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座雨林

文摘   2025-01-18 14:33   广东  



现在名闻遐迩的西双版纳布朗山的老班章村,有一片布朗族种下的古茶林,古茶林周围曾经是莽莽苍苍的热带山地雨林:高矮参差的树木、藤蔓、蕨类和苔藓共生,孔雀、熊、鸟和昆虫也栖息在此。后来,除了茶地,周围的土地基本成为了轮歇地,一开始砍砍种种,旱谷、玉米,种几年再烧一片换了种……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每逢二三月干天,山火连绵,烟尘滚滚,直至一片焦枯。待春草萌发之际,这里成为了放牛山。



拍摄于版纳湄公山庄的无忧花(Saraca griffithiana Prain)分布在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300米至1,200米的高山雨林中。(尚未进入开花季) 

摄影师:郭东伟



就在这片荒山上,立着一些烧死而没有倒下的大树。时年尚在主持德国援助项目“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与修复项目”的专家组组长的德国生态学家马悠博士(Dr. Josef Margraf)一次次地来到这偏远茶山,为当地的生态问题深深焦虑。



拍摄于版纳湄公山庄的大叶崖角藤(Rhaphidophora megaphylla H. Li)为木兰纲、天南星科、崖角藤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生长于海拔600-1300m潮湿热带密林中的大树上。 

摄影师:郭东伟



2003年,他在一棵被烧死的大树上救下了一株摇摇欲坠、濒死挣扎的大花万代兰。那株大花万代兰里最长的一支有一百多节,按一年一节的生长速度,这株万代兰有一百多岁了。除了东南亚少数地区,布朗山原来也是大花万代兰的原生境。这是一种珍贵的热带附生兰花,生长在山地雨林顶层的高大乔木上,一旦落到地上,就会渐渐失去生命。



艺术家Galaxia Wang 以大花万代兰为主体,描绘天籽山幽溪深处林间盛放的大花万代兰的作品




在中国,大花万代兰仅分布于云南南部的勐海勐遮至景迈一带,因为野生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种群日趋减少,是濒危物种。马悠博士对妻子说:“女儿Vanda以大花万代兰命名,让我们修复她的家园吧。”于是,2003年,征得老班章村民一致同意后,他们租下这片当时8400亩的轮歇地,在这里成立了天籽老班章生物多样性茶园林保护区,致力于在天籽山修复大花万代兰的生境,同时再造生物多样性茶林,为东南亚大规模单一种植树立一个活的样本。



天籽金兰



在女儿们眼中,兰花攀附在树上,是森林的仙子。一旦看到它的花和它生长的状态,就会觉得太精妙了,花心就像一个跳舞的小女孩。


对马悠与李旻果而言,兰花种群的回归更意味着生态修复成功的显化。李旻果用人比喻森林。“当你看到一个人,身高一米八,心智还是小孩,那他就不算是大人,只是长成大人模样。如果一片雨林有高大的树木,但各种真菌还没有回归,那就少了点什么。如何判断菌群是完整的?就是通过兰花的出现和它自动的繁衍。



李旻果女士在为大花万代兰进行人工授粉



兰花种子打开时,几十万上百万的种子像尘埃一般在森林中漂浮,附着在其他树干上。如果树干上没有真菌,兰花种子就不会萌发,便会成千上万地死去,小小的种子就白长了一年。如果树干上有真菌,兰花萌发,就说明整个森林的脾胃已经健全了,它以后可以健康成长。“整个森林里面真菌的链接之道打通,就像人的任督二脉被打通一样。”



绽放在雨林中的大花万代兰



促使大花万代兰萌发的真菌在今年被找到并被确认是莫大的惊喜。当一个地方生态系统被彻底焚烧殆尽,没有人知道真菌是否存在,它需要荫蔽,需要湿度,等森林长起来了,答案才会浮现。2024年6月,大花万代兰的种子和提取并扩繁的真菌一起回归了天籽保护区。兰花在天籽自然萌发指日可期。和真菌共生是兰花的特性,菌种的存在终于在此刻被证明。



Galaxia Wang画作中万代兰生长环境的真实展现。图中除了大花万代兰,也包含陆生植物的“活化石”——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 (Wall. ex Hook.) R. M. Tryon,树冠犹如巨伞,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在2.3亿年前就已经是古代蕨类植物的孑遗种。桫椤也是现今仅有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稀,1999年8月4日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为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因为桫椤有非常久的栽种历史,所以它也被称作陆生植物的“活化石”。) 

苦苣苔(Gesneriaceae Rich. & Juss. 苦苣苔科,是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唇形目的一科。天籽山上的苦苣苔,开红色小花,与万代兰共生在大树上。)



经过了二十年多的雨林修复与环境重塑,濒临灭绝的大花万代兰回到了自己的家园。这不仅意味着一个美丽物种将继续存在于地球上,也意味着一片雨林的灵魂变得完整。“今年是我特别放松的一年。”李旻果说。丈夫马悠去世后,她继续承担着两人曾经共同的使命。“我们认领的任务,我做了个交代,所以我觉得我把事情做好了。”



“濒危物种大花万代兰回归原生境”项目发起人李林妲和李宛妲正在描绘百万万代兰回归的标志



6月18日,濒危物种大花万代兰回归原生境”项目正式启动,李旻果准备通过人工助力的方式,提取真菌帮助它们繁殖,再放回森林里,利用“菌种共生成苗技术”恢复万代兰原生境中兰的种群数量。“就像你生了一个天赋异禀的宝宝,但你还要给他很好的教育和环境。”她要在六年里,让百万株大花万代兰出现在天籽,整座山都能看到蓝紫色的花朵。



“濒危物种大花万代兰回归原生境”项目的标志石碑



现在进入天籽山,如同进入一个结界,温度、湿度、气味、声音,皆与进山前不同。自由的绿意中,万物在此淋漓尽致地生发,如同一个野生的梦。难以想象,在二十多年前,这里还是接近万亩的荒山。



今年的万代兰回归计划需要继续种树,尤其是万代兰最喜欢的家——菩提树和高山榕



那时候,上山全是烂泥巴路。马悠与李旻果买下一辆六缸发动机的越野车,用来上山,那辆车是达喀尔拉力赛的越野冠军。路况太差,那辆冠军车如今破烂不堪,摆在家里如同古董。上天籽山的路直到三年前才修好,过往二十多年里,天天跑烂路上山,这样的过程像是一种朝圣。



项目发起人李旻果女士正在和导演Luc Jacquet一起拍摄万代兰回归的纪录片



李旻果说,“每次能上去,都已经了不得了,还要做着这么难的事情。有几年特别累,总想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呀?什么时候才能够看得到它郁郁葱葱的样子?突然间,好像就在几年前,这个山自己长变了,自己变成了一个特别棒的地方



摄影师:郭东伟




编辑:石梦

美术:Song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媒体编辑:Lorna



GLASS Official
《GLASS Magazine》创办于英国伦敦。GLASS中文版着眼当代女性精英,围绕生活方式、艺术时尚等话题叙事,为读者呈献真实而有力的美。此外,侧重以实验精神探索创意世界的GLASS MAN,亦将于此透过艺术人文事件,延续时尚观察解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