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防治专家共识(2024)》发布!

学术   2024-11-22 20:03   浙江  


为了提升我国冠心病猝死的综合防治能力,确保更多冠心病患者能够及时获得高效且规范的诊疗服务,从而改善其临床预后状况。2024 年 9 月第二届国际心血管代谢大会召开之际,我国首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防治专家共识(2024)》(以下简称《共识》)发布会成功举办。近日《共识》[1]正式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见刊,本文对《共识》推荐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以供临床参考。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防治专家共识(2024)》发布仪式专家合影


共识背景


我国冠心病猝死风险高,院前救治及基层医疗力量相对薄弱



中国冠心病患者多,发生心脏性猝死(SCD)比例高是本《共识》制定的主要切入点之一。SCD 是冠心病重要的死因。文献报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缺血性心肌病(ICM)所导致的 SCD 占成人 SCD 总数的 70%~80%。20%~25% 的冠心病患者以 SCD 为首发症状。发生过心肌梗死(MI)的患者,其 SCD 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 4~6 倍[2]中国调研数据显示我国 SCD 发病率上升,患者生存率低,预后差。2020 年中国七大地理区域经紧急医疗服务[3]接诊的院外心脏骤停(SCA)发病率为 97.1/10 万,较以往数据明显上升,患者存活出院率为 1.2%,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为 0.8%。成人院内 SCA 发病率为 8.4‰,存活出院率为 9.4%,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为 6.7%。


加强患者的院前救治,缩短患者院前救治时间是《共识》制定的另一切入点。当前,我国基层医院在医疗资源配置上显得较为不足,医疗能力相对薄弱。针对冠心病猝死的预防、筛查及诊疗工作,尤其是涉及到复杂的非药物治疗方案时,大多数基层医院尚不具备实施条件,往往需要患者转诊至更高级别的医院接受治疗。这一转诊过程不可避免地延长了救治时间,进而加剧了患者面临冠心病猝死风险的可能性[1]


应运而生


纳入最新循证依据,结合顶尖学术力量,建立冠心病猝死的规范化救治链



《共识》从冠心病猝死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预测和筛查、识别与紧急处理、一级及二级预防策略、公众教育及急救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旨在为基层医务人员早期识别和防治冠心病猝死提供参考,使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有效、规范的诊疗,改善临床预后,提升我国冠心病猝死的整体防治水平。


1

冠心病猝死的预测与筛查[1]


冠心病猝死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猝死的非介入筛查指标


冠心病患者的 SCD 危险分层方法和指标有 4 类:1. 检测存在室性心律失常解剖基础的指标;2. 心室电生理特性改变的指标;3.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指标;4. 其他方法和指标(表 1)。


表 1 冠心病患者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的方法和指标


冠心病猝死的筛查工具



2

冠心病猝死的识别与紧急处理[1]



对怀疑或新诊断的 AMI 患者应该持续心电监护,备用除颤仪。

对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尽早实施再灌注治疗能逆转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室功能。

AMI 患者发生 VT/心室颤动(VF)时立即采取标准 CPR,并尽早评估、实施电复律或电除颤终止恶性心律失常。

如果反复发作室性心律失常,提示可能存在不完全再灌注或急性缺血复发,需尽快复查 CAG,并酌情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

对存在 β 受体阻滞剂禁忌或 β 受体阻滞剂无效的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考虑静脉使用胺碘酮。如果 β 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治疗均无效,可考虑利多卡因。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考虑机械循环辅助治疗。


3

冠心病猝死的预防策略[1]


CCS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策略


1. CCS 心脏性猝死预防的药物治疗策略:CCS 需长期药物治疗,在使用药物预防 SCD 时,应考虑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CCS 患者 SCD 药物预防主要以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为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价值有限(表 2)。


表 2 CCS 患者心脏性猝死的药物预防


2. CCS 心脏性猝死的冠脉介入预防策略:对于 CCS 患者,按照现行指南,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最佳药物治疗和康复应为首选方案,对于血运重建治疗应重视个体化评估并严格掌握适应证(表 3)。


表 3 CCS 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冠状动脉介入预防策略


3. CCS 血运重建后 SCD 的置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预防策略:对于冠心病猝死高风险的患者,仅靠血运重建和最佳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是不够的,植入 ICD 才能有效减少 SCD(表 4)。


表 4 CCS 患者血运重建后 SCD 的 ICD 预防


4. CCS 未行血运重建者 SCD 的 ICD 预防策略(表 5)


表 5 CCS 患者无血运重建后 SCD 的 ICD 预防


5. CCS 心脏性猝死预防的导管消融治疗(表 6)


表 6 导管消融在 VT 患者中的应用


6. CCS 心脏性猝死的随访评估


冠心病猝死高危患者监测的具体评估流程图如下:



ACS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策略


1. ACS 心脏性猝死预防的药物治疗策略(表 7)


表 7 ACS 患者 SCD 的药物预防


2. ACS 心脏性猝死预防的介入治疗策略(表 8)


表 8 ACS 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介入治疗及预防策略


3. ACS 心脏性猝死预防的溶栓治疗策略(表 9)


表 9 ACS 患者心脏性猝死的溶栓治疗及预防策略


4. 心肌梗死后 SCD 的 ICD 预防


1) 一级预防:相对于药物治疗,ICD 能降低心梗后 LVEF 显著降低患者的总死亡率(表 10~11)。


表 10 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患者的 ICD 一级预防


表 11 特殊情况下如何使用 ICD 预防 SCD 


2) 二级预防:心梗后 48 小时内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 SCD 与缺血直接相关,血运重建、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进展和再梗死及机械并发症,控制心衰、改善左心室功能最为重要(表 12)。


表 12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患者的 ICD 二级预防


4

冠心病猝死的公众教育及急救体系建设[1]


在冠心病猝死的防治中,公众教育与急救体系的建设是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这一领域的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增加公共场所中 AED 的可获得性以及全民基础生命支持培训;提高目击者的心肺复苏实施率和 AED 使用:


加强对医务人员及社会人群的 CPR(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提高全民基础生命支持能力。

要整合社会资源普及 AED 的使用、推广公众 AED 培训、提高应用 AED 设备进行急救的意识。


2. 预警症状的识别:


强调冠心病猝死前的预警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晕厥及心悸等,特别是高危人群需高度警惕。

指出预警症状在男女间的差异,为早期识别提供线索。


3. 猝死发生后的急救措施:


提高院外冠心病猝死生存率的关键在于 AED 和 CPR 的普及。


4. AED 的应用和推广:


提高 AED 布局的合理性及信息可及性;完善医护 CPR 培训和考核体系。

依据人口分布距离和密度等影响因素配置 AED,以第一目击者能在 3~5 min 内取得 AED 并赶到患者身旁救援为原则。


5. 心电远程监测系统:


推广心电远程监测技术,用于早期诊断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构建全国心电一张网,实现远程诊断和三级危险分层,迅速筛查高危 SCD 风险。


6. 胸痛中心与救治网络建设:


加强胸痛中心建设,推动冠心病规范诊疗,降低猝死发生率。

在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胸痛救治单元和救治点,构建快速有效的转运机制,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7. 人工智能在猝死预测中的应用: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 SCD 预测模型,提高预测准确率。不断优化模型,为心脏病患者提供精准和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8. 幸存者康复指导:


强调心脏康复指导对降低冠心病猝死幸存者死亡风险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遵循康复指导建议,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小结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防治专家共识(2024)》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为冠心病猝死的防治提供了科学、全面、权威的依据和指导。一是可以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高危患者、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冠心病猝死的发生率。二是加强公众教育和急救体系建设,提高全民基础生命支持能力和 AED 使用率,可以提升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共识》发布对于推动我国冠心病猝死防治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有望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为实现「健康中国 2030」注入新活力。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内容策划:马腾

内容审核:刘明丽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防治专家共识(2024)[J/OL].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2024,7: e1000177(2024‐10‐31).

[2]. Myerburg RJ, Junttila MJ. Sudden cardiac death caused bycoronary heart disease[J]. Circulation, 2012, 125(8):1043‑1052.

[3].《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 年版)概要》,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编写组,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October,2023,Vol. 38 No.10(Serial No.304).


丁香园心血管时间
丁香园旗下公众号,更懂中国心血管医生。前沿、用药、指南、病例一网打尽,轻松玩转心内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