等领域全国领先,是实打实的“最强地级市”。

早期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把眼光放远,用战略性的发展眼光去看建设重点。那重点在哪儿呢?李光耀认为重点有两个:硬件和软件。

硬件建设,在于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一个项目,需要引进多少企业,需要多少投资,需要建设成怎样的规模——战略性地吸引企业和项目,确保资本投入能够带来最大的经济回报;软件建设则是指新加坡的先进管理经验怎样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怎样实施,才能将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中国的“新加坡”。
经过十五年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形成了庞大的规模体系。
这个早期就存在的投行思维,也让苏州模式有了更多的“集群战略”的基因。


所以,“苏州模式”区别于其它城市的打法是——以基金为线,串起产业链,培育出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

基金主要分为四类:战略性基金,这是与国家大基金和央企合作的4只基金,总规模240亿元,支持包括工业母机和技术转化在内的关键项目;产业创新集群基金,专注于苏州四大主导产业;专项产业基金:根据各板块的优势细分领域设立的“一产业一基金”与“一龙头一基金”,确保苏州的主导产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关键节点;合作子基金:与国内外优秀投资机构合作设立的47只子基金,总规模超过200亿元,用于支持科创型项目和早期项目的发展。

例如,苏州设立的纳米技术和光纤通信领域的专项基金,不仅帮助这些产业突破技术瓶颈,还通过资本的引导,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这种产业链的构建方式与投行在并购重组中打造“产业集群”的思维非常相似,通过资本的介入和整合,形成一个具备协同效应的产业生态圈 。

“苏州模式”另一大突出的特点就是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需求,从企业初期成果转化的天使轮投资,到成长期、成熟期扶优扶强的不同轮次投资,建立了一整套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府投资基金组合。


值得一提的是,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短期看经济规模;中期看产业布局;长期看人才结构。

人才结构是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投行思维”也应该包含通过多种途径引入高校、职业院校以及国家级研发机构等,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定居。这些人才资源的集聚将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和高层级研发机构的落地,从而实现人才资源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 点击下方关注TOP创新区研究院(TOP_Lab)

看完想跟我们交流互动?
欢迎扫码加入TOP读者群


二维码只存续到9月1日
如果二维码失效,请后台回复“入群”
扫描最新二维码,期待群里见到您❤️


创新区研究,就在TOP研究院。
TOP Lab (TOP创新区研究院) 隶属于FTA建筑设计事务所,作为一个非盈利的研究平台,其使命是打造创新区领域的智库.
TOP研究院专注于全球创新区的一体化研究,从Talent(个人), Organization(组织), Place(区域)三大维度出发,通过对全球创新区案例、创新区产品大数据整理、以及产业创新及工作方式创新的研究,探索中国创新区的实践路径。

FTA是领先的办公及产业(科技)地产一体化设计专家,拥有1000+个科技园区与办公总部的设计实践经验,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点项目、多个世界500强总部或区域总部等。
FTA提供从研发策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一体化的专业设计服务,服务的客户包括:市北高新、张江高科、天安骏业、上海地产、小米科技、罗氏制药、阿里巴巴、迪士尼、西门子、凤凰卫视、上海港城集团、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知名品牌。
未来是创新的时代,在“为创新设计场景”的使命下,FTA一直践行“与客户一起创新”的价值观。

TOP创新区研究院
创新区研究,就在TOP研究院。TOP研究院专注于全球创新区的一体化研究,从Talent(个人), Organization(组织), Place(区域)三大维度出发,通过“研究/连接/分享”,探索中国创新区的实践路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