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衰退,有没有可能是有“预谋”的呢?

文摘   2024-10-17 18:03   美国  

讲严肃的事,做有趣的人

| 花恐龙

集感性和理性于一脑的心理治疗师



大家好,我是花恐龙。


近段时间,我突然发现,德国正在下滑的经济,已经连我这个财商不太高、对社会经济发展一直不太敏感的经济学小白都无法忽视了。


每周的食物采购,需求没有变,掏的钱却越来却多。身边的德国朋友,都在讨论如何提高几十年后微不足道的养老金。

同时大家都在怀疑,德国如今的经济和社会福利制度到底还能撑多久?

这个星期,我无意间在德媒上看到一篇发表于“疫情年代”的老文章,名为《我们的经济需要一直增长吗?》。

受危机感的驱使,带着足够的耐心,我发现我竟然看懂了这篇文章。

此文让我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是经济增长,也明白了德国下滑的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关联。

最重要的,是它第一次让我开始接受,也许“可持续性发展”不是个虚妄的、与我无关的话题。

今天,就想大家分享一下这篇文章带给我的一些收获。

也许,一些观念的转变,可以帮助我们个人还有整个集体预防未来的经济危机。



01  我们为什么在意经济增长?

从小时候起,我就经常在新闻报道、专家论坛里听人们讨论着“经济增长”,却没有关心过,到底什么是“经济” 、什么是“增长”?

所谓的“经济增长”,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国家所有的商品、劳动力产出的价值在一段时间里增加了多少。

随着17 世纪的农业革命、18世纪的工业革命,人类历史进入了经济飞速增长的阶段。大多数人不用再饿肚子,且能用上越来越多又便宜又实用的日常用品。

如今,我们已经用上了智能手机,可以轻松地跟千里之外的亲人取得联系。向前看,还有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等着给我们提供现在想都想不到的服务。

我们之所以高度重视经济增长,是因为在近百年的历史中,经济增长与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看起来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社会的经济实力越强,社会成员的各种需求就越能得到满足。


02 追求经济发展有什么错?

随着经济增长,我们尽可能地挖掘并满足着人们每个微不足道的需求。

同时,医疗技术的发展也使人类越来越长寿。世界人口不断增长,需要满足的需求越来越多。

当我们庆祝着不断增长的经济时,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个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在一个面积有限的星球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无限增长,包括经济。

所以,一个以增长为最终目标的经济体系,从一开始就存在根本性缺陷。

许多科学家开始怀疑,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否真的适合用来衡量我们的繁荣程度、反映我们的生活质量。

比如,体育运动可以改善我们的健康,但单纯做运动的这个行为,并不能增长我们的GDP,因为我们永远无法雇一个人来替自己做运动。 

再比如,如果我们在工业生产中污染了环境,清理和修复的过程中我们创造了岗位、增长了GDP,但其实与之前相比,我们并没有生产和改善任何实质的东西。

当然,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当我们在讨论GDP时,我们没有把资源成本计算在内。

我们的资源成本就像一个银行账户。如果它只出不进,那用一点就少一点,总有一天会花完。


03  在泡沫上增长的经济


当大量的资金被投资到与实际价值不符的事物上,便形成了泡沫经济。

比如,90年代末的互联网刚刚普及,出现了许多技术创新。为了能集资生产创新产品,许多企业需要投资者,于是选择上市。

此时股票也正开始变得流行。各国的普通老百姓们开始炒股,将自己的积蓄投入到股票市场中。但是,许多人缺乏经验,仅仅因为股价上涨就跟风买入,而并没有真正研究过他们投资的公司。

为了满足股民对股价不断上涨的期待,企业会不断发布成功消息。比如,他们建立了分支机构、扩大了规模、招聘了许多新员工。

然而,真正有质量的专业人员是贵而稀缺的。企业在仓促扩张的过程中,管理结构和理念没能跟上,最终无法生产出符合预期质量的产品。

于是企业的客户感到不满,纷纷取消订单。随后,股东们开始恐慌地抛售股票,却没有人要买。

就这样,一场投机取巧的投资泡沫破灭了。在完全搞不明白大家都忙活了一场什么、钱都到哪里去了的时候,许多人的梦想、积蓄以及养老储备就都消失了。



04  我们可以停止追求经济增长吗?

那我们要为了保护自然资源,不再关注经济增长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其实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已经足够繁荣到可以放弃经济增长了吗?

首先我们要思考什么是“繁荣“。在我们衡量一个地区是否“繁荣”时,我们往往仅关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但在社会学和经济学中,关于“繁荣”的定义可以更广泛。我们的生活质量、人际关系、个人和集体的连结,包括一个社会的稳定和抗压能力,都是衡量繁荣的标准。

从这些角度来看,我们大多数的人类社会离繁荣还差得很远。

比如,通过过去的疫情可以看出,我们还没有繁荣到能“有惊无险地”应付这样关乎存亡的集体危机。我们社会的韧性和抗压能力还不足。

再比如,大多数社会,以及国家和国家之间,还充斥着不平等,还有很多人没有过上“好日子”。

而且,尽管经济在增长,但许多国家的贫富差距反而加剧了。而不平等,又增加了政治激进化的倾向,最终可能对社会安稳造成威胁。

最关键的是,有些繁荣根本就建立在假象之上,我们无法阻止泡沫经济的不断发生。


05 强迫性的经济增长

我们无法停止经济增长,除了因为不够繁荣,还因为没有对经济增长的追求,企业便无法存活。

在我们现今的经济体系中,只有少数行业是没有竞争的。大多数企业都处于竞争之中。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赢得竞争、保证利润,那他要么需要不断创新,要么需要想方设法压低价格。原地踏步的企业,终将被挤出市场。

如果想要一直创新,企业不得不在技术研发上大量投资。

如果想要压低价格,那产品必须要能批量生产。这样才既可以从供应商那里获得原材料的批发价,也能实现薄利多销。

不管怎样,企业都必须扩大规模,招更多的员工,建更多的部门和工厂,搞全球化。

也就是说,如今的企业都被竞争的压力推动着,必须不断增长,才能生存下来。


06 平衡增长与发展的改革性建议

其实推动经济增长的,除了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观念”的转变。

比如,如今的我们已经习惯了网购、订外卖,让日常用品和吃的“自己送上门”来。

这样我们省去了自己出门和做饭的时间。同时,新的经营模式也带来了新的岗位,便也就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

在这个例子中,比起技术本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

那么,如何在不降低经济发展、不降低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既要又要”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增长与发展也许可以是两个概念。我们可以做一些思考,让生活质量尽量不要受到影响。

重新分配所得

一些经济学家提出,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上。

既然财富不平等强迫我们继续发展经济来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也导致社会和国际形势的动荡,那一个“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就是把我们所有人现有的东西都拿出来,重新平等分配给每个人。

这个想法的弊端是,估计不会得到任何有钱有权的人的支持。

但另一方面,德国高税、高福利的福利制度背后,藏着的也就是这样一种劫富济贫的思想。而且在过去几年,尽管经济成下滑趋势,福利制度似乎依然在往这个方向发展,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

比如,2023年初,德国原有的失业救济金Hartz IV被正式改名为“公民津贴”(Bürgergeld),使得低保的领取被进一步去污名化,其背后就是受一种“让所有的人不用工作也能得到一个基本保障”的思想的引导。

然而,想要建立这样一个新的经济秩序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没有人能预测它是否会成功。

新型计划经济

柏林墙倒塌后,“计划经济”作为东德的历史遗物,给大多数德国人留下的印象并不好。

再加上目前仍然实行这种经济体制的国家,如朝鲜和古巴,经济都不怎么样,所以大多数人都不对计划经济抱有期望。

计划经济简单来说,就是由一个中央计划委员会决定生产哪些产品,由他们决定市场供应。

然而,准确和及时地预测人们需要和想要什么是非常难的。由于经济体系太过复杂,单凭一个委员会很难作出适时的、适当的决策,经常要么生产过剩,要么通货紧缺。

但是如今我们的机会在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给了计划经济新的希望。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仍要注意,如果有一个机制能让少数人有权力为多数人做决定,那这种权力就很容易被滥用。即使是出于最好的意图,也很容易通向垄断、独裁。

而且,从人性角度来看,计划经济的盈利模式,无法成为企业家的驱动力。

社会主义股票市场

一种被称为“社会主义股票市场”的模式,也许能在实现更公平收入分配的同时,保留企业发展的生命力。

在这一模式中,国家将成为每个上市公司的主要所有者,但这些公司并非由政治家管理,而是由一个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专家委员会管理,也就是“国家股东”。

这个国家股东将独立运作,企业仍以盈利为目标。由此产生的股息将作为转移支付发放给公民。
去全球化,重新退回到自给自足

大多数经济学家对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更直接:我们可以直接减少生产、减少消费。

比如,我们可以将一份全职工作的时间下条至每周20小时,这样人们可以有更多时间管理自己的生活,尽量自给自足。

这样以来,我们就有时间自己给自己种蔬菜,有时间修理自己的房子,整理自己的物品,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人们也可以建立网络,交换、共享一些不常用的物品。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工业生产的重心局限在那些真正的消耗品上。

我们应该重新考虑,到底什么是“富裕”,什么是“繁荣”,或者说,到底什么决定了我们对生活的满意度。

这样,我们也就能重新认知消费和“拥有”的意义。也许拥有物品不应那么重要,物品的存在是为了提供相应的功能,这也就足够了。

不要一直造新的东西,不要赋予“独自占有”过多的价值。

目前,德国很多城市已经发展出了共享汽车,因为不需要每天出行都用到汽车的人大有人在。

当然,这离不开有效和可靠的的经营管理,以及人们共同维护这个体系的意愿。而且,我们要开始告别把汽车的拥有看成是身份象征的时代。

所以,有经济学家提出,也许政府应出台法律,限制那些鼓励消费的广告的传播。
07 思维的转变

综合上文,如果想要改变现有经济体系,避免未来的经济危机,那我们需要开始考虑的是以下几点:

1、停止追求利润最大化

2、让所有人更平均地富起来

3、重新审视消费、“拥有”的意义

4、减少没必要的全球化,重新回到自给自足

5、将前沿科技运用在修复、再生上,而不是无休止地挖掘并满足人类每个微不足道的需求

也许这些建议和想法现在听起来很理想化,简直天方夜谭。

但也许就像奴隶社会的奴隶无法想象自由、20年前人们无法想象智能手机一样,只要观念开始转变,现在无法想象的经济系统,说不定也有可行的一天。

经济增长本身,已经在太长的时间里被我们当做太过重要的目标了。

但其实人们真正关心的并不是经济有没有增长,而是工作机会、消费水平、生活质量,以及我们后代的未来。


结语

很长时间里,我对德国的各种可持续性发展政策都很不感兴趣。不管什么生态平衡、动物保护、素食主义等等,都是一些我无法共情的坑。

我曾经跟一位反对动物养殖、宰杀的素食主义同学抱怨说,当他明明有条件吃肉却最终选择了只吃豆腐,很多不发达地区的人们,大多数时候还只能吃豆腐。

他们就是想吃肉、喜欢吃肉怎么了?他们就没有追求享受的权利吗?

也许在我到目前为止的感受中,可持续性发展是已经发展得太好了的发达国家的人民,吃饱了没事干才开始去考虑的问题。

这样的想法,在我读完这篇科普文章后也并没有消失,但我的兴趣点开始动摇。

所谓的可持续性发展,真的是发达国家人民才需要考虑的问题吗?又或者,他们目前正在经历的问题与他们想到的解决方案,也可以被发展中的国家当成是一种前车之鉴呢?

而且最终,如果像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已经开启了去全球化的思维,那现在得益于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中国家,也要做好准备啊。‍‍‍‍‍‍‍

东德时期的德语标语:“批评和自我批评,能促进经济上行”‍‍



参考:

Quarks.de (2020). Muss die Wirtschaftwirklich immer wachsen? https://www.quarks.de/gesellschaft/muss-die-wirtschaft-wirklich-immer-wachsen/

作者:花恐龙

编辑:非严肃De说团队


END

你的转发,标星,点赞和点“在看”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加入读者群深度交流,有机会参加线上活动!

上方扫码,备注:入群


👇 猜你喜欢👇

一个印度女孩,在德国,教会我饮食文化自信


我找不到工作的德国学生,拒绝了劳动局的应聘邀请??

欢迎转发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非严肃De说
坐标德国的跨文化公众号
 最新文章