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严肃的事,做有趣的人
文 | 花恐龙
大家好,我是花恐龙。
不知在德国生活的朋友们,你们的父母来你所在的城市探望过你们吗?
这几天跟朋友聚会时,一位朋友说起近期父母的访德经历和与他们的冲突,引发了在场很多共鸣。
虽然在长大的过程中,子女和父母的矛盾在所难免,但大家在异国他乡重聚时遇到的冲突,似乎有些共通之处,也让人意想不到地“心情复杂”。
经朋友们的同意,我搜集了3个小故事。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大家跟访德父母之间的那些摩擦。
简是位四十出头的事业女强人。在中国大学毕业后,她击败了很多竞争对手,争取到一家外企稀有的外派机会,只身来到了德国。
凭着机智和勇敢,短短几年后她就又在德国成立了一家自己的贸易公司,一度做得风生水起,三十中旬就在慕尼黑买了房。
但有段时间,因为生活上的诸多不顺心,她在德国过得很消沉。心情最郁闷的时候,她邀请母亲来德国看望她,希望获得一些情感上的慰籍。
没想到,母亲不假思索地拒绝了她的提议,也许是不愿走出自己的舒适圈。简通过沉默冷战表达自己的失望,母亲才服软,勉强愿意来德国照顾她3个月。
简曾经跟我说,她从小努力的动力很大程度来源于自己的父亲。
父亲曾是地方上一个小有成就的个体户老板,为人和善、乐于助人。最重要的是,就算周遭的环境很重男轻女,父亲也从没有对她区别对待,经常鼓励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与此相比,简从小就和妈妈不算亲近。因为妈妈经常拿她和包括弟弟在内的其他小孩做比较,给她的情感支持很少,且总让她觉得自己不够好。
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简从小就希望能回馈父亲对她的看重和支持,为父亲和家族“争口气”,成为他的骄傲。
可简还没出国时,父亲就突然病逝了。这成了她一直以来内心最大的遗憾。
从那以后,她也接替父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在经济上诸多补贴母亲和兄弟姐妹,可这似乎并没有换来母亲更多的关心。
母亲来德后,有次在德国街头,简又因为自己得不到理解和妈妈发生了争吵,她突然对妈妈说:
这个场景对简来说很震撼。她看到了母亲那一刻的无助,既为母亲的无助感到心疼,为自己的态度感到歉疚,却又因为无助的母亲一直以来给自己的情感支持那么少,而感到愤怒、无力和悲哀。
我想,母亲的无助也许触动了她年幼时无助的那一面。妈妈曾经怎么对她的,她现在也只能这么对妈妈。
暖暖是一名高中时期就来德国读书的中国女孩,她刚来德国的时候16岁,现在18岁,刚刚成年。
虽然暖暖在原来的中国班级里是尖子生,又多才多艺,但来德后还是很快发现,想在这里也保持好成绩,要付出的努力实在太多了。其中最大的阻力,当然就是语言障碍。
尽管在国内学过一些基础德语,但走进德国中学的那一刻,就要边学语言,边用新学的语言去学习一切擅长和不擅长的科目。
但暖暖是个非常努力的孩子,经历了很多沮丧、不如意后,暖暖渐渐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德一年后,就能在满是德国同学的班上名列前茅。
暖暖从小就和妈妈很亲近。最近她告诉我,曾经总跟妈妈抱怨德国学校的饭菜不合口,现在妈妈说,想来德国给她做饭,甚至想在德国找一份工作,留下来陪她。
本来是个非常好的想法。但是妈妈来了以后,暖暖却发现,什么事情妈妈都要依靠着她。
暖暖在妈妈来德国之前,就提醒妈妈要好好学语言。哪怕不能从头学德语,但至少要认真加强自己的英语。
可是妈妈好像没有把暖暖的话放在心上。来德国后,不管是饮食住宿,还是办电话卡,还是找工作,妈妈都需要暖暖的帮助。
但此时暖暖正面临高考。她非常希望自己来德国以后在学习上付出的巨大努力不会白费,最终考取自己理想的大学。
思前想后,暖暖发现,自己主要是对自己和妈妈突然的角色互换感到不适应。
“对于目前的我来讲,我只扮演过女儿的身份,习惯于接受妈妈事无巨细的照顾与支持,从来没有操心过生活中的琐事。
虽然我知道,作为女儿是有义务帮助自己的妈妈的,不管是因为亲情还是法律,我也真的很希望能够帮到她。
但是妈妈让我帮忙的事情,都是我还不娴熟、不了解的。我自己也还在努力适应德国的生活,现在突然要我同时帮助妈妈也融入德国,这个的责任让我一下子感到压力很大。“
我建议暖暖跟妈妈进行一次真心的谈话,告诉妈妈,不是不想帮,而是她自己也才只来到德国两三年,还只是一个刚成年的高中生。也许她俩都低估了融入德国生活的难度。
暖暖后来告诉我,和妈妈的谈话虽然经历了争吵,但最后妈妈还是谅解了,尽量降低对暖暖的期望,只把这次德国之行当作旅游、探亲,看看暖暖生活的世界。
小洁在一家德国企业担任软件工程师,来德国快两年了。
最近,当她退休了的父母说要来德国玩时,她突然发现,自己并没有很高兴。
其实来德以后,小洁的生活一直都不太顺心,简直像经历了一场渡劫。
先是在租房隐秘的角落里发现了霉斑,和房东交涉出现矛盾后,房东以房屋要自住为由,解除了租房合同。
没过几天,出门丢了钱包和手机,一下子进入了人间真空状态。然后在办事效率极低的德国买新手机、电话卡,重新办齐钱包里的证件,简直要脱层皮。
等搞定手机、钱包和新房子,小洁又因为雪天路滑,摔断了胳膊。
没过多久,远在中国的相处了多年的男友,以小洁短期内不愿回国为由,跟她分了手。
工作上,本来就不太擅长人际交往的她,进了一个全员内向i人的工作组。领导也是放手型的,对员工的工作很少干预。但这也意味着,员工遇到问题要尽量自己解决。
总之,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加起来,让本来坚强自立的小洁疲惫不堪,有种无依无靠、“过一天是一天”的感觉。
好消息是,父母来了以后,小洁发现他们的到来对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影响。或者说,她并不需要花时间去照顾他们。
他们很快就在小洁新租的房子里安顿了下来。在前来探访的三个月中,他们每天非常有规律地6点起床、10点睡觉,每天想吃什么就自己去附近的超市买。
两位完全不懂英语德语的老人,凭着一部手机和一张“畅游德国火车票”,甚至能在小洁上班没空陪的时候,自己从南德跑到北德,看了一圈美景后又安然无恙地回来了。
父母的状态,跟如今工作上生活上都无限拖拉的小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洁惊讶地发现,原来人是可以有这么多能量和精力的。
这让她对自己来德国后遭遇的种种挫折感到不解和愧疚,仿佛这些磨难,都是自己能力和动力的不足才导致的。
当她跟我说出这些话时,我告诉她:
小洁听了我的话说,这才知道自己原来这么厉害。
其实今天分享的这些,并不属留德华人独有。
我想,即使在国内,只要一个人脱离了父母,去到了更广大的世界,再和父母接触时,都可能经历这些让人心情复杂的时刻。
在这些微小而微妙的时刻,我们体会到我们和父母在亲子关系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这是很多人在人生中都会有的经历。
随着我们自己年龄和资历的增长,我们会发现,曾经对年幼的我们有那么大影响力的父母,其实也只是个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局限。
而身在异国他乡,我们和父母之间遥远的距离,让我们无法在和父母的日常相处中,慢慢感受到这一点。
除此之外,我们在异乡生活的艰辛,父母也很难在千里之外感同身受地体会。
当我们和父母在德国这个对他们来说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重聚,父母对我们来说不是慢慢变老的,而是突然变得需要帮助和照顾,突然变得脆弱和无助。
在我们和他们,都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
作者:花恐龙
END
你的转发,标星,点赞和点“在看”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加入读者群深度交流,有机会参加线上活动!
上方扫码,备注:入群
👇 猜你喜欢👇
我找不到工作的德国学生,拒绝了劳动局的应聘邀请?? 一个印度女孩,在德国,教我要对中华饮食文化自信 来德国读高中、参加高考,我后悔吗? 美国博主:德国人比其他民族更具攻击性吗? 德国经济衰退,有没有可能是有“预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