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皆是人生

文摘   文化   2024-11-06 16:00   北京  



关良(1900年——1986年)


    关良人物艺术风格源流明显,画风是以下三种组合从始至终:1、高更沉穆般的静;2、凡高奔流旋转般的动;3、中村不折满含中庸之道与西方色彩碰撞的结果,那就是不可确定的复合色的色彩感;尤其关良在其书法吸收了很多中村不折古朴自然的特点。以上积累夹杂着合理的变形,以及郭沫若(挹取画材,虽在艰难困苦生活中,不忘他是一个中国时代画人所应有的使命,从他的作品中可以见他的人格高、画格更高。)、茅盾等人的高度评价,关良戏剧人物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及画风,并且圆了自己11岁就开始的戏曲理想家园的梦想(从番禺搬来,住在南京两广会馆,西部有一个小戏台,天天耳濡目染带来的人生向往)

    关良兄妹八人,父亲在广州经商时入私塾开蒙、10岁入南强公学,17岁同二哥去日本东京留学。由许地山(民国大教育家、大作家)的哥哥许敦谷提示点拨去报考美术院校,继而开启东京太平洋美术学校西画学习,中村不折、藤岛武二等教其美术,并通过学习小提琴来增强作品中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回到上海后,关良通过许地山结识了茅盾、叶圣陶、郑振铎、冯乃超等文化界朋友,拓展了自己的文化资源圈子,这个起步在当时还是蛮高的,1924年与“上海东方艺术研究会”的两位同事办了一个联展(油画)。之后经历过一段北伐战争的军旅生活,又回到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书,通过尧伯麟(东方艺术研究会成员)结识了一些京剧各阶层人士,开始有意无意地在创作中尝试了戏曲主题带入绘画。1937年有一张关良的戏曲人物画《潘金莲》在香港的一个展览会上成功卖出,这应该是关良正式以戏曲人物水墨画为主打的开始吧。
郭沫若对于关良,如同陈衡恪对于齐白石。在成都《中央日报》副刊上,郭沫若的《关良艺术论》吹起了关良走向大师的号角,郭沫若还在关良的作品上频繁题诗,推升关良在当时画坛的地位,


如:

1941年郭沫若在关良画作《黄金台》题诗为:

据说这是旧剧中的《黄金台》
但不知道是不是燕昭王师拜郭隗
郭隗的故事我觉得很可爱
治国必须有杰出的人才
人才虽然四处都在
但却不能轻易地呼之便来
你必须礼贤下士
然后才能有云龙风虎的气概
奈何现代的为政者
却拒绝人于千里之外
          题良公画《黄金台》卅年冬日郭沫若

又:茅盾题《游龙戏凤》诗为:
帝皇们的恋爱,不自由而又自由
拈花惹草,是曰风流
小民倘敢效尤,那便是万恶淫为首
呜呼,君莫羡游龙戏凤艳福多
正德皇帝搔首弄姿
博取台下万千观众笑呵呵

另:老舍题《凤姐图》诗为:

自古有恋爱
唯难尽自由
最好做皇帝
四海齐叩头
秀色细选刷
官中百美收 
一旦厌金紫
微服闲出游
施舍逢娇小
轻灵似野鸥
飘飘龙心悦
金口涎欲流
百般肆调戏
龙步舞不休
可怜弱女儿
含怒倍娇羞
宛转拜尘埃
富贵乃所求
呜呼!皇帝恋爱得自由

有如此强大力量、用心良苦地推动,想不成为大师级人物都很难,关良从此跻身国画大师之列,俨然戏曲人物画的一代宗师,而其后的韩羽、高马德、肖素红、朱新建等人虽然在此类绘画题材中风采各异,就没有此等良机了。并且对戏曲人物画的情有独钟也是关良成功原因之一,关良为其子取名关汉兴(与元代著名大师关汉卿谐音),其热爱程度可见一斑。


牟成画院
书画美学思想以及文化理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