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年:说空白

文摘   2024-11-17 16:01   北京  


八大山人作品

许多国画家,都能大胆地、巧妙地在画面上留下若干空白。这也就给观赏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余地。

八大山人作品

多少年来,我一直佩服国画家的这门“空白艺术”,也想把它应用到自己的小说里,散文里,生活里。然而,我却常常做不到,不是文章写得太实,就是生活安排得太满。因此,别人读我的文章就会感到累;我自己也生活得很累。可见这门“空白艺术”也不是很容易就能学到手的。

八大山人作品

前年春天,朋友邀我到福建去参加那个6080集的《聊斋》电视剧的系统工程,充任编剧之一。这才使我对“空白艺术”有了个初步认识。首先,我们要从492篇《聊斋》故事中选择60篇适合于改编电视剧的、又能代表蒲公这位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的作品,虽然请了几位专家学者担任文学艺术顾问,这项工作的难度仍然很大;其次,我们每位编剧又要选择几篇自己喜欢而又“拿”得下来的剧目,这也要费一番心思,还有“竞争”-两三个人选中了同一篇怎么办?再次,《聊斋》是系列片,每一部都是独立成章的,几乎由50位导演分别执导,而他们至少要挑选60位聪明美丽而又具有仙气妖气的“小狐狸精”担任女主角······总之,整个《聊斋》从改编到摄制的全过程中充满了选择。

八大山人作品

有选择就有扬弃,有选择就有空白。

改编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感到,蒲松龄老先生也是擅长于“空白艺术”的大师。他的短篇小说真精炼呵,几百字就能刻画一位美丽善良的小狐仙,讲述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如此洗练,毫无疑问,是他删节了一切废话,挤干了所有的水分,这也是选择和扬弃吧。而我们改编者,要把这几百字的精华“演绎”成一万多字的剧本,50分钟的电视剧,做一种类似于“补白”的工作,又不敢损伤原著的神韵、结构和节奏,内心必然是诚惶诚恐的。

八大山人作品

最近,在北京一次《聊斋》电视系列片的观摩座谈会上,该片顾问、78岁的文怀沙教授在发言中讲到有关“空白”的几句话,对我颇有启发。他说,他的一位老友,年轻时过目成诵,能记住大量的知识文章,却用处不大;年老了,忘掉了许多,才在某些领域里有了深入的研究,获得可贵的成就。信哉斯言!我想,这就是有了选择。

八大山人作品

陈景润“忘”掉了许多事,连自身的病痛和健康也忘了,他才能在数学领域里有超人的精力和成就。这是科学家的“空白艺术”。

八大山人作品

而有出息的文艺家,对官职、金钱、出国、获奖,以及吹捧文章,不争不求,不闻不问,这样才能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多出作品,多为人民做出点什么。

八大山人作品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祛邪方可扶正。大凡真正作学问的人,都是会讲究“空白艺术”的吧。

八大山人作品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联系删除。

牟成画院:

收藏、研究、出版、展览、鉴赏牟成先生作品,并且致力于牟成先生开创的白山黑水画风的推广与理论探索。

牟成山水


牟成画院
书画美学思想以及文化理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