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这个山坡上,全都是穆斯林的坟墓

文摘   旅游   2024-06-20 20:01   广东  
山坡上的坟场
走到锡克庙(参见:香港这座宫殿,每天都可以免费吃三餐)的后面,就可以看到背后高低错落、漫山遍野的墓碑。这是回教坟场,专门用来安葬香港的穆斯林。


满山坡的坟墓(图/无畏)

从锡克庙出来后向右走,在皇后大道东的尽头右拐,就会见到回教坟场的入口。入口不太有特别,只用中文和英文写上“回教坟场”。不像广州(参见:广州的穆斯林葬在了这里,有一万多人)、澳门的伊斯兰教墓园(参见:民国的外交官,葬在澳门唯一的清真寺)有清真寺或礼拜殿,这里只有密密麻麻的墓碑。

不过,墓碑们整齐排列在上坡上,每一层都有编号,看起来错落有致。


回教坟场大门(图/无畏)

穆斯林的游坟
入口处的告示写着在“游坟须知”,提醒人们伊斯兰教悼念先人的方式有多不同。
中国传统上会在先人坟前烧香摆蜡烛,在这里是被禁止的。其他冥钱、水果等拜祭品,也一概不会出现。中国人在山上扫墓时经常容易引起火灾,伊斯兰教徒却没有这个顾虑。

甚至,跪拜和鞠躬仪式也被禁止。伊斯兰教徒要向逝去的人道“赛兰”(selam),然后面向沙特克尔白的方向为亡人做“都阿”(dua),祈求真主宽恕亡人的罪过。


入园须知(图/无畏)

葬在香港的穆斯林
从鸦片战争后,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由于英国军队有大量的来自印度的穆斯林,他们踏上香港的土地后,香港穆斯林的历史正式开始了O’Connor,2012
1849年,香港的第一座清真寺就在港岛上建成(参见:香港最古老的清真寺)。后来,英国人实力扩展到了九龙半岛,穆斯林们在如今的尖沙咀地铁站旁边也建起了清真寺(参见:尖沙咀地铁一出来,是香港最大的清真寺)。
英国殖民政府选择了港岛上的这个“快乐谷”(Happy Valley),为不同宗教群体提供死后的安息之地,连不实行土葬的印度教徒也得到了土地(参见:香港等公交,等到了一间印度神庙)。1870年,这个山坡就被辟为回教坟场。
墓碑上的文字,既有英文、阿拉伯文,也有中文。自从英国成为香港的殖民地,就有不少广东的穆斯林为了躲避战乱、寻找希望,移居到香港,最后在这里离开人生。
一些年代久远的墓碑文字模糊不清,有的甚至只剩下一个编号。


只有数字的墓碑(图/无畏)

不过,大部分墓碑上面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墓主姓名和生卒年月,可以看到相当多的光绪、宣统、民国期间的纪年。


杨学之墓(图/无畏)

有人在墓碑上写上了阿拉伯文名和中文名。例如1944年刚刚成年就去世的阿卜杜拉(Abdullah),最下方刻着他的中文名“张国仪”。


张国仪之墓(图/无畏)

1954年离世的Sheik Abu Bakr Bux享年70岁。他的墓碑原来只有阿拉伯文和英文。后来,在外面又套了一层石碑,用中文写上了他去世的日子,以及他的中文名“石维英”。


石维英之墓(图/无畏)

游坟对亡人和活人都有意义。穆罕穆德说过:“游坟可以让人想起你的后世”。这句话出自伊本·马哲(Ibn Majah)的《圣训集》。穆罕默德的同伴爱布•胡莱勒(Abu Hurayra)告诉人们,穆圣曾说过这句话(伊本·马哲、余崇仁, 2013: 138)
拜访完墓地的我,看到了这么多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普通人,却想不到后世。因为,那是我现在的智识无法想象的。
是的,人最终总会死。不过,我更想,不留遗憾地过完自己这一生。
参考资料
伊本·马哲、余崇仁. 伊本·马哲圣训.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3.
O’Connor, Paul. Islam in Hong Kong: Muslims and Everyday Life in China’s World City.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2. 
添加无畏个人微信
探讨语言、历史与旅行

更 多 语 言 和 旅 行 的 文 章
 点 击 专 辑  阅 读

签证攻略 | 浪漫土耳其 | 游牧中亚 
游走东南亚 | 中东行迹 |南亚 
语言学习| 美洲放浪 |俄罗斯与高加索
全世界看日本 | 大韩民国 | 中国小众旅行 


无畏的旅行
一个普通人,在旅行路上学习语言和历史的故事。从人大社会学系毕业,我没有开始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却到了尼泊尔教中文、在寺院学巴利文。我发现了学习语言最好的方法,一发不可收拾,已旅居五十国,学遍每个国家的语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