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ng ”还是“zèng”?陕西名吃“甑糕”到底怎么读?

文摘   2024-12-02 00:00   陕西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石喻涵 张宸豪 见习记者 张方圆)“气圆了没?”“圆了。”“开!”11月28日,随着甑糕技师王稳记一声令下,热气蒸腾中,一锅甑糕出炉了。

近日,随着一位美食博主对“甑糕”(正确读音为zèng gāo)的误读,这一传统陕西小吃意外走红网络,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中华美食文化的热烈讨论。针对甑糕再次受到年轻人关注,85岁的王稳记既惊喜又有些许意外。

他告诉记者,甑糕的“甑(zeng)”指的是古代的蒸器,底部留有小孔的大锅,一般口阔二尺六,纵深二尺八,外形酷似一只硕大的黑鼓。

原始社会已经有了“”,最早的甑是用陶瓷制造的,叫陶甑;商周时代发展为青铜制造,叫铜甑;铁器产生后,又用铁制造,叫铁甑,一直沿用至今。据考,甑糕是从我国最古老的“粉糍”演变而来,唐代趋于定型。

“20世纪70年代,生活在西安市七寺十三坊的人,习惯叫它‘jing’糕,越来越多的人将这种制作手法学了去,也将这个叫法延续了下来,现在很多老西安人还是习惯叫jing。”王稳记表示,“这个字不常见,容易读错也不奇怪,重要的是能让更多人了解到甑糕的美味和背后的文化故事。”

近年来,部分陕西美食凭借其地道的西安风味和独特的就餐体验,在海外市场中取得了成功。比如,在美国纽约,一家名为“西安名吃”的店铺自2005年开设首家分店以来,已迅速发展成为全美知名的中餐品牌,其招牌菜品如凉皮、肉夹馍、Biangbiang面等,深受当地食客的喜爱。

陕西省社科院文旅研究中心主任张燕表示:“美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更能跨越语言和地域的界限,传递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和生活哲学。甑糕的海外走红,是西安美食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升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

张燕进一步指出,要在全球范围内有效传播和传承中华文化,需要采取更加多元和包容的策略。“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挖掘,确保其核心价值和独特魅力得以保留;另一方面,也要勇于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国际化的表达方式,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亲切的方式走进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

编辑:杨帆责任编辑:韦世钰


伊尹文化传承
工作室成立以来,在政府部门、广大会员的支持配合下,积极开展行业组织、行业自律、资源整合、企业维权、商业协调、国际交流、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为社会、政府、会员和企业服务,对促进行业进步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