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除此之外,吴军博士也是最会写作的理科生之一,著有《浪潮之巅》《全球科技通史》《数学之美》《见识》《富足》等多部畅销书,拿到过“文津图书奖”“中国好书”“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在内的重量级奖项。
作为著作等身的科技大咖和硅谷投资人,吴军说:“我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应该写两本书:一本讲述我的经历,一本讲述我的想法。”从时间和空间的脉络中,这本新书凝炼了吴军博士的关键思考,也是其所有作品的思想来源。
《脉络:小我与大势》吴军博士新作
当下的人类历史,正走进一个激烈动荡的变化周期,如果你也同意我们正身处百年未有变局之中,并且你也希望在其中找准自己的未来定位。相信这本书可以帮你看懂过去,看清当下,看见未来。
来 源 | 中信书院(ID:citicbook)
作 者 | 吴 军
原标题 | 吴军:未来经济发展的唯一解
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为什么人类难以吸取教训?
有人曾经问我,人类从历史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我回答说,人类几乎没有吸取任何教训。换句话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这种现象在各个国家、各个领域普遍存在。
有一本写得非常好的书,就是约翰·戈登的《伟大的博弈》,它讲述了美国金融投资的历史。读完这本书之后大家会发现,整个西方金融史,就是一次次金融危机、一次次股灾和崩盘的历史。虽然人类总试图在吸取教训,并且在制度上做了很多的改进,但是同样的错误还会一次次再犯,不断循环。
如果大家对比一下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1908年的经济危机,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流动性的危机。当然它们的背后都是对于金融体制信心的危机,而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要注入流动性。
唯一不同的是,100 多年前是靠J.P.摩根个人的力量重塑信心,而100年后是靠美联储给大家重塑信心。
为什么人类如此难以吸取教训呢?
原因很多,但是下面三个原因是主要的。
首先,历史的很多规律很难总结,即使总结出一些所谓的规律,在后来条件稍微有所改变后,也变得没有太多的参考意义了。这样得到的所谓的规律其实就是巧合而已。
其次,由于一些天生的弱点,人即使知道什么是对的,也不会去做。
最后,很多人对于历史的结果找错了原因。换句话说,用错误的规律指导自己,自然会南辕北辙。
因此,今天绝大部分做事成功的人,更倾向于用当下得到的信息,而不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来指导行动,毕竟今天不可能完全重复历史。历史和当下虽然有联系,却是两回事。活在当下,远比沉溺于历史重要得多。
今天很多人爱说这样一句话,19世纪是英国的时代,20世纪是美国的时代,21世纪是中国的时代。
我想更准确的表达方式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人做对了事情;从19世纪到20世纪末,美国人做对了事情;从1978年至今,中国人做对了事情。
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做对了事情,它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
那么从工业革命之后,英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各做对了什么事情呢?
答案就是托克维尔和柯立芝所说的:所倡导的事情,也就是让每一个民众靠自身的努力富裕起来,获得财富,然后通过拥有财富获得自由。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人比其他人更富裕,但是社会并不因此剥夺富人的财富,反而将他们树立成样板,让其他人看到自己将来也能成为这样的人。
对于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却不断创造出各种奇迹,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二战后各种创新企业的出现。创新企业批量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硅谷诞生之后。今天占全世界股市财富1/5的企业都诞生于那个长100千米、人口不足千万的峡谷地区。
过去的美国是这样,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是这样。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中国很多人都认可保守主义的思想。在经过了2000多年不停地改朝换代之后,今天的中国人更愿意接受和风细雨般的改良,在经济上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经济地位,而不是一切依赖于社会。
与中国不同的是,21 世纪的美国已经背离了这种做法。如果中国还能坚持下去做对事情,那么几十年下来,从结果上讲,未来的时代就是中国的时代。
今天,很多人呼吁社会公平和自由,这很好,但是如何做到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很多人其实是一头雾水。对于这个问题,100 多年前另一位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阿克顿勋爵就给出了很好的答案:“财产,而非良知,是自由的基础。”
(此处,我们并没有查到阿克顿勋爵(Lord Acton)对应的英文原文。阿克顿勋爵以其对权力与自由的深刻思考而著名,尤其是他那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但是,他相信自由应与道德责任密切相关,而非单纯依赖于物质财产。这句话似乎并不完全符合阿克顿的思想脉络。如果有知道原文出处的,望指正。)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服务业的GDP占比就越高。不仅如此,物质产品的生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实体经济,增长将会极其缓慢。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非物质的虚拟经济支撑,人类的发展将停滞不前。
今天中国的制造能力,特别是在一些小商品方面,大得超过绝大部分人的想象力。比如袜子、扑克牌、电子表的芯片,浙江或者广东的一个家庭工厂,就能生产全世界每年用量的一半。
接下来问题就来了,很少的劳动力就能制造出全世界所需的物质商品,其他的劳动力怎么办?
答案只有一个,为他人提供服务。
全世界所有的富裕发达国家,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都特别高。
比如,美国服务业占比高达约80%。有人可能会觉得美国的制造业空心化,制造业衰落了,其实,美国单纯制造业的GDP为2.6万亿美元,并不算低,如果加上建筑业,大约有4万亿美元,接近德国的GDP。相比制造业,美国的服务业则非常发达,每年贡献的GDP高达18万亿美元,超过中国的GDP。相比之下,中国服务业的比例接近54%,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当今的中国,已经发展到了中等收入的水平,要想不像拉美国家那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展各种服务业,即各种看似“虚”的产业。
那么非实体经济包括什么呢?它们能有多大的规模呢?
我们不妨看一下2023年美国GDP的构成:
最大的产业是专业服务,包括法律、会计、咨询等各种服务(不包括金融),它们创造了3.5万亿美元的GDP,占 GDP总量的13%;
接下来分别是房地产租售和工业制造,各创造了3.3万亿美元和2.9万亿美元的GDP,占 GDP 总量的12%和11%;
随后是教育和医疗服务,产值是2.3万亿美元,GDP占比为 9%;
金融服务和 IT(信息技术)服务被单独统计,分别贡献了2万亿美元和1.5万亿美元的GDP;
零售加批发,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商业,一共提供了3.2万亿美元的GDP;
最后两个超过万亿美元的产业是文化娱乐业和建筑业,产值分别是1.2万亿美元和1.1万亿美元。也就是说,文化娱乐市场比建筑业还大。
这些数字可能大家记不住,没有关系,我们只要记住一个简单的结论就好。
如果中国的各个服务行业GDP的占比能够达到美国的比例,中国目前的GDP大约会翻一番,总的GDP就会超过美国;但是,如果服务业的GDP没有增加(甚至反而减少),即便是制造业的产值翻一番,GDP依然无法超过美国。
近十年来,最重要并且将影响未来的发明有三个:
区块链,人工智能以及虚拟现实。
在讲述它们为什么重要、会对未来产生什么结果之前,我们先要讲清楚如何衡量一项技术发明的重要性。
不同的科技成果和发明就其重要性而言,是有数量级差异的。
有些是千年级的,也就是一千年才会出现几个,比如轮子和帆船,造纸术和印刷术;
有些是百年级的,比如蒸汽机、飞机、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
有些则是十年级的,比如固定电话、搜索引擎、手机;
绝大部分是一年级的,比如 CD和 DVD、混合动力汽车、移动支付等。
在评估完技术发明的重要性之后,我们不难看出区块链和AI是两项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十年级发明。相比之下,虽然VR(虚拟现实)现在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成形的产品,但是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这三项技术将为我们共同构建出一个极其丰富和逼真的虚拟世界,以至我们将来可能会难以分辨现实与虚拟的界线。
讲到虚拟世界,很多人会想到2021年爆火的“元宇宙”概念,在迅速冷却之后又被苹果第一款VR眼镜 Apple Vision Pro燃起希望。和传统的VR眼镜不同,Apple Vision Pro是一台强大的、不需要依赖其他计算设备、可以独立工作的高性能计算机,而且结合了可穿戴式装备,可以接收人体给它输入反馈信息。
公平地讲,这是苹果公司自智能手机之后推出的最亮眼的产品。
我在“硅谷来信”中讲,绝大多数在商业上非常成功的产品,都是“第三眼美女”。
“第一眼美女”是那些技术很好,但是还没做到位的产品,通常只有那些对技术特别喜爱的人会去使用它;
“第二眼美女”是像苹果手机这样的产品,它的功能已经非常齐备了,只是价格太高;
“第三眼美女”就是非常亲民的产品,大众都能用得起,因此能形成气候。
苹果的产品通常都是“第二眼美女”,Apple Vision Pro也不例外,毕竟最低配置也要3500美元,不是大众能够承受的。但是,如果苹果公司能证明它的想法可行,会有其他企业以低得多的价格将同类产品普及。
如果从十几年前VR受关注算起,元宇宙技术这些年几经起伏,发展并不算迅猛,但是由于人类需要一个虚拟世界实现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想法,或者减少现实世界中很多活动的成本,未来这必然是技术和社会生活发展的趋势。
在10年内,虚拟办公、虚拟课堂、元宇宙音乐会、元宇宙电影、通过虚拟现实观看球赛的设想都会实现。接下来,元宇宙的社区会慢慢建立和完善起来,人们每天会花很多时间在虚拟世界里生活,就如同今天人们总是捧着手机一样。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科技精英的收入大约是每20年增加10倍,而普通民众的收入则是20年增加一倍。可以讲,科技精英一个人创造了几百个普通人才能创造的财富,同时也贡献了上百倍的税收。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无疑是一种由技术引起的不平等。
今天,最热门的科技领域当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和它们相关的企业,包括谷歌、脸书、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和字节跳动,都在重塑全球的经济结构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们让很多人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专业,转而为它们从事最低端的、只需要具备识字能力的工作。
比如今天的人工智能其实是一个需要大量人工才能获得智能的产品,设计人工智能算法的人属于前面讲到的科技精英,数量很少;背后则是数百万标注数据、审核内容的白领工人,这些人有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但很多是原来媒体行业的专业人士,包括编辑、记者甚至主编。
在中国的一些二线城市,几乎所有传统媒体的从业者,要么没有了工作,要么在为那些“高智能”的产品做最简单的甄别、标注和编辑工作。
在美国,一个数据标注者每小时能挣20美元,低于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但是高于低端服务业工人的工资;在肯尼亚,同样的工作只需要支付2美元;在中国,成本介于美国和肯尼亚之间。
今天,绝大部分人以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只是影响了少数从业者的生活和将会被取代的行业,其实相关的服务,甚至仅仅是AI(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就已经把上百万人绑到了同一艘船上,只不过这些被迫上船的人更能感受到严重的不平等。
有些人会问,自己也是IT行业的从业者,或者打算让孩子学习相关专业,将来是否也会因此获利?
答案是否定的。
我前面谈到的科技产业的精英,不是指普通从业者。我们不妨看一个具体数字。
今天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的总市值高达23万亿美元,其中1/4的企业是由红杉资本投资的。考虑到它投资了苹果、谷歌和亚马逊等公司,它所投资的企业市值肯定不止纳斯达克总市值的1/4,就算是1/4,也达到了约6万亿美元。而真正能从红杉资本投资中受益的,恐怕连1万人都不到。
我在《智能时代》一书中讲,未来科技受益的人数恐怕只有总人口的2%。当时很多人觉得我是危言耸听,这些年下来,很多人已经接受了我的这个观点。事实上,2%估计也是一个已经放大了的数字。
目前英伟达的市值已3.4万亿美元
超过了德国和英国的整个股市市值
从20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大数据的价值越来越凸显出来。对今天很多互联网企业来说,真正值钱的是它们所拥有的数据,而不是它们自己的那点儿产业。
比如蚂蚁集团,因为拥有几乎所有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据,所以它可以非常容易地把中小银行的钱贷给每一个互联网用户,这种能力任何银行都做不到,这让它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在未来每个人的数据将是一大笔资产,甚至对很多人来讲会是他最大的一笔资产。当然我知道现在要让大家接受自己的数据比钱更值钱,并非容易的事情,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从10年前开始,如果我们把大数据对全世界产业的贡献扣除,经济也是停滞不前的。2023年年初,全球市值最高的6家公司,除了沙特阿拉伯的国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剩下的5家,即苹果、微软、Alphabet(字母表公司,谷歌母公司)、亚马逊和Meta(脸书母公司),都是大数据公司,而它们营收的提升都是使用大数据的结果。
换句话说,数据能够创造价值,那么它们自身就有价值。
如果我们说在股市上一家企业每赢利1美元,它的市值就有20美元,那么帮助创造1美元的数据也应该值20美元。上述5家大企业,一多半的利润和数据的使用有关,而它们的总市值超过了10万亿美元,因此讲它们拥有的数据值5万亿美元并不过分。
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是轻实体、重虚拟的,今天体会这一点,就如同在工业革命后要体会轻农业、重工商,在信息革命后体会轻机械工业、重电子工业。对于个人,虽然实物的资产很重要,但是绝不要忽视了保护自己的数字资产。
在现实的商业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是资本;在未来的元宇宙中,重要的资源除了资本,还多了数据。如何将现在零散的、管理混乱的数据变成可以投资的资产和可赢利的资本,是未来一定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商机所在。
▼ 点击下方关注TOP创新区研究院(TOP_Lab)
看完想跟我们交流互动? 欢迎扫码加入TOP读者群 ↓ 二维码只存续到10月20日
如果二维码失效,请后台回复“入群”, 扫描最新二维码,期待群里见到您❤️
创新区研究,就在TOP研究院。 TOP Lab (TOP创新区研究院) 隶属于FTA建筑设计事务所,作为一个非盈利的研究平台,其使命是打造创新区领域的智库. TOP研究院专注于全球创新区的一体化研究,从Talent(个人), Organization(组织), Place(区域)三大维度出发,通过对全球创新区案例、创新区产品大数据整理、以及产业创新及工作方式创新的研究,探索中国创新区的实践路径。
FTA是领先的办公及产业(科技)地产一体化设计专家,拥有1000+个科技园区与办公总部的设计实践经验,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点项目、多个世界500强总部或区域总部等。 FTA提供从研发策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一体化的专业设计服务,服务的客户包括:市北高新、张江高科、天安骏业、上海地产、小米科技、罗氏制药、阿里巴巴、迪士尼、西门子、凤凰卫视、上海港城集团、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知名品牌。 未来是创新的时代,在“为创新设计场景”的使命下,FTA一直践行“与客户一起创新”的价值观。
二维码只存续到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