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周惠忆说:李锐“夜闯美庐”与庐山会议
旅行
2024-11-04 13:01
上海
阿拉老底子
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人物介绍】周惠,1918年生于江苏省灌南县,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延安参加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1年初,调北方局工作。
1952年起,先后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常委、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处书记和省委常务副书记等。
1959年,在著名的“庐山会议”上被卷入了“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的漩涡。
1977年复出任交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78年,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第一书记。1987年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复出以后,周惠有两件事比较知名:
一是他在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委第一书记时,一就职就立即要求包产到户,当时有干部提出,是不是等这一季青苗成熟了以后再分?
周惠则大手一挥,果断地说:“分!半路出家也能成佛!”
此话被在场的《人民日报》记者做了一篇文章的标题,成为当年推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句名言。
现在谈及当年的农村改革,人们只知道有万里,不知道有周惠,对他其实是很不公平的。
二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周惠曾对采访他的作家权延赤说,其实庐山会议上被揪出的“反党集团”,不应该叫“彭、黄、张、周”,而应该叫“彭、黄、张、周、周”,因为他在庐山会议上受到的打击是很重的,后来治党史的人,往往都低估了他在庐山会议反对左倾错误的作用。
1990年代中,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曾经启动过一项党史资料抢救工程,即派出工作人员采访那些经历过党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当事人,以只征集、存档,决不在事件涉及的当事人生前公开为条件,换取当事人如实叙述自己的经历。
“周惠与庐山会议”也是“党史资料抢救工程”的对象之一,其中有一段谈话,涉及到庐山会议上另一个重要人物李锐。
周惠夫妇
问:
庐山会议以反左的初衷始,以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揪出里通外国的“反党集团”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周惠:
主要还是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在起作用吧……,(老人家)脑子里左的一套东西越来越多,猜忌心也太重了一点,另外,彭老总和主席在历史上也有过结,还有一些偶然因素。
问:
偶然因素?您指的是……
周惠:
庐山会议开成这个样子,李锐要负很大的责任。
问:
为什么?李锐不也是庐山会议的受害者吗?再说他职务也不高,当时连中央委员也不是。
周惠:
他是受害者,当时职务也不高,但影响却很大,很多中央委员也不见得有他那么大的影响力。
因为在此之前的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他很受毛主席的器重,主席选他当“通讯秘书”,也就是说,他可以直接给主席写信反映情况。这在封建时代,相当于“密折专奏”,可以“通天”了。所以在庐山上,李锐很活跃,也捅了不少娄子。
晚年李锐
问:
都捅了哪些娄子呢?
周惠:
彭总给主席的信,被主席加了一个标题“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印发大会后,会上议论纷纷,意见不能统一。
7月23日上午,主席做了长篇讲话,表面上对争论的两派各打五十大板,但实际上要反右倾,这对我们这些主张纠“左”的同志来说,相当于一记当头棒喝。
当天晚上,千不该,万不该,我、小舟(即周小舟,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李锐三个人,非要跑到黄老(即黄克诚,时任总参谋长)那里去发牢骚,后来彭总也来了,我们当时很激动,挨了批评,思想转不过弯来嘛。我们讲了一些话,现在看起来没有什么,但在当时却非常犯忌,包括主席的作为“很像斯大林晚年”、“一手遮天”、“翻云覆雨”等等。
事情最巧的是,我们发完牢骚,从黄老那里出来,刚好碰见罗瑞卿同志。罗当时担任公安部长,一向自称毛主席的“大警卫员”,负责党内安全工作,深夜见到我们几个刚刚挨批的人从彭总、黄老那里出来,自然产生警觉。
后来这件事就被捅到会议上,大家都在追问我们那天晚上说了些什么?
罗瑞卿
问:
如实说出来,也没有什么,还不许人发牢骚?
周惠:
李锐就在这个问题上,自作聪明,捅了第一个大娄子。
几天以后,李锐仗着主席曾经对他的信任,给主席写了一封信,说明23日晚上的情况。
写信是可以的,但关键是他在这封信里撒了谎,他隐瞒了那天晚上我们说的哪些最敏感的话,同时却发下了“请主席相信我是以我的政治生命来说清楚这件事。如不属实,愿受党纪制裁”这样的重誓。这就埋下了一颗大炸弹。
后来黄老在小组会上讲出了“斯大林晚年”的问题,这颗炸弹就爆炸了,因为主席已经把李锐的信作为会议文件印发了。
毛泽东在庐山漫步
李锐的撒谎信产生了这样几个后果:
首先李锐的政治品质立刻就成了问题。这种行为,按照旧道德叫“欺君之罪,天地不容”,是要灭门的。按照新道德,则属于欺骗党、欺骗人民、欺骗领袖,也是无法立足的。
再一个就是就大家立即产生新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要撒谎?是不是心里有鬼?还隐瞒了什么?究竟在搞什么阴谋?由于已经撒了谎,信任被破坏了,这个问题就等于再也说不清楚了。
我当时就意识到:糟了,反党集团的帽子,可能跑不掉了。因为李锐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使我们几个人看起来很像是在搞什么阴谋,但我们并没有阴谋。
彭总、黄老、小舟的命运,也可以说是受了李锐的连累。
彭德怀
问:
李锐也应该算是好意吧,这样的后果他可能也没有料到。他还捅了什么娄子?
周惠:
再一个就是8月11日,李锐的立场突然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从极力为自己辩解,到全盘认账。
我记得他发言的题目是“我的反党、反中央、反毛主席活动的扼要交代”,承认“攻击去年的大跃进和总路线”,承认“大肆攻击主席和中央的领导”,承认写信是为了蓄意“欺骗主席”,承认自己同黄老、周小舟、周惠有湖南宗派关系,承认自己是“军事惧乐部的一员”。
李锐以“同案犯”的身份所做这个发言,让我和小舟陷入极大的被动,因为李锐都交代了,我们再不承认,就显得是在负隅顽抗了,大家也不答应。
我还好一点,小舟听了李锐的发言后气的脸色发白,回到房间后大骂李锐是婊子养的,还声泪俱下地向我“托孤”,小舟是个有修养的人,不是气急了,也不会骂粗话。
问:
李锐的这段叙述,我在他的书里也看到过,他说这样做是为了保护田家英。
周惠:
田家英不需要他保护。主席和田家英情同父子,事发以后家英跪在主席面前大哭,说自己年轻不懂事,上了别人的当,主席当时就原谅他了。
田家英
问:
那李锐为什么会发生一个急剧的转变呢?
周惠:
他想反戈一击,立一功吧!
实际上,李锐在检讨的前一天,也许前两天,他曾经夜闯美庐(毛主席在庐山驻地,原为蒋介石、宋美龄别墅),跪在主席床前,检举揭发“军事俱乐部”问题:
一个是说彭老总和张闻天确实曾经串联,彭总写给毛主席的信,事先给张闻天看过,最有刺激性的那句话“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就是出自张闻天的手笔,而张闻天在7月21日的发言,事先也给彭总看过。当时张闻天有些犹豫,不想发言了,彭总还鼓励他:“真理在我们手里,怕什么?”
(1965年,毛泽东接见彭德怀的时候说“也许真理在你那一边”这句话的出处就在这里)
;
再一个就是说确实存在“军事俱乐部”,7月23号晚上他们也不是单纯的去发牢骚,而是去订立攻守同盟,彭总也不是在他们快离开的时候才进去,而是早就进去的。彭总说受了主席的批评心情很沉重,看来这封信确实干扰了主席,大家今后说话要谨慎,有些话就不要在再跟别人说了。
李锐究竟还跟主席说了些什么,也许只有他们两个人才知道,说不定就成了千古之谜了。
美庐
问:
周老,恕我直言,您当时也处于受审查的地位,李锐“夜闯美庐”这样的绝密事件,您怎么可能知道呢?
周惠:
我当时哪里知道啊!只是对李锐的急转弯感到不理解。这是1962年七千人大会之后,有一段时间气氛比较宽容,小舟告诉我的。
问:
周小舟和您的处境相似,受到的处分甚至更严厉,他也不应该知道这些啊?
周惠:
你忽略了一点,周小舟是真正的主席秘书出身,在主席身边工作过,不是李锐那样的“通讯秘书”,他和主席身边的人关系很好,和田家英的关系尤其好。这件事是田家英出差去广州(周小舟已调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顺便看望小舟的时候告诉他的。
田家英是一个好人,也非常有才华,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把主席身边的事跟外人讲,这是做秘书的大忌。主席后来跟他分手,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李锐的这种作为,小舟至死也没有原谅李锐,他说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李锐居然是一个赵高、周佛海(中共一大代表,后脱党投靠蒋介石,深受蒋的信任,但以后又追随汪精卫做了汉奸,待到日本败相已现,他又和军统暗中联系,是现代史上著名的反复无常的人物)式的人物,我至今好能回忆起他谈及此事时痛心疾首的样子。
周小舟
问:
那您看应该如何概括李锐在庐山回忆上的作用呢?
周惠:
彭总头上有三顶帽子“右倾机会主义”、“里通外国”、“军事俱乐部”。
第一顶帽子,主要是他的那封信和张闻天的发言引起的;
第二顶帽子,主要是随同彭总出访苏联、东欧的军事代表团中的一位上将的揭发,再加上几位元帅的揭发招来的;
第三顶帽子,看来很大程度就要归功于李锐,没有他的揭发,这顶帽子也戴不上。
当然,这些事也不能全怪李锐,当时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嘛,彭总、黄老、张闻天同志都认了错,都做了检讨,他们都顶不住压力,何况李锐?
张闻天
问:
李锐既然检举有功,那为什么有遭到那么严厉的处罚呢?
周惠:
主席确曾想放他一马,但他的撒谎和反复害了他。
李锐曾对我说过一句话“杀降不武”,我当时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几年后听了小舟告诉我的情况,才知道他指的是既然自己有“夜闯美庐”的检举之功,就不应该再受到如此严厉的处分(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党籍)。
整个庐山会议,政治上受打击最大的,应该算是彭总、张闻天,心理上落差最大的,应该要算李锐了。
问:
为什么呢?
周惠:
李锐当年刚42岁,很有才华,又受主席赏识,上庐山时简直意气风发,他也自认有总理之才,自我期许要在五十岁之前当上总理,没想到却栽了这样一个大跟头,整个人一生都发生了变化,心理落差还能不大?
来源:夜读名人往事
我知道你
在看
哟~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NTQyMTI5Nw==&mid=2247945625&idx=1&sn=483626d179f6fb71da29ea69b62a6008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
60组罕见珍贵照片!
学说上海话(作者:耿勇)
三个女人一台戏(作者:胡伟祖)
赵丹遗言及最后的谈话(作者:陈清泉)
岁月光阴 | “包家房子“”何处寻——新华路568弄14号(作者:王志英)
洋泾浜史话④:三洋泾桥(作者:樗栎qxl)
李叔同油画《半裸女像》的前世今生
上海老电影:《飞来的女婿》1982年摄制,中叔皇执导,陈鸿梅、朱顺良、陈述、毛永明、高淬主演
舌尖上海 | 人在魔都嘴在四方,地方菜推荐,你吃过几道?
往事录丨文化大革命中的歌曲研究
800年前的一幅怪画,十分诡异,专家至今无解!
骇人听闻的克里姆林宫医生案
五十位民国风云人物亲笔签名照
邓小平:临终时刻与身后之事
【上海老洋房】新华路,那个年代的烙印-新华路329弄36号周均时住宅(作者:陈佩君)
复兴岛之忆(作者:李文亮)
书信曾经的美好(作者:钱仁生)
百年格致,青春正燃(作者:许洪新)
【沪语悦读】“莘庄”个“莘”字读啥个音?(上)
短暂的辉煌——我的父亲博古(作者:秦铁 李菁)
“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90年前,这位民国报业巨子为何倏然倒下(作者:郑黎)
沈寂讲述上海大亨⑨:杜月笙与张啸林一搭一挡,在上海滩横行一时
张爱玲一生的珍贵老照片
苏联精神病院的独特用处
贝利亚的崛起与跌落
难得一见的老照片!每一张都是历史记忆
仁和里,小弄堂的情结(上)/ 作者:张志强
钢笔淡彩:百年上海的船(第二十组)/ 作者:徐策
石头记①:花圃围石(作者:徐松华)
宁海纪游(作者:孙宏彝)
上海市公卫中心院史研究新发现:建院时间可追溯到1900年!(作者:左妍)
【沪语悦读】两块银洋钿(九、十)
人物传奇 | 他一生从医,救人无数,61岁自杀,无葬礼祭奠,妻子为他保存骨灰
《中国知青婚姻内幕》结婚扎根、贫脊土地上的爱
回到1980年代,鸟瞰上海
追寻消失的历史——从城市雕塑看上海城市发展(作者:曾优良)
过期半年台历 寄六十载友情(作者:钱平雷)
【车影行踪】20路电车简史(最新修订 多图杀猫 史无前例)/ 作者:椒盐粒
清朝末期与民国时期火花(续)/ 作者:潘重
洋泾浜史话③:二洋泾桥(作者:樗栎qxl)
【沪语悦读】欢迎回到八零年代
黄浦江畔的红砖秀带丨杨树浦路670号原怡和纱厂旧址(历史溯源篇)
往事录 | 红卫兵登场,人性为何变为兽性(作者:徐友渔)
毛主席和他的十个儿女的故事
回忆姐姐:北大才女林昭——历史将宣告我无罪
【絮语杂录】大圣寺与镇鳌观音(作者:郑文光)
阴谋与利润:招商局的海防与军运(作者:竟陵)
诗词垒砌垂虹桥 画卷铺陈补断桥(作者:许伟兴)
【沪语悦读】说“假”(作者:郑自华)
人物传奇 | 丈夫离开后,她抚曲送别,孤独终老,遗嘱却是不合葬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