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 | 治疗RRD的新纪元:In-office SCVEXY技术

健康   2024-10-04 09:01   福建  

编者按

1986年,Poole和Surdasky首次提出SCVEXY技术在RRD修复领域的应用,他们通过在视网膜裂孔前方建立巩膜切口,使用特制的30号针头将透明质酸注入SCS以确保注射过程的安全性和精确性。1989年,Kreissig等人引入了Lincoff眼周球囊的概念,为临时性巩膜扣带提供了新思路;SCVEXY技术尽管存在脉络膜出血、感染等风险,但仍以其较低的侵入性成为SCS粘弹性物质注射方法的有力补充。2013年,El Rayes和Elborgy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改良技术,通过SCS中的囊袋推进光引导导管,精确定位裂孔区域,尤其对急性RRD患者下方裂空显示出显著疗效;该技术同样适用于上方裂孔,同时还避免了填充剂的使用和对患者体位的特定要求。SCVEXY技术与PPV或气性视网膜固定术的联合应用,进一步增强了RRD修复的效果。本期文章将深入探讨In-office SCVEXY技术的发展历程、手术过程、以及它在治疗RRD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提升了RRD治疗的精细度和有效性,也将降低手术并发症的风险,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名词速览

脉络膜上腔固定术(SCVEXY/In-office SCVEXY)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

扫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SS-OCT)

外界膜(ELM)

椭圆体带/IS或OS层(EZ)

眼底自发荧光成像( FAF)

激光视网膜固定术(PRP)

巩膜扣带术(SB)

玻璃体切割术(PPV)

脉络膜上腔(SCS)

气性视网膜固定术

眼压/眼内压(IOP)


研究简介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作为一种严重的眼科紧急情况,需及时进行诊疗避免不可逆的视力损伤,本期研究介绍了一种改良版的手术,即:脉络膜上腔固定术(In-office SCVEXY)。In-office SCVEXY是一种新型微创技术,用于RRD修复,该技术的特点是:无需进行切口、无需使用填充剂、无需患者进行特定的体位配合,便可为患者提供更舒适和更便捷的治疗选择。同时,In-office SCVEXY虽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有望成为RRD新的治疗手段,但该技术仍需通过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长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目的

该研究旨在介绍一种新型微创技术——In-office SCVEXY,用于RRD的修复,并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研究方法

1

就诊患者病例收集

患者,男性,50岁,既往有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史,近期因视力下降且最佳矫正视力已降至20/50 OD遂至多伦多圣迈克尔医院就诊。


2

患者的初步检查

经巩膜压陷检查,发现患者右眼在黄斑区颞下方6点到10点钟方向存在RRD(图1A),无明确病因。


3

治疗方案讨论

根据Lincoff和Gieser原则,考虑到裂孔可能位于颞侧或上颞侧,医生与患者讨论了治疗方案,并获得了患者的书面知情同意。


4

进行局部麻醉

使用带有保护装置的30号针头露出1mm针尖,在患者结膜颞上象限注射1%的透明质酸钠,确保结膜下麻醉。


5

注射粘弹性物质

通过间接检眼镜(见原文eFigure 1 in Supplement 1)确认注射部位定位于疑似裂孔的位置,在该位置缓慢注射0.4 ml的粘弹性物质(见原文Video 1)形成脉络膜上的圆顶状隆起。


6

观察

在注射过程中,患者在初步形成脉络膜隆起时出现了压迫感,注射助手也在注射时感受到了阻力,但随着隆起的消散压迫感有所减轻。


7

眼压管理

由于视网膜中央动脉灌注良好,因此无需再进行前房穿刺来降低眼压。


8

手术操作参考

虽未曾提供该研究病例研究对象进行In-office SCVEXY的全程手术视频,但作者提到在进行PPV-SCVEXY联合手术的另外两名患者中有类似的操作步骤,用于额外支持颞下方的视网膜裂孔(图2,以及见原文Video 2 and Video 3)。


9

遵循指南

整个治疗过程遵循了Kempen提供的病例系列报告指南。


研究结果

通过In-office SCVEXY技术在脉络膜上形成的压痕,术后脉络膜颞上方形成了圆顶状隆起。术后第一天,黄斑区完全附着(图1B),且受限区域的活动在术后第二天迅速恢复正常。扫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SS-OCT)检查提示黄斑的外界膜(ELM)迅速复位,椭圆体带的细胞完整性也快速恢复(见原文eFigure 2 in Supplement 1);眼底自发荧光成像(FAF)检查提示无明显的视网膜移位(见原文eFigure 3 in Supplement 1);脉络膜隆起位置的扫频OCT检查提示在巩膜和脉络膜之间存在低反射间隙,表明粘弹性材料成功填充于SCS(见原文 eFigure 4 in Supplement 1)。


术后第一天

对疑似视网膜裂孔区域实施了激光视网膜固定术(PRP)(图1B,图1C),在下方周边观察到少量残留的视网膜下液(见原文eFigure 5 in Supplement 1),且无明显的开放性裂孔区域有缓慢改善;脉络膜隆起在术后第一周内体积逐渐减小(图3),并在2周后完全消失,SCS中的粘弹性物质范围通过在颞侧中周部执行的12×12mm体积的立方体扫描得到了有效评估(见原文Video 4)。


术后第五天

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达到了20/25,并在随访期间的第1个月内保持稳定。


讨论

SCVEXY是通过创建一个临时的脉络膜扣带将粘弹性物质输送到SCS中所进行的RRD修复的技术。In-office SCVEXY作为一种微创技术,旨在实现最小侵入性;若手术成功,SCVEXY无需视网膜下液引流或眼内气体填充便能最大化视网膜解剖学的完整性和术后功能的恢复度。但该结论仅是源自一份单病例报告,且随访期限较短,很大程度限制了手术疗效、潜在风险、失败率以及最适病例选择等完整的系统评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手术流程以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In-office SCVEXY技术的优点:

粘弹性物质可完全自然吸收、小口径针头注射减少了侵入性以及相关注射物质在免疫学上的惰性;同时,还能避免发生与传统SB手术相关的一些并发症。


In-office SCVEXY技术的局限:

(1)无法确定大量粘弹性物质注射有导致IOP升高的潜在可能

(2)难以控制粘弹性物质膨胀的确切方向

(3)难以通过脉络膜隆起消散时间的变化判断长效粘弹性物质可能更优越

(4)手术如果失败,则不确定SCVEXY是否会干扰后续的手术流程

(5)该研究对气性视网膜固定术和SB与SCVEXY技术联合应用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以上组合通常不会引起问题。尽管如此,在进行PPV时脉络膜隆起有可能对穿刺套管的精确放置造成一定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可能需要通过巩膜切口来释放积聚的粘弹性物质,从而确保手术过程的顺畅和安全。


结论

In-office SCVEXY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方法,为视网膜脱离(RRD)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选择。与传统SB和PPV技术相比,In-office SCVEXY无需进行视网膜下液引流或眼内气体填充,即可实现视网膜解剖学的完整性和术后功能的恢复,显示出其在RRD修复中的可行性。然而,目前这一结论仅基于单病例报告,且随访时间较短,限制了对手术疗效、潜在风险、失败率以及最适病例选择等方面的全面评估。尽管如此,随着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对PPV术后结构性异常风险的重新认识,In-office SCVEXY作为一种避免使用玻璃体腔内填充物、减少患者体位调整需求的手术方法,与SB的治疗原理相似,有望在进一步优化手术流程后,为RRD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文献来源

In-Office Suprachoroidal Viscopexy for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Repair | Ophthalmology | JAMA Ophthalmology | JAMA Network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医信眼科
医学继续教育平台《医信眼科》频道,坚持精品教育,关注眼科临床热点难点,通过在线病例讨论、专家互动、线下会议直播等形式,打造国内受欢迎的互动性网络继教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