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公务员的升职不亚于爬天梯

财富   电视剧   2024-07-18 10:02   湖南  

最新十篇爆款文目录

8、中央政府领导集团只有的朝事没有国事

9、军政监三权同时授予一人是政治自杀

10、最高统帅的思维之障贻误何止千年

11、卖官鬻爵泛滥就是政权谢幕的开始

12、政治衰败的最早迹象显现在经济衰退

13、最高领袖书生意气的施政手段害死人

14、军权一咳嗽政治就感冒

15、最高领袖打破平衡必然以吏治溃烂为代价

16、最高领袖乾纲独断背后竟然是庸官成群

17、有哪些高官是被最高统帅明升暗降的

我的另一公众号《唐小舟全集》开通了留言功能,喜欢我的小说《二号首长》的朋友,可去此该阅读一至七部,亦可去此号留言探讨



其次是地方长官之掾属。

在汉代由郡太守县令长自行辟署任用,唐代则任用之权集中在中央之吏部。州县长官无权任用部属,全由中央分发。

任地方官者,因其本身地位低,不得不希望升迁,各怀五日京兆之心。政府亦只是以升迁来奖励地方官,于是把州县多分级次,由下到中,由中到上,升了几级,还如没有升。

不像汉代官阶上下相隔不甚远,升转亦灵活。由县令升郡太守,便是二千石,和中央九卿地位相埒。

汉制三年考绩一次,三考始定黜陟,因阶级少,升迁机会优越,故能各安于位,人事变动不大,而行政效率也因之提高。

唐代则迁调虽速,下级的永远沉沦在下级,轻易不会升过到上级去。

于是在官品中渐分清浊,影响行政实际效力极大。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唐代》

当初第一次读钱穆先生这部书,这段话中涉及的问题,并不特别让我有感。

有一个原因,那时对基层政府的关注很少。

最近因为写《唐小舟》第二系列《城市客厅》,主要关注点是县级政治生态,对于县这一级中国最古老的行政结构,就有了更多更全面也更深入的思考,深感基层公务员升职之路的崎岖漫长。

每年的公考,应者云集,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金榜题名,成为县里的公务员,到底是该喜还是忧?真是难说。

至少需要两三年,出色者才能得到提拔,而提拔的第一阶,是副股级。县级局下属二级部门的副职,乡镇下属的部门副职,都属于这一级。

比如县司法局行政科副科长,担任这一职位,是不是升官了?是,权力还不小,说起来也好听,副科长。其实是副股级,工资和级别挂钩。

由副股升正股,正常需要三年时间,而正股升副科,也需要约三年时间。

在一个县级局,一旦升上副科,就是副局长以上领导了。运气好的人,进入公务员序列八九年时间,能够当上副局长,够牛气的。

可这只是一个副科级干部。若是在省里或者中央级机构,别说没有股级,甚至连科级也不需要经历,一旦提拔,直接就是副处长。

而县里,担任副科的副局长,可能还不是班子成员,又需要干三几年,才能进班子。再干三几年,又往前进一步,成为常务副局长。此时仍然是副科。

常务之后,再干三几年,提升正科,成为局长。

一个县,科局级单位有几十个,如果升迁不顺的,在副科这一职位,就会辗转好几个局,历时十来年。而在正科这个职位,甚至劳奔忙一生。

同是正科职位,镇长和镇委书记之间,就是非常大的一级。小镇和大镇之间,又是一级,经济不发达镇和发达镇,又是一级。

如果第一步担任的是经济不发达小镇的镇长,三几年后,提拔了,进入大一点的镇,继续担任镇长。再过三几年,到一个小镇担任镇委书记。再一级台阶,自然是经济较发达镇的镇委书记,再然后就到经济发达的大镇,比如城关镇担任书记。

正科级这一职位,不熬上十来年,根本钻不出来。

钻不出来的原因只有一个,再往上就是副处级。一个县,副处级职位非常少。人大政协有些副处级职位,但大家都认为是养老的安慰性职位,没有实权,尤其没有财权,年富力强有能力的科级干部不愿去,县委县政府也不想浪费人才。剩下就只能考虑县政府和县委。

可县政府和县委,才几个副处职位,比如县委副书记,副县长。虽然还有几个部长是副处级,比如组织部宣传部,可那是县委常委,高于普通副县长。

也就是说,县级正科,若想升到一个干事的行政职位,就只能是当不进班子的副县长。

幸运的,真的熬到了这一级,头发早已经白了,更多的正科级干部,终其一生,也迈不上这一级台阶。

大家或许以为,好不容易考上公务员,如果分到县里,那是倒霉,若能分到市里就好了。

可实际上,市里也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一个级别的不同而已,就其职级而言,县里的副科长,是副股级,市里的副科长,才是真正的副科级。

而在市里,由副科到正科,由正科到副处,是在走同一个圆。

大家或许以为,古代一个县,只有一名县令或者县长,再配几名掾属,公务员已经少到不能再少。而现在,县里的公务员就已经庞大得无与伦比。县级公务员,差不多在一千五百左右,再加上大几千名事业编制,吃财政饭的,就有上万人。

这个数字,感觉确实有点骇人听闻。

以前我常想,古代的县,一个县令带着一些掾属,也就十来个人,管得过来吗?现在我总算是搞明白了,这里面的原因,还真有点复杂。

其一,古代的县和今天的县,人口基数不一样。

汉唐时代,全国才几千万人。以盛唐峰值的六千万计算,一千五百个县,平均每个县,只有四万人。 也就是今天一个小镇的人口。

今天一个中等规模的县,七八十万人口,大县甚至超过百万人口,在汉唐时,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州郡。

其二,古代并非一个县令带着十来个人管理一个县。刘邦的最初职位是亭长,一个亭长甚至比乡长小。基本就是一个在亭设卡收税并且管治安的官。可见秦时,县一级,就已经有不少的下属了。

古代没有严格的公务员编制或者事业编制,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相应的工作,几个人肯定做不过来,一级一级的管理,还是存在的。

钱穆先生说,“地方长官之掾属。在汉代由郡太守县令长自行辟署任用,唐代则任用之权集中在中央之吏部。州县长官无权任用部属,全由中央分发。”

若是参照今天,他所说的应该是县级公务员,是那些带长的职位。而长字以下,还有很多一般工作人员,在古代,自然不可能由中央分发,仍然是地方长官“自行辟署任用”。这类人员,大概相当于今天的事业编制。

其三,古代毕竟人口少,一个乡镇,也就几千人,分散在几十个自然村。大多数自然村,只有三几户人家,一二十户的已经是大村,几十户人家,就是一个镇了。

且不说古代,就是刚解放的时候,中国的大多数镇,也只有几十户人家。

由于人口少,古代行政结构,不包括乡镇一级。乡镇采取的是乡绅管理,管理费用,不由政府财政开支。

现在相当一部分大一点的镇,便有十几万人,相当于汉唐一个中等州郡。若再实行乡绅管理,显然不合时宜。

所以,县这一级的行政管理,是中国的一个大问题。

一方面,官职级差设置越细,官场就越复杂冗繁。尤其现在几乎是一个人就是一级,或者一个职位就是一级,这种爬楼梯的过程,耗费一个公务员的一生,还高不见顶,确实需要一种更加扁平化的管理结构。

另一方面,如果说县这一级属于麻雀级的话,这已经不是一只小麻雀,而是一只大麻雀肥麻雀。如果没有健全的治理体系,很容易出问题。

这是一个客观难题,不仅困扰古代治理者,恐怕更困扰当今治理者。客观地说,如果有更为简单的解决办法,那就不叫难题了。

在此,我只是探讨问题,而不是探讨解决方法,因此言及于此。

二号首长目录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一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二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三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四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五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六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刘茗钰城市客厅第001章

点击进入:大亨出世第001章

点击进入:深圳斗牛第001章

点击进入在河之洲第001章

特别提醒:每日看完更新后点一下文末右下角的“在看”,可以及时收到最新章节推送的信息

读二号首长一至九部以及我的更多创作,敬请关注公众号唐小舟全集



黄晓阳
地球就是一大村,世界只有两个人。想做就做,不然就老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