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95后文学 | 山后(散文)
文摘
文化
2024-10-29 17:03
北京
作 者:刘应平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 伟
微信编辑:王忻媛
学生又坐在教学楼前的台阶上,稚嫩的掌心轻托着下巴,目光定在西边高高的山头,确切地说,是山后的天空。在这片西南边陲的乡镇交界之地,有着许多高拔的青峰,彼此依偎,相互拥抱,将9个村落、近3000人逼进一片小小的山坳。学校就建在其中一个村落的村口,坐落在山谷一片平坦的土地上。西南方向,巍然青山像被大自然不经意间搬到大门口,和学校一起紧紧夹着一条泥土路;另一侧的东北方向,山与学校只隔着一条涓涓小河和两三块稻田。总之,山靠得很近。这方小天地,本已视野有限,教学楼和宿舍楼却又刚好各自横在东南和西北两面,与青山合力把学校围得严严实实。每当有人试图眺望,目光还没有定焦就被青山的庞大身躯阻断,难以见到其他的景物。然而,逼仄的空间里,学生眼中的世界却每天都不同:屋檐下的燕巢诉说着季节的更迭,窗间的蛛网编织着时间的秘密,台阶缝隙中的蚁群忙碌而有序,围墙根下的野花野草顽强生长,更有那四季变换的树木,从二月的柳丝轻拂,到六月的蝉鸣阵阵,从深秋的银杏金黄,到常青的榕柏挺立……每一处细微都成为他们眼中独一无二的风景。一天,我突发奇想问学生知晓燕子多少秘密,他们的目光立马变得明亮生动,仿佛一只只灵巧的燕子正飞入他们的想象。那一刻,小小的身体里仿佛蕴含着秋日晴空的高远、白云的飘逸与小河的清澈,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燕子何时筑起房子?筑巢时是否真的雌燕勤快利索而雄燕懒惰拖沓?我出乎意料地钻营于此间,暂时忘却手头的工作,如同课堂上的学生心思飘忽到窗外。我已经许多年没有认真观察过燕子了,更别提关注燕子的巢,现在回想有关燕子的记忆,只看见一道轻盈的身影,一对剪刀似的尾巴。它掠过天空,就像岁月掠过生命留下的一抹淡痕。思绪虽万千,我竟捕捉不到一丝启发。也许,我从未仔细辨认过燕子的雄雌,更未曾思考过背后的深意,也就不知从何处回答。很多时候,成人本就不在意此和彼的区别:考试时不在乎何种题型出错,总分满意即可;高考时不在乎专业,只求被心仪的学校录取;找工作时不在乎岗位,只要工资符合预期;甚至到了结婚的年纪,有的人也不在乎爱与不爱,只要能过日子。所有的精打细算一股脑地投掷在最后一步的成与不成,过程中的曲折可以被选择性忽略,换句话说,又何必较真。相比之下,我更敬佩孩童,他们生有世俗之人无法拥有的童真和想象。童真,是世界上最明亮的双眸,直达一切事物纯真的本质。想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且平等地包容世间一切事物。当寻常的景物进入孩童世界,会被自然放大,自然分解。他们能将平凡的高山拆解为岩石、泥土、树木与野草的交响曲,让每一个细节都鲜活起来。甚至,树木继续变成根、干、枝、叶,树干又变成一片片粗糙的树皮,一条条奇异的纹理,就像一道道线索直抵自然的核心和奥秘。秋冬的太阳,不到下午4点便躲到西南方向的高山背后,给人以时间流逝加速的错觉。如果你一旦驱车离校,绕过山崖到另一个地方,又发现阳光早早在转角路口等着,铺上金黄色的柔毯——在另一个地方,它甚至还悬在山头。这一幕尤使人百味杂陈,像有一道无形的声音告诫着你,离开山里才能拥有漫长的时光,才拥有广阔天地,使我平日里变得不爱看向西边。学生与我不同,乐于寻找太阳的藏身之处。尤其在读过萧红的《火烧云》后,他们每天都在期盼着一场惊艳的晚霞。他们记得火烧云一上来,一切就被染成金黄色,甚至于老爷爷家猪圈里的猪都变成了金黄色。课上,学生笑说老爷爷可以变得很有钱了。他们的声音那样纯净天真,使“钱”回归于美好的愿景,不沾一丝柴米油盐的人间烟火,显贵而不庸俗。一吃过晚饭,几个学生就坐在台阶上,静静等待黄昏到来。辽阔的天空,带领他们走进另一片世界。晚霞未显时,他们的想象已经出现形状各异的云彩,肆意驰骋。晚霞真正到来时,他们一边惊叹连连,一边预测云彩即将幻化成何状,并且又因何如此。七嘴八舌间,飘忽不定、变化莫测的晚霞,一点点织成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梦幻故事,任凭烂漫的想象尽情遨游。岁月无声,偷偷进驻人的身体,它如同一把名为遗忘的锁,尘封人生每次抉择中舍弃的旧念。日复一日,人渐渐遗忘许多美好。或许在某一天,人才会幡然醒悟,然后极力找寻开锁的钥匙。近来,秋雨一场又一场,空气卸下烦闷的外衣,渐渐清凉起来,树叶经秋雨洗涤开始显露出金黄色泽。我不由想到,秋风将在不久的日子从枝头上无情地剥离枯叶,那时树叶在一个春与秋的轮回里又重新落回生命的土壤,脱离凡世的高高在上,从理智而冷酷的抉择漩涡中抽身而出,重归一片枝叶的使命反哺大地,不做任何枝条的装饰。想到这里,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触动,开始想起鸟儿婉啼的早晨,清脆的歌声随阳光漏进窗户,轻轻撬动沉睡的心灵;霞光万丈的傍晚,金灿灿的南天门仿佛在云后显现,气宇昂扬的神话人物从脑海跃出,续写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山为山,山不为山,人们皆以为大山阻碍雄鹰高飞,不承想它仅是对失心者的考验。世事繁重,凡躯已经沾染尘埃,又怎能放弃自由飞翔的心灵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