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大推荐人才其实是为自己做广告

财富   电视剧   2024-09-04 10:03   湖南  


《二号首长》任意一章节,请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目录索引

有话在说,请在公众号黄晓阳留言,共性话题我将专文探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个歇后语,打小就知道,由此事而引出的另一句话,身在曹营心在汉,同样为国人耳熟能详。

但坦率地说,对于徐庶其人,我知之甚少。

看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似乎那段历史上所有著名人物,都出场亮了个相,徐庶亦是如此。剧中,徐庶是曹操最爱的公子曹冲的老师,曹冲不幸夭折,徐庶因而辞别曹操,归隐山林。

我于是生出些许好奇,徐庶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古语云,良禽择木而栖。徐庶如果是良禽,曹操应该就是凤凰木,“事后诸葛亮”地评估曹操,放眼当时,再没有比曹操更好的木了。

既如此,那是否说明,徐庶非良禽?

因为有这些疑问,我因此看了一下与徐庶有关的史料记载,从而知道,徐庶其人生的大致轨迹和事件,而让我感兴趣的,倒是史料之外,没有写明的一些味道。

与徐庶相关的史料,其实并不多,他貌似不是名家大族之后,与此一时期那些大名人个个有显赫出身不同,徐庶的出身,在相关史料中,仅当四个字,出身贫寒。

出身贫寒这种事,需要一分为二,用两分法来评估。

出身贫寒最容易获得的遗产是小家子气。所谓小家子气,就是脑容量不够,形而上相对狭小,一生脱不了小农思维,斤斤计较,睚眦必报,思维单相等等,如同长在身上的尾巴,时不时就会露出来。

另一方面,正因为出身贫寒,自小经受磨砺,最懂人生疾苦,生存不易,因此性格坚韧,凡事专注,承受力强,屡败屡战。如果知短而扬长,必成大器。

一切的关键,在这个知短而扬长。

青年时,徐庶争勇好斗,与一帮同类为伍,横行乡里。

这也不奇怪,每个人都年轻过,年轻时想出人头地,又别无所长,唯有蛮力,再受尚武之风影响,以为拳头可以为自己挣一个未来,所以便以历代好武者为师。

这一切,均为人类的青年时代习性。

所谓青年时代,有两重理解。一,每个人都必然经历懵懂,这个懵懂时代,就是少年向青年的转变。二,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经历过青年,这个青年,同样是由少年向青年的转变。

无论是个人的青年时代还是人类的青年时代,都是尚武时代,以为武力能解决一切。

史料中称,徐庶为人报仇,被官府抓住。官吏问他叫什么名字,他一言不说,官家于是将他绑在柱子上,做出准备肢解的样子,并且击鼓下令众人辨认。众人知道他背后有一伙人,没一个人敢说话。后来,徐庶的同伙将他救走。

此事发生在公元189年,这正是董卓之乱的那一年。

徐庶为人报仇,是否成功,似乎没有说,但差点因此丢了性命,给徐庶造成了巨大影响,他因此发愤读书。这个说法,恐怕也令人生疑。

毕竟,董卓之乱起,徐庶没有趁此乱世求取武功,反而改性,立志读书,太难以理解了。

初平二年,即191年,全国大乱了,为了避战祸,徐庶和好友石韬等人逃到荆州避祸,因而结识诸葛亮,与孟建合称诸葛四友。

徐庶好武而被抓,差点杀头,由此转而习文,才不过短短三年,便学有大成,足以和诸葛亮成为挚友,这事有点扯。

事实若真如此,只有三种可能,一,徐庶虽好武,文底子其实非常厚,并非幼而贫。因此,才足以与诸葛亮交。二,诸葛亮其实也是愣头青一个,并没有什么识人之能,人家愿意结交,他便应从。三,史家按照自己所愿,在那里瞎编。

据说,诸葛亮曾评价三人,卿等三人的仕进,官位可至刺史、郡守。三人问诸葛亮将官至何位,诸葛亮不答。

这大概又是文人弄出的事后诸葛亮说法。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被曹操击败而南下依附刘表,刘表让刘备于新野驻扎抵御曹操。徐庶投奔,刘备予以重用。

这个所谓的重用,显然不是立等可取,而是徐庶经过6年奋斗争取来的。史料称,建安十二年,也就是207年,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如果一开始就得到刘备重用,见到刘备时就推荐诸葛亮了,之所以将此事拖了六年,既有可能当时刘备并没有重用徐庶,也还有一种可能,徐庶用了六年时间观察刘备,觉得这人是个明主,于是,将诸葛亮隆重献出。

刘备说,行啊,既然是你推荐,那你带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这是高人啊,怎么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老大如果真的想见,那一定要沐浴更衣,三拜九叩啊。

于是,刘备三顾茅庐。

这件事,是我所感兴趣的。

徐庶推荐诸葛亮,是否真认定其不世之才,且不说,其推荐之法,却值得说道。

向人推荐人,绝对是一件技术活。推荐别人,显示的是自己。若是推荐对了,说明你有识人之能,若是推荐错了,则反之。

历史上秦相范睢荐有恩于己的郑安平、王稽,就是典型的反面之例。

一般而言,举荐,老大可能会像刘备一般,说,行啊,约个时间,你带他来,我请他喝酒。大多数人,得到这一结果,已经喜出望外。徐庶却不满足于此,而是说,别人或许可以用这样的办法,唯独诸葛孔明不行,必须老大亲自上门去请。

说此话,既有以诸葛亮抬高自己之嫌,也有恃宠而娇,滥用宠信之嫌,所以一定要慎用。除非绝对地认定,被荐之人,果真有经天纬地之才。

诸葛亮生于181年,徐庶向刘备推荐时,是207年,此时的诸葛亮只不过26岁,徐庶认定他有大才,我信。而徐庶认定他有经天纬地之才,我真的难以相信。

孔融四十岁时,认定祢衡是大才,后来的事实证明孔融之识,失之偏狭,何况,此时的徐庶,恐怕也是二十郎当岁(以他替人报仇判断,当时乃少年),就算有一个旷世大才摆在他面前,他虽可能认定为大才,却难以确定为旷世之才吧。

再联想魏晋之风,我更愿意相信,那个时代,其实是一个吹大牛的时代,见到一个有点才能的人,便向更高的人推荐说,此人是经天纬地的大才,更显自己的名士之风,识人之能,不狭之心。

荐才这种事,本身就极具投机性,荐才也是荐己,需要慎重而慎重。

次年,刘表死,曹操大举南下讨伐。刘备等一路狂逃,在当阳长板坡,被曹操大军追上,幸得张飞三声大喝,阻住曹军,才得以幸存,所以有长板坡上张飞三声大喝,吓退曹操百万兵一说。

这自然是三国演义。

此战,曹操抓了很多俘虏,其中包括徐庶的母亲。

徐庶的母亲恐怕不是俘虏,只是被迁之民。

三国演义的作者充分释放了《大军师司马懿》作者般的想象天空,说是徐庶助刘备攻曹操,夺了樊城。曹操因此设计,掳了徐庶的母亲,并且伪造徐母的书信,将徐庶骗了去。

刘备夺得樊城,关羽水淹七军,是建安二十四年的事。此时,徐庶已经在曹营很多年了。

何况,徐庶进曹营,如果真是为了救母,也不会和石韬同行。

更大的可能,恐怕是刘表死了,其子刘琮降了,刘备败了,徐庶和石韬,于是投奔了曹操,也可能是成了曹操的俘虏,曹操见其有才,用之。

不过,此后不久,曹操死了,曹丕继位,自然不敢重用此二人,才会有诸葛亮感叹,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这两个人呢?

或许,徐庶这个历史人物,在相关史料尤其是诸如三国演义这一类小说中,被掺水太多,目的嘛,遵从的是创作规律,即突出人物形象。

但徐庶推荐诸葛亮以及不被曹氏集团重用两件事,极具启迪意义,值得人们研读和深思。

二号首长目录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一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二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三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四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五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二号首长第六部第一章

点击进入刘茗钰城市客厅第001章

点击进入:大亨出世第001章

点击进入:深圳斗牛第001章

特别提醒:每日看完更新后点一下文末右下角的“在看”,可以及时收到最新章节推送的信息

读二号首长一至九部以及我的更多创作,敬请关注公众号唐小舟全集




黄晓阳
地球就是一大村,世界只有两个人。想做就做,不然就老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