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100+,高考成功实现130+

教育   2024-09-04 00:02   上海  



编者荐语

语文,这门常被冠以“玄学”之名的学科,想在高考中斩获高分实属不易。然而,本文作者通过对语文学科应试策略的深入剖析,结合个人自身情况,不断调整备考方案,加以勤勉不辍地练习。凭借这份“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的坚持与努力,今年高考,她取得了131分的优异成绩。今天,她将自己的高中语文学习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作者是广东考生,高考有区域性,请大家理性参考。

(高考成绩单)



01

如何进行过程性备考


一、个人备考过程分享

1.高一,徘徊在100-110

高一时有幸遇到一位极其擅长古诗文的语文老师,他在班里营造了浓厚的古诗词文化氛围,庆幸自己有点积累,那一年我的古诗文得到了大幅提高。我们学校高一的教学安排是初高衔接,写作上继续考核记叙文,目的是进一步磨练我们个人的叙事风格,同时也初步引入了散文的品鉴阅读。在这个阶段,我没有特别注重应试,只是按自己的喜好多看书,完成作业。我的语文成绩在100-110之间浮动,极少120。

高一接近尾声时,月考开始考议论文,但这个时期老师并没有系统地引导,我就保留自己的习惯,用初中话题性议论文的方式写作,还企图得高分。然而,高中的语文老师并不欣赏话题性的议论文(如以青春是火、风、月分别作为三个主题段落开头的、泛泛而谈的文章)。于是我开始进入语文的迷茫期:不会考试,分数就一直不高不低,觉得提分很困难后也不太想提分了。


2.高二,成功突破125

迷茫期并不短,跨越了高二上学期。高二上期末考试很快就要到来,此时的我语文课听得很认真。多亏初中积累了一些文学知识,我靠自己对文本的悟性,语文第一次突破了125分。我猛然意识到:我的语文还是有救的!从此有了干劲,我决定以一个理科生的思维,开始解剖文本层次,猜测出题人的目的,进入了钻研高中语文题的阶段。

在迷糊的这一年半里,我觉得最为重要的一点:不要简单地用分数来衡量自己的语文水平,那样会更低迷。

我开始重点关注如何写好议论文,把打磨出一篇与某个单元主题相关的优秀议论文作为阶段目标。还看了一些哲学书,比如《哲学小史》和刘擎的《西方现代思想讲义》等,空闲时会看一些杂志《第一时间》《作文素材高考版》等。还好那时没有把期末目标设置成“语文要拿130分”,因为那样只会更焦虑。语文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学科,想考稳定的高分不易,只盯着分数不如提升各大模块的基本功。

【提醒:勿过度关注分数,提升能力才是王道。】


3.回望高一高二的侧重点

(1)高一上:跟着老师走,稳扎稳打写好记叙文,抒发真情实感,深入了解小说和散文的品读方法。

(2)高一下:深入学习古诗文的分析方法,同时阅读一些论述性著作,学会分析议论文。

(3)高二上:主动写议论文,努力让议论文框架清晰,积累素材。

(4)高二下:开始重点打磨素材运用和语言文字运用的板块知识。


二、个人在高中初期的一些关注重点

1.关注教材

看有关部编教材分析说:最新的教材已经将想要考核的题目大纲藏在了每一篇文本课后的思考题中。这些思考题也是根据该篇文本比较难读懂的部分去深入挖掘和设计的。我开始重视课本上的内容。



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青春”为例,抓住学习重点。

(1)单元导语

这是本单元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或者说是关键的主题。


我发现这个单元的作者在创作这些作品时和我们差不多的年龄,这样我们比较容易读懂作品,并能在知人论事的文章背后读懂每个作者当时的伟大志向及报国理想等。

单元导语蕴含了很多信息,就是大家常说的考点。

我发现在考试之前套路化地运用基础知识不管用,开始努力尝试一种新方法:在平常学习每一个单元课文的时候,就把这些基础知识转化到预习和学习课文中去,努力找到考点。领会精髓后,发现在阅读考试新文本时也能现场应用起来。

我才渐渐明白很多人说的这句话:语文学习,功夫在平时,考场只是展示。

(2)学习提示

这个模块,教材编者提炼了这篇课文的核心内容,还指导了如何进行课外阅读。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些相对难以读懂的作品,指导性很强。


(3)单元学习任务

很多语文教育者的文章都提及:这个部分往往是出卷人在命作文题目时的灵感来源。我在收集作文素材的时候,也有意识地根据单元主题和单元写作任务来归纳整理。

我到高三下学期才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确实太晚了,而且是停留在头脑中分类,并没有动笔列出来,所以最终素材运用效果也不算很好。

【提醒:建议早点有意识整理素材!】



2.关注基础工具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文常用的工具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用于文言文阅读,当发现生僻字或者词组的时候,可以通过查找字典里的合适译文;或者在学习高中常用120个实词的课文例句后需要做相关的练习,我用来对照着验证练习的正误。我就曾因练习册上某个课本实词释义错误而痛失三分的文言文选择题。

写作时,如果不确定一些词汇的用法是否正确,我就通过翻阅《现代汉语词典》来确认。积累成语时,我经常用它来确定吃不准的成语的褒贬和它的常用意思。

【提醒:积累在平时,如果碰到不确定的字词,建议平时通过工具书确认清楚。】


3.关注书写质量和速度

能练一手好字,写得快且工整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喜欢楷体字,好看而且写着舒服。空了我就会练字,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在35分钟至45分钟内能够用楷体抄一篇900字的文本,做到没有错别字。练了一段时间后,卷面果然好了很多。

【提醒:书写影响卷面,从而影响成绩。】


02

如何进行冲刺型备考


高二下学期,我们正式开始“应试”,此时学校将结束教材学习,开始进入第一轮复习。我根据自己选择的科目划定时间分配,开始训练应试能力和答题习惯。

都说新高考试卷是“守正创新”,每年押中原题的概率可以说是趋近于零,但是“守正”意味着进行应试准备绝对是上上策。

1.了解考试要求,找出自己薄弱点

首先,了解“试题结构”。

了解高考试卷考什么类型的文本,每个文本大概会设置几个主观题和客观题,每道题目大概会考哪个方向。

接着我通览近五年的高考题,不看官方答案自己先摸索。没想到历年全国高考卷依然有参考价值,近十年的高考题有很多精彩的命题。

其次,找出“个人的薄弱点”。

我选取一些比较著名的模拟题,进行限时训练,然后再对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以广东考生为例,比较权威的模拟题就是深圳和广州的一模二模,我买了《金考卷系列》当练习和测试。综合几套试卷的得分情况,我很快找到自己薄弱点。

发现自己基础不太牢固,知识也不成体系,各模块的应试准备,我就从基础文学知识的巩固开始,参考了《53高考》和学校配套的复习资料,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记忆。这个方法很管用,让我迅速了解和掌握考试所需的大部分知识点。

我发现大部分的教辅资料都不完整,于是开始寻找新方法,尝试在不熟悉的场景或缺少辅助的情况下,能给身边的同学讲明白某个板块的基础知识脉络,从而开始有计划地把知识内化,整理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和笔记。早读和晚读时间,我就在做这些整理工作或者交叉背诵古诗文。就这样,我利用碎片时间弥补了自己的薄弱点。


2. 初步建立自己的答题方式

完成打地基的步骤之后,下一步就是初步建立自己的答题方式。

我的方法是大量做该题型的高考题,并且对照官方参考答案和补充答案的踩分点进行仔细琢磨,找到每一个踩分点在文本中的具体出处,对照官方答案后找出自己答案表述上的差异。

此处以23年新高考一卷的现代文《给儿子》为例:

题目:“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

下田去吧,儿子。让太阳也把你烤透。你弯下腰,从清晨弯到天黑,你恨不得把腰扔了。你的肩膀不是生来只能背背书包的。你挑起担子,肩上的肌肉会在扁担下鼓起。也许会掉层皮,那不算什么。(劳动的辛苦)你去拔秧,插秧,锄草,脱粒。你会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自身的局限性)你去握一握大锹,它啥时候都不会被取代。工具越原始就越扔不了,像锤子,像刀,重要的。你得认识麦子,稻子,玉米,高粱,红薯。它们也是扔不了的。(需要传承)你干累了,坐在门边,看着猪在四处漫游,看着鸡上房,鸭下河,鹅窜进秧田美餐一顿。你听着杵声,感觉着太阳渐渐收起它的热力(劳作后的享受自然风光)。你心平气和地想想,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们因为这输出,才能存活,才得以延续。

大部分人提取到的答案都是:劳动会让身体感到疲惫;个人很弱小;这些粮食作物和工具不能被抛弃;可以感受自然之美。

这个答案看似没有毛病,但一旦跟官方答案比,就能看出提炼术语时候的功力差距(尤其是第五点,见过几次才可能想出来)。这些术语往往都是要多见多用,才能在考试时候自然而然涌现。

【参考答案】①体验下田劳作的辛苦(/辛劳/劳苦/不易)。 

②意识到自我的局限(渺小/缺点/不足)。

③认识到有些事物如工具、粮食是最根本也是最恒久的。

④休憩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⑤体会大地的仁慈和生命的延续(对大地和大自然的感恩/赞美)。

注意一定要是官方权威的答案!教育部的答案优于各省的答案,更优于老师补充的答案!

品鉴高考题是拉开机械刷题和用心感知文本之间差距的关键步骤。

刷题量往往不是最关键的,能从每一道高考题中获取多少新知识或者接触新颖的设题方法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步骤可以按个人的接受能力安排一个一个板块推进或者是两个甚至三个板块推进。


3.一些考试小技巧

经过上述层面的储备,我开始碰到新的困难:往往平时一小时做一篇小说阅读的时候正确率很高,但一到考场上就头脑空白。不断摸索后,我总结了在考试中可能会用到的一些小技巧。

(1)合理分配时间

我估算了每一个板块的大概用时。这个时间是综合了我每个板块的掌握度和得分率之后得出的。

经过几次训练后,我做了调整:

现代文1:25分钟

现代文2:20分钟

文言文阅读:15分钟

古诗和古诗文默写:15分钟

语言运用:20分钟

作文:55分钟

通过多场大考验证稳定性后,语文考试明显淡定一些,最后在高考考场上,我也是用这个来分配每个模块的考试时间。

(2)做题顺序

在高二下学期到高三下学期的较大型考试中,我反复尝试不同的时间分配或者试题顺序。高三时一所重点中学的语文专家曾经表示他自己班的学生从来不从现代文1做起,这样能获得很高的考试分数,不过方法相对小众,我不敢冒险,就没尝试。我用了自己熟悉的方式。

我的方法是先建立自信,发卷之后先看古诗文默写题,把马上能想出来的先写完,然后再从前往后依次做题。这样做的依据是大脑潜意识会帮助你进入一个有文本的环境,从而悄悄帮你把刚拿到试卷时候想不出来的默写题深度检索一遍,并且在发下试卷的三十秒内拿到默写的分数可以给自己一个正向反馈,从而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到信息比较多的现代文1之中去。

【提醒:大家也可以尝试其他考试技巧,目的就是先稳定自己考场心情,建立考场自信。】


03

作文,重灾区


作文,往往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以及人在重压之下难以组织好语言而成为重灾区。

高考议论文实际上是个人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的练兵,并不单单是文笔的考验。也就是说,高考作文不需要像写辞赋那样文采飞扬、辞藻华丽;但要审准题目和材料信息,向改卷老师展示自己能运用丰富的素材进行清晰地逻辑论证。如果论证能做到灵动和文气贯通,这往往是通向高分的不二法门。

对于某些名校考生大量积累成语俗语及高级立论句的做法,则是见仁见智。我更愿意把时间花在素材精选和段落内部打造上,在考场上用更少的时间让自己的作文素材精准、内容深刻尤为重要。

对于什么是好的高考作文,这里放出24年广州一模的59分作文,作为文气、文脉、素材等各种的集大成标杆,且含精彩到位的点评,供大家参考。


04

写在最后


以上是关于高考语文应试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仅代表个人观点,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请理性借鉴。语文绵延五千年,博大精深,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回望高中三年,我庆幸自己在语文学习迷茫期没被分数打垮,从修炼内功开始,慢慢提炼出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并加强了应试的训练。

高三一年学习很紧张,语文老师觉得我如果多花一些时间给语文,肯定可以考得更好,但是我必须平衡其他科目后通盘考量。只想说要提升语文,功夫在平时,庆幸自己从小就开始阅读积累,高中还重视了应试技巧,这样也为理科学习及高三的冲刺赢得了时间。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一种精神滋养。除了应试,我们更要体会其中韵味。

高考已经结束,语文学习从未停止......

祝愿学弟学妹考出好成绩!





公众号长期征稿,细节请参考征稿函20240804

需加群请在公众号菜单回复“加群”,加魔都群请在公众号菜单回复“魔都群”。进群请先看群公告,没有按照规定修改群昵称和长期潜水的群友会被移除。
我的专辑

小学数学鸡娃系列


小笼妈语文


匿名爸奥数


Eddie爸启蒙


鸡娃系列家长篇


学习方法


群友分享


睿眼观察


目标与规划


十时谈教研


群活动


每日总结

睿爸小屋
鸡娃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