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像
张大千与夫人合影
中国画抽象
中国画是光与色分开来的,需要用光时就用光,不需用时便撇了不用;至于阴阳向背,全靠线条的起伏转折来表现;而水墨与写意,又为我国独特的画法。
近代西画趋向抽象,马蒂斯、毕加索都自己说是受了中国画的影响而改变的。我亲见了毕加索用毛笔水墨练习的中国画五册之多,每册约三四十页,且承他赠了一幅水墨画的西班牙牧神。所以我说中国画与西洋画,不应有太距离的分别。但一个人倘能将西画的长处溶化到中国画里面,这定要有绝顶聪明的天才同非常勤苦的功用,才有此成就,稍一不慎,便易堕入魔道了。
张大千印章《一切惟心造》
画家可以在画中创造另一个天地,要如何去画,就如何去画,有时要表现现实,有时也不能太顾到现实,这种取舍,全凭自己的思想。何以如此?简略地说,大抵画一种东西,不应当求太像,也不应当故意求不像。求它像,当然不如摄影;如求它不像,那又何必画它呢?所以一定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得到物的天趣,方算是艺术。
李瑞清(张大千老师)《无量寿》轴 摩耶精舍旧藏,张大千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画怎样才得精通,总括来讲,首重在勾勒,次即写生,其次才到写意。不论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总要了解理、情、态三事。先要观审名作,人各有所长,都应该采取,要凭理智聪慧来采取名作的精神,又要能转变它。老师教学也应当如此,告诉他绘画的方法,由他自己去研讨,不可叫他固守师法,然后立意创作,这样才可以成为独立性的画家。
张心嘉(张大千侄女)珍藏书画 《散策斜阳》 水墨花笺(未裱) 26.4 x 15.9 cm.
写意
写意两个字,依我看来,写是用笔,意是造境,不是狂涂乱抹的;也不是所谓文人遣兴,在书房里用笔头写写的意思。作画自然是画卷气为重,但是根基还是最要紧的。若不从临摹和写生人手,那么用笔结构都不了解,岂不是大大错误,所以非下一番死工夫不可。
张大千捐赠:五代 董源 《江堤晚景》 形式:轴 尺寸:179.5x116.5公分 大风堂遗赠 本幅青绿设色,山石以披麻皴画成,或为十四世纪作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临摹古人,要学他用笔用墨,懂得他苦心构思。写生要认识万物的情态。画时先用粗笔淡墨,勾出心里面要吐出来的境界。山石、树木、屋宇、桥梁,布置大约定了,然后用焦墨渴笔,先分树木和山石,最后安置屋宇人物。勾勒皴擦既完毕,再拿水墨一次一次的渲染,必定要能显出阴阳、向背、高低、远近。近处石头稍浓,远处要轻清。
张大千捐赠:张善孖《草泽巨虎》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形式:
轴 尺寸:137.4x68.6公分
创境有曲折不尽的意味,其中的人物用减笔为宜,越简单越妙。古人说“远人无目”,若在须要有照应的时候,也不妨点目,不必拘泥。近树根枝要分明,远近点戳,不必见枝。
写意画创自元代四家,到了明末清初四高僧,石谿、渐江、石涛、八大,神明变化,一直掩盖过了前人。渐江戍削,八大朴茂,拿用笔表现他的特点;石谿、石涛,是特别拿意境来显出他的特点。至于石涛,尤其是了不起,他自己题他所画黄山说:“予得黄山之性情,不必指定其处也。”又说:“出门眼中所见即写之,此是写生。”又说:“拈秃笔用淡墨半干者,向纸上直笔空钩,如虫食药,再用焦墨重上,看阴阳点染,写树亦然,用笔以锥得透为妙。”这简简单单几句话,简直透露了画家不传之秘。
张大千《画松林亭子》轴,1962,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大千捐赠:倪瓒《松林亭子》,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笔墨水法及其他
古人曾说过:“得笔法易,得墨法难;得墨法易,得水法难。”笔法还可以拿方式做准则,墨法就要在蘸墨在纸上的时候去体会的,所以说较笔法更难。至于用水,更难拿方式规定出来,所以算最难的。
张大千《摹榆林窟唐菩萨立像》轴 张大千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笔法的要点,是要平、要直、要重、要圆、要转、要拙、要秀、要润,违反这些要点,就都不妙。用笔拿中锋做主干,侧锋帮助它。中锋把体势建立起来;侧锋来增加它的意趣。中锋要质直,侧锋要姿媚。勾勒必定用中锋,皴擦那就用侧锋,点戳用中锋,渲染是中锋侧锋都要。
张大千捐赠:《张大千仿沈周蜀葵图》形式:轴 尺寸:134x37 公分
用笔要明渊而重厚,不可灰黯而模糊。砚池要时时洗涤,不可留宿墨。宿墨胶散,色泽黯败,又多渣滓,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都不相宜。
至于水法,无法解说得清楚,惟在自己心神领会而已。因笔端含水的多少,施在纸绢上各自不同,绢的胶礬轻重,纸质的松紧,性质不同,水量自然不同。水要透明,又不可轻薄,所以是最难的了。
笔去琐碎,墨求韵泽。
作画笔触,贵在文而不弱,放而不野,沉着而清润。
张大千 萱花 形式:镜框 尺寸:60x45公分 台北历史博物馆寄存
古人说:“遗貌取神”,故领悟神韵,为作画第一要著。
意在笔先,落笔妙造自然,半点不存做作,为作画第一要著。
艺术为感情之流露,人格之表现。作者平日须培养良好的风骨与情操,如徒研技巧,即落下乘。
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须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
张大千 巫山云雨图 形式:轴 尺寸:151x65 公分
物理物情物态
作画要明白物理、体会物情、观察物态,这才算到了微妙的境界,譬如画山,要了解南北气候的不同,土质的各异,于是所生的树木,也就迥然不同。因此种种关系,山石的形成,树木的出枝发叶,一切一切,
各自成就它的姿态。如画花卉,有向阳者,有喜阴的。向阳的必定要有挺拔的姿势;喜阴的必定要有荏弱的意态。挺拔与荏弱,它的姿态自然不同。
张大千捐赠: 曾友贞《耄耋图》轴 摩耶精舍旧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形式:轴 尺寸:70.6x37.4公分
由理生情、由情生态、由态传情,这是自然的道理。
拿画梅花的例子来讲:林和靖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横斜二字,浮动二字,便是梅花的理。杨铁崖的:“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这是梅花的情。高季迪的:“云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便是梅花的态了。
无论画什么,总不出理、情、态三个原则。
张大千 瑞士瓦浪湖 形式:卷 尺寸:30.6x129.2 公分 台北历史博物馆寄存 1960年
山水
国画中山水的境界最为重要,然而也要笔墨来辅助。有了境界没有笔墨,或者有了笔墨,可是没有境界,也就不成为名画。
凡结构和位置,必须特别加意。要多看古人名迹,以及旅行名山大川,自然会了解的。郭河阳论画,要可以观、可以游、可以居,这样的山水才算够条件了。
有些人说中国山水画,是平面的,画树都好像从中间锯开来的,这话是不正确的。中国画自唐宋而后,有文人画一派,不免偏重在笔墨方面,在画理方面,比较失于疏忽。如果把唐宋大家名迹来细细观审,那画理的严明,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简直是体会无遗。董源画树,八面出枝,山石简直有夕阳照着的样子。关仝画树,有枝无干,岂是平面的吗?
张大千《阿里山晓云》 1965,台北历史博物馆藏
画山水一定要有实际,多看名山大川、奇峰峭壁、危峦平坡、烟岚雪霭、飞瀑奔流。宇宙大观,千变万化,不是亲眼看过,凭着意想,是上不了笔尖的。眼中看过,胸中自然会有,一摇笔尖,自然会一齐跑在你手腕下。
画山最重皴法,古人有种种名称,只不过就其所见的山水而体会出来的。应该用哪一种皴法传出,那所见的形状如何,遂名作某某皴,并非勉强非用此皴法不可。如董北苑用披麻皴,因为江南的山,土多过石,又因为要画的林木蓊郁,自宜用此皴法。若范华原画北方的山川,太行王屋,石多过土,地也高亢,草苔也稀少,自然宜于用泥里拔钉、雨打墙头、鬼面这些皴法。设使两公的皴法,互相变换,又成何面目?
所以,我的意思,山水皴法不必拘泥,只要看适于某一种,就用某一种皴法。
张大千《山高水长》轴 张群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人物
画人物,别为释道、先贤、宫闱、隐逸、仕女、婴儿,这些部门,工笔写意都可以。画人物先要了解一些相人术,不论中西大概都是以习惯相法来判别人的贤愚与善恶。譬如戏剧里,凡饰奸佞贼盗的角色,只要一出场,略一举动,不用说明,观众就可以看出他不是善类。那么能够了解相人术,画起来岂不更容易吗?譬如画古圣、先贤、天神,画成了一种寒酸和丑怪的样子,画高人、逸士、贞烈、淑媛,画成一副伧野和淫荡的面孔,或者将一个长寿的人画成短命相,岂不是滑稽?所以我一再说:能懂得一些相人术,多少有一些依据,就不会太离谱了。如果要画屈原和文天祥,在他们相貌上,应该表现气节与正义,但绝不可因他是大夫和丞相,画成富贵中人的相貌。这是拿视觉引动人到思想,也便是古人所讲的骨法了。
张大千《乞食图》轴 1973,蒋复璁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2
画人物最重要的是精神。形态是指整个身体,精神是内心的表露。在中国传统人物的画法上,要将感情在脸上含蓄的现出,才令人看了生内心的共鸣,这个当然是很不容易。然而下过死工夫,自然是会成功的。杜工部说:语不惊人死不休。学画也要这样苦炼才对。画时无论任何部分,须先用淡墨勾成轮廓,若工笔则先须用柳炭朽之,由面部起,先画鼻头,次画人中,再次画口唇,再次画两眼,再次画面型的轮廓,再次画两耳,画鬓发等。待全体完成以后,始画须眉,须眉宜疏淡不宜浓密。所有淡墨线条上最后加一道焦墨。运笔要有转折虚实才可表现出阴阳凹凸。有时淡墨线条不十分准确,待焦墨线条改正。若是工笔着色,一样的用淡墨打底,然后用淡赭石烘托面部,再用深赭石在淡墨上勾线,衣褶如果用重色,石青石绿那就用花青勾头一道,深花青勾第二道,朱砂用黛赭或胭脂勾它。不论脸及衣褶的线条都要明显,不可含糊没有交代。巾帻用墨或石青,鞋头用朱砂或石青或水墨都可以,看他的身份斟酌来用。画人身的比例,有一个传统的方法,所谓行七坐五盘三半,就是说站起的人除了头部之外,身体之长恰恰等于本人七个头。新时代的标准美人,有八头身高比例之说,哪知我们中国早已发明若干年了。
张大千《乞食图》轴 1973,蒋复璁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1
记得少年时读西厢记,有金圣叹引用的一段故事,真是画人物的度人金针,抄在下面:“昔有二人于玄元皇帝殿中,赌画东西两壁,相戒互不许窃窥。至几日,各画最前幡幢毕,则易而一视。又至几日,又画寅周旄钺毕,又易而一视之。又至几日,又画近身缨笏毕,又易而一视之。又至几日,又画陪辇诸天毕,又易而共视,西人忽向东壁哑然一笑,东人殊不计也。迨明日并画天尊已毕,又易而共视而后,西人投笔大哭,拜不敢起。盖东壁所画最前人物便作西壁中间人物,中间人物,却作近身人物,近身人物竞作陪辇人物。西人计之,彼今不得不将天尊人物作陪辇人物矣,以后又将何等人物作天尊人物耶?谓其必至技穷,故不觉失笑!却不谓东人胸中,乃别自有其日角、月表、龙章、凤姿,超于尘埃之外,煌煌然一天尊,于是便自后至前,一路人物尽高一怪。”倘能细细领略这段文章,我想要画人天诸相当不至于太难吧!画西壁的那一位,虽然是逊画东壁的人一筹,他还肯自己认输,也不失真艺人的风度。最怕是只知别人眼中有刺,不知道自己眼中有一段梁木啊!
张大千《五十九岁自画像》轴 1957,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人物最难于点睛。顾恺之尝说:“四体妍媸,无关于神明;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画时,先描出眼眶,再勾出瞳仁的轮廓,用淡墨渲染二三次,再用浓墨重勾一遍。传神的关键重在瞳仁的位置,就是视线的方向要对正面。尤其是画仕女,要怎样才能使画中人顾盼生姿,更要随你从哪一角度来看,总是像脉脉含情的望着你,你在左她也向着你,你在右她也向着你,正面更是不用说了。乃至将画倒过来,横过去,仍旧是向着你。画中人的眼神与看画人的眼睛,彼此间息息相通,洛神赋所说的“神光离合”,就是这个意思了。
画仕女背面侧面皆极不容易施工。侧面的轮廓由额至下颔,凸不得、凹不得;蹋不得、缩不得,这些皆需十分着意。背面那就要在腰背间着意传出她婀娜的意态。
张大千《钟馗》轴 1947,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花卉
研习花卉,首先要参考一部旧时的书:《广群芳谱》。全书只是文字,没有一张图画,但把各种花卉的形态和特性,说得非常清楚。知道花形容易,知道花的性情就困难,所以这本书是画花卉应备为参考的要籍。
张大千《秋思》
花卉不是每一种都能够入画,必须选择。画家也不是每一个擅长各种花的,能深深明了几种花木的特性,已经是不容易的事了。
体会物理,看某一种花,要由茁萌抽芽、发叶吐花这些过程中,给我们的印象,能一一传出。更严格的说,要能从发叶子的时候,一看就可以辨出花开出来的颜色的,要这样才能算得深入里层,算是花的知己。倘能栽种的或能插于瓶盆的,应该搜罗一些,放在身边,使我们与之朝夕相处而观察它们,从而为它们写生。
张大千《粉荷》
画花卉,用笔要活泼。活泼并不是草率,是要活力和自然。墨色务要明朗,不可模糊不清。选古人的名迹,吸收他们的精粹,这样不会不成功的。花干也有一点必须注意的,它是整个花的主体,木本要画得挺拔而且秀发。
张大千《香菇串》
没骨花卉画法
为什么叫做没骨法,就是不用墨笔勾勒,只用颜色点戳,这就叫作没骨。这画法创始于北宋徐崇嗣,花卉是以清妍艳丽为主,完全拿颜色来表现,是较为容易的。这法传到清初,要算恽南田第一,清妍艳丽四个字,可以说是阐发无余了。画花瓣尽可全用颜色,也不妨先用水墨点戳,然后略施浅色,觉得更有精神些。白阳石涛是常用这方法的,荷花颇适合于没骨。先用浅红组成花形,再用嫩黄画瓣内的莲蓬,跟着即添荷叶及荷干,叶是先用大笔蘸淡花青扫出大体,等色干后,再用汁绿层层渲染,在筋络的空间,要留一道水线。荷干在画中最为重要,等于房子的梁柱,画时从上而下,好像写大篆一般。要顿挫而有势,有亭亭玉立的风致。如果画大幅,干太长了,不可能一笔画下,那么下边的一段,就由下冲上,墨之干湿正巧相接,了无痕迹。干上打点,要上下相错,左右揖让,笔点落时,略向上踢。花瓣用较深的胭脂,再渲染一二次,再勾细线条,一曲一直,相间成纹;花须用粉黄或赭石都可。这是看画的重心所在。加上几笔水草,正如书法所说的“宽处能走马,密处不通风”也。
张大千捐赠:曾熙 眉寿无疆 形式:轴 尺寸:110.4x80.4 公分
画梅
画梅须老干如铁,枝柯樛曲,才能描写出它耐寒喜洁的性格。画枝时须先留好花的位置,如果用水墨,那就拿粗笔澹墨,草草勾出花的大形轮廓,然后细笔轻勾,在有意无意之间,才见生动。如果着色,就先用细条勾成花瓣,拿淡花青四周晕它,不用着粉,自然突出纸上,兼有水光月色的妙处,若用胭脂点戳,那就不必用花青烘托。画梅第一是勾瓣,第二是花须,第三是花蕊,第四是花蒂,这里面尤其是点蒂,要算最难,正好像顾长康所说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也。”画花勾瓣要圆,所谓圆不是说匀整好像数珠一般,是要蓓蕾繁花,都要有生长的意态,通通完备有欣欣向荣的样子。花须要整齐,所谓整齐,不是说排比如插针似的,不过表示它是不乱的意思。点蕊要跟随花须长短,错错落落,这才有风致。点蒂要在瓣与瓣的中间,那种含苞未吐的,尤要包固,才合物的情态。如果胡乱点去,既不合理,更不能叫人观赏。点时更当加意,花朵有前后左右,向背阴阳,各种不同的姿态,每朵在点蒂时候要显出生在枝上。老干不可以着花,因为无姿态的缘故啊。着色花心用澹草绿,花如填粉,那就用三绿;花须用重白粉,花蕊用粉黄点,略有赭石一两点表示其开放已久了。花蒂用深草绿或二绿,亦可用胭脂,如红梅那就必须用胭脂了。为显示干的苍老,所以不能不点苔藓鳞皴,表示它经过雪压霜欺,久历岁寒,但是它的贞固精神,是超卓绝特的。点时光用焦墨秃颖,依着它的背点去,一定要点圆点,若点尖长形,那就不是树上的苔,而是地面的草了,更不可作横点,如山水中树上所点。待等墨干后,用淡墨加点一次,比较有生动的气味,不然那就枯而燥了。如是着色的,那就用草绿加在焦墨上面,或头二绿也可以,不是全部盖满,偶尔留几点焦墨在上面,也自生动自然。
张大千《兰花》
画兰
兰花幽香清远,它的香气能够暗暗的袭人衣袂。生于深林绝谷,并不因为没有人欣赏,而不散发它的芬芳,所以称做幽兰。那种一干一朵花者,叫做兰,几朵花者叫做蕙。画时应该用“清”字做要点。如能做到清字境界,便是纸上生香了。
画兰,撇叶最难,起首二三笔还容易安排,等到要成一丛,那就是大大的难事,稍一点不小心,那就好似茅草乱蓬一般了。
画兰拿一花做主体,拿三几撇叶子陪衬它,但:每撇叶子都要有临风吹着的风致,这才算最好的。如要画成一丛一丛的,那就应当画蕙,因为叶子多不易生出姿态,那就要在花枝上面特别注意,要使它枝枝好似要去舞蹈似的。
兰用水墨画算最清高,若要用颜色,拿花青撇叶,拿嫩绿敷花,花心稍白,那上面略加上胭脂点或赭石也可,花梗就在嫩叶绿中渗少少的赭石也觉有精神。花瓣可以用汁绿在画后双勾,叶子就只勾中线,使它向背显出来就可以了。如用水墨那就不宜用勾勒。水墨撇叶在落笔时就要有转折,花宜于淡,叶宜于浓,花瓣不可取巧,故意表示花的阴影,这一下子倒被俗见所拖累了。
张大千《荷花》
画菊
画菊先画花瓣,明了花朵的组织,花瓣与形成整个花朵的关系。盛开或半开及含苞,都是借花朵不同的形状来表现的。花头正侧俯仰,花瓣也要随着方向而展开,每瓣都要攒心连蒂。菊是凌寒傲霜的,绝无俯仰随人的姿态,能把它的标格写出,始称能事。熟习花形生发方法,再画牡丹、芍药等,那就轻而易举了。画花瓣要从外面先画大瓣,用淡墨一层,再用较深的墨画一层。全花画好,用淡赭石烘染它;等干后,用浓墨点花蕊。如果画复瓣,就不必点蕊。画菊梗用笔要有顿挫曲折,又要含有挺健的意思。等到花梗画成,就拿水墨浓澹的笔点叶,但最要疏密得宜,用笔好似卷云,间或一点飞白。等墨干透,再就那上面加以淡淡花青或汁绿,间加一二笔澹赭,颜色溢出墨叶是不要紧的。勾叶筋可用浓墨,勾时成小字或小小形,不必拘泥,只要看叶的大小疏密,随意加减就行了。菊的叶尖是带圆形的,与一般的花叶,俱带尖形者,是不同的。菊花种类甚繁,花形各各不同,菊叶也就不一样,画时一定要有分别。写意的,那就不妨从略;若工笔,则必须加意。从前有人画百菊图,花是每种各具一形,而叶俱是一种,这是一个大错误。写意用单瓣为合宜。复瓣只好用在工笔画上面。
张大千《仿龙眠三高士》
画竹
画竹等于写字一样,用笔要完全合乎书法。书画第一要诀,一定练好永字,因为永字已包括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种方法。这些方法都通用于写竹。
作画虽小地方也要注意,如作诗词,要字斟句酌。石涛写作,昔人称其好为野战,但是他的生动有风致,那种纵横势实在赶不上,我们不必去学。画理严明,应该推崇元代李息斋算是第一人,从他入门最好。
左:五代 刘道士 湖山春晓图
右:张大千 临刘道士湖山春晓图
鸟鱼动物
画翎毛,第一要明白鸟的雌雄。因为鸟的翅膀,趋左趋右,雌雄是相反的。这便是东坡先生所说的形理。鸟要画得灵活,必须微妙的观察种种动态:啼晴、调音、踏枝、欲升、将飞、欲坠、欲下、反争、飞翔、饮啄,以上各种姿态,胸中都明了了,画时自然会得心应手。画鸟先画嘴,次画眼,次画头额,然后将全身轮廓扫出。翅尾需倒画,若是顺画,下笔时墨必重,与背上之毛绝不能够衔接;倒画则放笔轻而墨渴,自然而然天衣无缝了。
张大千 临董源江堤晚景
画动物,必须要懂得生理的解剖,然后再观察它的皮毛筋肉。不懂得解剖,画起来就会错误百出了。了解解剖,随后再去写生,这是第一要义。若不写生,但凭师授或只是临摹,那是很难成功的。开元时韩幹画马,明皇叫他以陈闳做老师,幹不接受诏旨,奏道:“天闲万马才是臣的老师。”这便是说明他要实地观察写生的意思。北宋的易元吉,以画花竹禽兽著称,尤其擅长画獐猿,不特自己养有珍禽异兽,而且不畏艰险,隐身林莽,观察鸟兽动态,故得它的自然。
鸟兽有些是不宜入画的,如豺狼鸱枭这些东西,容易启发人的不良观感。猿猴同称,但猴的举动轻率,面型丑恶,不如猿比较有灵气。
张大千 临王蒙夏山高隐图
画鱼要能表现出在水中悠游的样子,若画出水鱼,那就失去物性的天然。画时不必染水而自有水中的意态,才算是体会入微。我最佩服的还是八大山人画鱼,能用极简单的构图与用笔,就能充分的表现出来,真有与鱼同化之妙。鱼的种类不同,动态也不同,山人所画无不曲尽其妙,必然是经过不少时间的观察和揣摹,才能由繁而简,却又表现无余。我们应该永远拿他做老师,但不是说要照样临摹,是要学他的用心,若是依样葫芦,便为画奴了。
张大千捐赠:陈巨来镌刻“大千居士”牙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联系删除。
牟成画院:
收藏、研究、出版、展览、鉴赏牟成先生作品,并且致力于牟成先生开创的白山黑水画风的推广与理论探索。
牟成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