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楼高空置率?是忽视了这几点……

楼市   2024-08-29 08:19   美国  

 

在土地资源供应日趋的紧张的大背景下,“工业上楼”已在各地“开花”。其中,深圳的产业用地紧张程度尤其明显,工业上楼模式迅速发展。苏州、杭州、青岛等地也积极借鉴这一模式以推动产业集聚与发展。


然而在具体实施和招商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境,例如企业对上楼后的运输成本和建筑承载力的一些顾虑,高楼层的空置率较高等情况。


作为在产业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FTA也积极探索着工业上楼领域的设计标准及创新方向


我们理解工业上楼趋势的必要性,并在思考和实践中直面三大挑战,力图找到解决方案





挑战1

概念上楼易

产能难上楼


 
土地效能、园区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协同需求将工业上楼概念推至新高。然而多产业发展的新时代,工业上楼真正发挥优势更需要相应的设计体系——
首先是产业类型的适配,轻型生产、环保型、低能耗、低振动的高端制造业更有可能在高层空间中存在发挥创新潜力,如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并非所有的产业都能上楼,实际中要充分衡量代价,避免园区产品与实际需求脱节。

产能跟得上,工业上楼才有意义

生物医药是FTA的重点细分产品线之一,近期设计完成了深圳首批容积率6.0“工业上楼”试点项目——坪山区坑梓优质产业空间试点项目(下称“坪山项目”)。FTA打造的符合“深圳标准”的新时代高标准厂房,将为深圳“工业上楼”发展蓝图提供新助力。



围绕“20+8”产业集群工艺流程、技术创新需求,从层高荷载、垂直交通系统、平面划分、核心筒配置、卸货平台到品质空间,一体化服务的“标准化研发+定制化设计”,真正实现为企业量身定制


△ 营造5D 空中产业社区
@深圳首批生物医药6.0工业上楼项目



/ 灵活打造:“金字塔型”多选择层高荷载配置 /


我们通过典型市场案例分析、项目周边产业园区走访调研等方式,坪山项目将“满足产业功能层高与荷载、提高空间舒适度与产业形象需求设置”为产业建筑首层的主要目标,因而层高与荷载的设置标准较高,产业价值相对较大。针对2-10层、11层及以上与顶层,分别设置从高到低的适配性层高及荷载。


△ 不同楼层的需求不同,各楼层的层高荷载配置满足不同属性

企业的生产研发需求



/ 效率的立体空间:垂直与水平 /


电梯运行效率是百米“摩天工厂”效率的重中之重。为实现电梯运力最大化,客梯通过高低分区、模拟流量设置;货梯针对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企业的使用需求,采取3t+2t的组合方式。

 

在建筑的不同高度,设计向不同面积段给出了可分可合的平面建议:

底层通过大平层设计,为大型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上层通过可自由组合相邻单元的小户型设计,满足中小型企业未来生产的可扩展性需求

 

再是对园区生产和使用至关重要的流线合理布局

为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物料和人员的移动距离,坪山项目设计了独门独户的客货体系,合并货梯与吊装口,提供外凸型卸货平台;客梯直接入户,减少公摊面积。货运界面位于场地东西两侧,可实现基地内机动车客货分流。通过垂直式机械升降平台、货梯厅与吊装口结合设置、预留临时货运堆放点等措施,保证货车从入园到原材料卸货至生产空间,从成品存储到运输至园区外的各个货运环节高效便捷


△ 独门独户的客货体系



挑战2
用户体验难上楼


工业时代转变到智本时代,仅靠土地集约、资源堆叠和人力时间增加产值远远不够


智本时代,“人”才是效率和创新的核心载体。

工业上楼的项目中有高容积率的挑战,单位面积土地上的高密度产生的生产要素叠加,长时间远离地面与自然环境,更容易造成精神压力


/ 从“上楼”到交流 /


回到产业的根本,强调创意与想法的“人”,我们不止是做到“生产空间”,更要做到“品质空间”。

环境会影响人的思维与行为当一个环境有品质感和体验感的时候,在里面工作与生活的人会感觉到自己“备受尊重”,从而激励其为事业理想及美好生活而奋斗。


 △ FTA为社群经济代表公司小米设计的空间交融开放,背后是对人才的尊重


坪山项目在容积率为6.0的高密度情况下打造宜人的舒适空间,以品质设计形成尊重人才的环境。


我们在11层以上为每层企业打造空中露台,不同楼层的露台相互错动,形成“之”字形5D产业生态阶梯,为人们观赏城市景观提供了良好的视野;同时打破平直无趣的建筑立面,在空中营造360°环绕生态景观。


△5D空中阶梯,坪山工业上楼项目(容积率6.0)


根据生产、生活的不同功能进行,我们采取差异化设计

建筑底部两层采用玻璃幕墙和暖色金属材质,在近人尺度上提供温暖色调


 △ 底层挑檐为使用者提供色调温暖的遮阳避雨空间


同样地,在FTA另一个工业上楼苏州新扬产业园的项目案例中,我们创造出了生态友好的花园办公环境。人才可以在此享受到绿色、自然、宁静的工作环境。通过“园中园”的设计、模糊的景观边界让自然、生态的体验感在整个园区蔓延开来。


色彩是最能唤起情绪的设计要素


打造鼓励创新交流、先锋前卫、大胆尝试的氛围,让企业和工作者在其中培养属于自己的创新文化,通过将交通空间转化为户外交流空间,增加了高楼层的户外体验感,可以便利地与自然有亲密接触。




△ 生态花园的办公环境,活力配色激发企业创新



挑战3
生活难上楼


一代代的年轻人投入职场,持续为产业注入活力。他们有喜欢热闹、鲜活的特征,在物资、信息多样的时代,他们喜欢便利、想象丰富。在价值观和工作方式上,他们更加注重灵活性、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个人发展等。


今年一项关于中国95后人才的相关研究表明,他们更多分布在IT通信、建筑业、加工制造领域,成长于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生活富足,更倾向工作发展和享受生活的平衡,选择就业城市不仅关注薪资,还关注创新环境和文娱产业发展的情况



/相关阅读/



△年轻人才最喜欢哪座城?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出炉!


因此,单纯的工作机会,无法吸引新一代年轻人。我们需要将必要的生活与配套设施一起上楼,从“垂直产区”走向“垂直社区”,在智本时代发挥好空间经济,营造社区感,使工作和生活得以交织,在科技效率中建设人文生态



△年轻人关注的第三空间,构筑活力社区


交流空间,要健康生态。

坪山项目中有“空中挑空绿庭”的尝试,将室内外边界向室内后退,形成空中花园,此部分建筑外立面采用镂空设计,充分引阳光、新鲜空气入室。室内的办公者“足不出户”,亦能享受到户外空间的自然呼吸,屋顶“第三空间”的设计可以提供必要的咖啡、休憩和小型会所等配套场所。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在后疫情时代增强,空中花园、露天空间、花园式办公的设计将会更具有健康上的吸引力




△ FTA以生态绿意、艺术韵律打造有利于激发灵感的第三空间,
丰富的园区景观也为未来入驻企业提供溢价空间


交流空间,要开放兼容。空间无处不在,交流随时发生。80%的创新在非正式场合发生为进一步营造激发交流的场景,FTA细节关注每个空间

“枢纽”的概念设计大堂,“舒心”的体验设计电梯,“灵活”的需求设计楼层。


△FTA更新宝钢大厦写字楼,打造吸引年轻人的垂直社区




愿景

从“工业上楼”

到“产业上楼”



从使用者的个人需求出发,是满足生产型园区宜居、宜产的使用需求,是进一步形成生产、研发的高度聚集的关键。是产业,也是城市。是工作,也是生活。在产业领域不断变化的洪流中,每个产品有着与自身特性相对应的发展图景。人、产品和时代三者构成了一个互动的系统,成就着每一个园区的未来。打造“楼上楼下创业综合体”,可以归纳为 “三生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FTA认为,产业上楼才是更吻合这一产品的描述。

 

——产业上楼未来是什么?设计是火种,我们不妨大胆畅想。不断落地的实践,是时代给出的答案。



相关阅读


/ 深圳首批生物医药6.0工业上楼项目,5D 空中产业社区!/



/ 跳动的色彩×微笑的曲线:新扬产业园 /





/ 存量时代,工业上楼新标杆: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六期 /



/ 老办公大楼改如何改造才能吸引年轻人:上海宝钢大厦 /





▼ 点击下方关注TOP创新区研究院(TOP_Lab)

看完想跟我们交流互动?
欢迎扫码加入TOP读者群




二维码只存续到9月1日
如果二维码失效,请后台回复“入群”
扫描最新二维码,期待群里见到您❤️




创新区研究,就在TOP研究院。
TOP Lab (TOP创新区研究院) 隶属于FTA建筑设计事务所,作为一个非盈利的研究平台,其使命是打造创新区领域的智库.
TOP研究院专注于全球创新区的一体化研究,从Talent(个人), Organization(组织), Place(区域)三大维度出发,通过对全球创新区案例、创新区产品大数据整理、以及产业创新及工作方式创新的研究,探索中国创新区的实践路径。

FTA是领先的办公及产业(科技)地产一体化设计专家,拥有1000+个科技园区与办公总部的设计实践经验,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点项目、多个世界500强总部或区域总部等。
FTA提供从研发策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一体化的专业设计服务,服务的客户包括:市北高新、张江高科、天安骏业、上海地产、小米科技、罗氏制药、阿里巴巴、迪士尼、西门子、凤凰卫视、上海港城集团、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知名品牌。
未来是创新的时代,在“为创新设计场景”的使命下,FTA一直践行“与客户一起创新”的价值观。



TOP创新区研究院
创新区研究,就在TOP研究院。TOP研究院专注于全球创新区的一体化研究,从Talent(个人), Organization(组织), Place(区域)三大维度出发,通过“研究/连接/分享”,探索中国创新区的实践路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