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绘本为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和边界感:读《大卫,不可以》

文摘   2024-11-25 06:40   山东  


大家好,我是儿童阅读教练汤汤。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卫,不可以》引发很多家长的热议,关于“毒绘本”的争议也从没有消失过,类似画风丑、担心孩子会模仿大卫的行为等等言论也一直未断。


恰恰相反,从我陪伴孩子共读绘本的经历来看,我认为绘本《大卫,不可以》中的故事可以更好得为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和边界感,在阅读的时候,家长只需给孩子做一个正向引导即可。


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这本经典绘本吧。


我们都知道《大卫,不可以》的主角是大卫,一个只有几岁的小男孩。


画面上只有他一个人物的完整形象。而妈妈只在扉页和最后一页有两个不完整的画面,妈妈通篇说得基本都是一句话:“大卫,不可以”。


尽管如此,我们在阅读时还是会时时觉得妈妈是隐在背后的主角。她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关怀、关心着大卫的一举一动。


主角大卫的造型既像是用几何形体拼接的玩偶,又像孩子用稚拙的笔触描绘的自画像。


封面上,大卫椭圆的大脑袋,占了面部三分之一的大嘴,六颗尖尖的牙齿;三角形的鼻子;小小的眼睛,一高一低的两道短眉毛,似乎这个表情是在向大家宣告——我什么都不怕。


大卫一只脚站在一摞歪七扭八的书垛上,另一只脚悬空,正伸着双手去移动放在架子上的玻璃鱼缸。


鱼缸里盛满了水,里面还有两条吓得惊慌失措的小鱼。此时,鱼缸已被他挪出了半截,由于倾斜,水已经洒了出来,摆放鱼缸的架子也倾斜了……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可以预测到将要发生的事情吧。


可是,调皮的大卫却是无知者无畏:他扭着脖子,面朝我们,正得意地大笑呢。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们听到了一句坚决、严厉、不可违抗的命令:“大卫,不可以!”


通过封面,我们可以了解这本书的主角是谁,主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诠释的淋漓尽致。


相信小读者从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就会喜欢上这本书,对这本书也会爱不释手,百看不厌。 


在这本书里,大卫还做了哪些事情,有哪些不良行为和不好的习惯让妈妈忍无可忍的一再说:“大卫,不可以”呢?


 下面,我从书中挑出四个画面详细解读大卫的故事——



大卫两只脚的脚尖踩在一把椅子的边缘上,身体倾斜45度,左手紧紧抓住壁橱的下方,右臂向上高高举起,伸开五指,想去拿妈妈放在壁橱最上层的饼干桶。


大卫紧紧地抿着嘴巴,舌头翘在外面,两只眼睛盯着那只饼干桶,一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模样。


画面上妈妈并没有出现,只有一句 “大卫,不可以!”。


妈妈之所以把饼干桶放在最上层,或许是担心大卫吃多东西对身体没有好处,可她没想到大卫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作为家长(不仅仅是母亲)看到这里应当适时提醒自己:如果你不想自己的孩子拿到某种东西,最好的办法是不要让他看到。如果你让他看到而得不到的话,那么,危险就很可能会降临了。 


站在客厅里的大卫,头上、脸上、手上、腿脚上糊满了黑黑乎乎的泥巴,头上的泥巴还插着几根草和两个小蘑菇,糊在腮帮子处的泥巴上居然有一个长尾巴的虫子,腿上长着草,脚上插着小树枝。真得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简直就是一个小怪物。



干净的地板上是他的两只泥巴脚踩后留下的两串黑脚印和从身上掉下来的黑泥点儿。大卫一脸无辜的样子站在那里。看到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是谁,都会惊呼一声。


事已至此,妈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惊呼之后立马把他放到浴室清洗干净。



让我们跟随大卫的妈妈的“不可以”制止声,去看看大卫是如何洗澡的浴缸里放着大卫的一些玩具:游泳圈、军舰、小鸭子、水雷、鲨鱼等。澡盆里的水早已溢出,可怜的“八爪鱼”被冲到了地板上,瞪着惊愕的眼睛不知所措。


水龙头大开着,而大卫则是面戴潜水镜、手拿“鲨鱼”,把浴缸当成了戏水乐园,不管不顾地肆意玩水……


相信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够这样“痛快地洗澡”吧。


好不容易洗完澡的大卫,突发奇想,居然光着身子,冲到屋外的大道上。


只见大卫两脚腾空,张开双臂,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跑。路面有些弧度,让人产生看不到尽头的错觉;站在草地上的小白狗,惊愕地看着大卫光溜溜的背影,不知所措。


周围的环境静谧而安详。大路上只有光着身子飞奔的大卫,耳畔回响着妈妈焦急地呼喊: “大卫,快回来!”


作者在这里运用绘画语言,将动与静、妈妈的焦急、人们的惊愕与猜测巧妙地表达出来。


大卫怎么了?要去哪里?要干什么?会不会有危险……作者把无数的想象和问题统统留给了读者。 


接下来,书中还有很多妈妈认为大卫不可以做的事情。



例如:在墙壁上乱写乱画,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用食物和餐叉制作玩偶等等。


大卫对自己的行为非常满意,他自己玩儿得不亦乐乎。但结局是大卫被妈妈“惩罚”了。


画面中,大卫背对着我们,头却转过来,一滴泪水从眼角流出,挂在委屈万分的脸上。让人感到此时的大卫是那样的无助,那样的可怜,那样的惶恐……


大卫可能知道自己做了那么多的错事,让妈妈操了那么多心,也知道自己错了……他不知道妈妈是否还会爱这样的自己。



 “宝贝,来这里”

“大卫乖……我爱你!”

这是妈妈对大卫最亲切的呼唤。


大卫瞪圆了晶亮的双眼,张开双臂,扑进妈妈的怀里,妈妈用她柔软的双手紧紧地把大卫抱在怀里,轻轻地抚摸着,大卫则幸福地闭着眼睛,依偎在妈妈温暖的怀抱,尽情享受着浓浓的母爱。“风雨”过后,母子相依的场面太感人了。 


从剑拔弩张开始,到皆大欢喜结束,全书没有多余的画面,也没有多余的话语,甚至没有连续的故事情节,节奏却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作者大卫·香农用前后对比的手法把浓浓的母爱表达的淋漓尽致。


大卫的妈妈深谙儿童心理以及教育孩子的艺术,她懂得什么时候该对孩子说“不可以”,什么情况下应该坚决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与习惯,什么情形下采取什么方法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惩罚。


最重要的是,她知道犯了过错的孩子尤其需要母爱。


妈妈在实施制止和惩罚之后,她把孩子拥在怀里,轻轻地抚摸着、安慰着,流露出一个母亲的温情与爱怜。


相信此时此刻,妈妈会轻声细语地给大卫讲为什么“不可以”的道理,而大卫也能明白妈妈的一番苦心,接受妈妈的教导。 


生活中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有充分的耐心来包容孩子的行为,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没有大的危险,有时损坏一下家里的小物品也是可以接受的。


绘读汤汤
让孩子爱上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